• 3

歷史有點東西/古代科舉落榜的文人要靠什麼維生?

古代能參加科舉的,
絕大部分要不是出身於仕宦世家,
再不就是商賈子弟,
否則哪有錢能十年不務家業專心苦讀?
進京趕考和一個月的考場支出也都需要錢,
除非萬幸遇到乾爹願意打賞贊助。

仕宦子弟讀書:拼一個延續家族影響力。
商賈子弟讀書:為家族事業找一個官場上的靠山。

所以放一百個心,
絕大部分都已找好退路。
回去種田
階級翻身無望,
不革命難道等死?
畫畫?
烏都禾黑

讀冊人能靠筆墨謀生裹腹者不出1成

2025-06-27 13:58
古代的科舉是為了當官的,不等於現代教育的入學考試,不要混淆在一起,現代教育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個專業人才,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重點在學習不是為了和其他文人一爭高下爭個功名,以前的人考不上科舉就像現代人考不上高考一樣,現今有人會因為考不上高考就沒出路了嗎?科舉時代落第文人去學點別的也是沒辦法維生嗎?
有錢就會多考幾次 沒錢賭一次就回家種田了
iekmac2 wrote:
古代落榜文人除了繼續應考外,還有哪些出路呢


通常是去公家機關當約聘人員

或是當家教繼續教書

或是接案賺錢,幫人家寫信或寫訴狀這些文書工作
f5e2002 wrote:
有錢就會多考幾次 沒...(恕刪)


清朝歷史大約有兩百多萬的童生

50 萬名秀才

15 萬名舉人

2.7 萬個進士

如果把童生當成受過完整教育的人,舉人錄取率大概有 7% ~ 8%

考到舉人就可以參加公務人員分發了

進士大概 1%

跟現在公務人員考試的錄取率差不多,其實並不低
iekmac2 wrote:這不禁令人好奇,古代落榜文人除了繼續應考外,還有哪些出路呢?

首先,你要知道以下的知識點:

寒門:指的是落魄的豪門,多落魄?三代沒人當官的都算~至於還擁有土地幾萬畝,那不是落魄與否的參考條件~

庶民:有土地可以耕種、可以被收稅、有固定居住所的人,也就是要有房產、地產才叫庶民

現在很多人~沒房、沒土地、工作收入養不起一家人,只能勉強溫飽的,這在以前叫做流氓

所以,你覺得落榜文人的出路在哪?

別瞎操心了!你這個流氓!!
有些人活的陰險卑劣,卻嚐盡了榮華富貴,就不要想死的心安理得!
出路很多啊
可以去衙門當師爺,當皂吏
開私塾當老夫子教學生
去有權有勢的豪強家中當食客陪老爺公子玩
當然繼續不事生產當米蟲繼續考也有
不過家裡要有一點才行
偶爾也可幫人寫寫信或是狀紙當訟師之類也有
古裝劇都有演
大家看過就忘了

當然還有大絕招捐官,用錢買個官來過過癮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