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香港在逐漸的走向衰落?

香港人心态没有调整好
把时代的偶然当成必然


现在又民粹运动兴起
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中国


香港的一国两制确实是香港没落的一个原因


至于台湾 没落也是必然的 台湾人就继续在选举嘉年华中耗费青春吧 哈哈
窮到只剩下錢 wrote:
香港的崛起只是一個時...(恕刪)


那請問台灣的角色呢?
台灣並沒有像香港一樣完全放棄工業,反而積極融入全球化供應鏈,雖然說轉型升級一直不順,但實際上牢牢占著中低端零組件與製造業,部分高端製造業也在第一或第二梯隊有一席之地,完全不是香港可以比的。
香港人自豪的金融業,是依附在大陸強大的實體經濟上,香港人有什麼金融創新?真要講歐美那種虛擬金融,香港根本看不到倫敦與紐約的車尾燈,給香港100年也不可能追的上,看看香港的期貨交易搞了40年還沒有一種商品主導定價就知道。要講跨國企業的亞太區總部,面向大陸的比不了上海,面向東南亞的比不了新加坡,看不到前景。要講物流,少了與內地相關的貨香港的吞吐量只能大幅衰退。
要講旅遊,香港東西越來越貴,購物天堂早就名不符實,重點是香港是個沒有文化的城市,若是享樂主義的旅遊,香港跟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況且光靠旅遊業憑什麼支撐700萬人口人均GDP46000美元?少掉依附大陸的物流與金融,港幣憑什麼可以盯住美元?
香港人的問題在於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是靠誰吃飯。我很期待香港人繼續鬧,最好把自己的前途毀掉,台灣多多少少能獲利。目前看來香港很可能是第一個還沒有實施民主就被民粹毀掉的範例。
中共就放手讓香港實施直接民主.

好的, 將來引用到大陸.

壞的, 中共的位置更穩.

這樣都沒壞處阿.

hello
可笑的是這群鬧事的香港人,把自己還能取於優勢的地位籌碼給提早玩完
當年李光耀就提過大陸在過50年後會讓香港與其他廣東沿海內陸城市地位相當
沒理由讓香港持續"特別"下去...看來這個時間點要提早到來了
cwyu1003 wrote:
台灣並沒有像香港一樣...(恕刪)


這個有點錯了,香港人炒房地產應該是世界第一
香港人似乎沒有看鏡子的習慣,
其實香港不用拿上海, 臺灣或新加坡來比,
隔個珠江口就有個澳門可以參考.

這兩個地方可是同地同文同種, 差不多的殖民史, 差不多同時間回歸中國,
澳門這位孿生兄弟如今安居樂業, GDP已是亞洲最高,
香港人有何臉面全怪到中國, 吵什麼一國兩制與反送中?

香港人這20多年來没有利用這緩衝期調整自己,
只是一昧逃避,能過一年算一年,
等到發覺即將失去優勢與地位時,
採取的心態就跟台灣一樣:借由貶損别人來維持自尊心,同時尋求歸屬感(就是認個體面的人當爹)來創造優越感。
香港的處境,有機會坐高鐵,一道拜訪深圳,兩個城市一起比較就看出些許差異,香港已是老舊的城市,人口壅擠、城市髒舊,最興盛的服務業,服務態度不良(尤其是大媽大叔),人口素質不斷下降。

反觀隔壁的深圳,年輕有活力,人口素質高,平均年齡才三十多歲,高新科技業發展得很好,香港有的深圳幾乎都有,深圳有的反而是香港最缺的,觀光業可能香港還贏一些,畢竟還有迪仕尼樂園,但我實在看不出香港還有什麼未來?再過幾年,地鐵大概都是一堆去深圳念書和打工的港仔了,就跟一堆馬來人去新加坡打工一樣。
香港人放棄工業是完全放棄,可不是像台灣人只是移出台灣,還不斷的在世界遷徙找生產基地。香港人不削賺這種辛苦錢,他們認為要像白人那樣搞金融房地產用錢滾錢才稱的上體面。
香港可以說沒有真正意義的企業家,原因在於沒有理想、只有利潤,想的不是如何提供最棒的產品或服務來賺最多的錢,而是如何用最小的風險與投入賺最多的錢。具體的例子是當年港資是有投資華為的,但是當華為要在更進一步擴張事業規模對決歐美電信設備商的時候,香港人卻見好就收撤資了,如果放到現在,收益是可能是千倍萬倍,這證明香港人沒有眼光,最多只稱的上是生意人,不配稱為企業家。一個700多萬人口,人均GDP46000美元的城市,竟然從來沒有從無到有創立一個世界級的知名企業,一個都沒有,台灣至少還有HTC、ASUS、ACER、台積電等,從這個角度看香港未來還是乖乖當深圳的附庸吧,深圳至少還有大疆無人機已經在世界闖出名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