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兆1000億元債務泰山壓頂 波多黎各撐不住了 向美國政府聲請破產保護

ObiWong wrote:
當美國的小弟當到破產...(恕刪)

波多黎各是美国领土,人民有美国国籍但如不移居美国本土则不享有完全的公民权。上世纪60年代前闹独立闹得比较凶,美国后来也就不怎么管它了,只是按着不给他独立,其他随便他自己怎么玩,再暗地里扶持当地的亲美政党。对其人民,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美国各地定居工作。三代下来,已经比较乖了,70%以上的人自我认同已经是美国人。但波多黎各经济的烂摊子太大,美国现在也不愿意当接盘侠,所以对把波多黎各正式并为一州没啥兴趣。。


繼底特律市破產後, 擴大到一個約四分之一台灣大的美國海外屬地也聲請破產, 破產重整很辛苦, 偏偏選上了川普不承認波多黎各也享有老美的傳統市政破產保護, 因為它不是行政體制下一個"州"

但重點是過去舉債過頭, 也沒法靠舉債創造新的利基, 最終只有走向衰敗

對照台灣現在胡搞的舉債軌道建設, 還有個坑沒提勒--綠能科技建設...反正都是從人民口袋挖錢

robert_ren wrote:
或許現在沒有,但未來可能有,
或許它未來自己沒有,但是它整個效益會出現。
它是一個全台灣建設的藍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骨幹。

波多黎各當初也是這麼天真吧
波多黎各正式上仍為美國的一個「未合併領土」,但其人口數量比22個州還要多(其它未合併領土人口數量均遠小於人口最少的懷俄明州)。
2012年11月6日,波多黎各公投61%贊成成為美國第51州。這是舉行的類似公投中的第四次;前三次贊成建州者均未達到多數。此次公投由兩輪投票構成。在第一輪中,波多黎各人就「在與美國關係上是否想改變現狀」進行投票。180萬人具有投票資格,有6.5萬人放棄了第一輪投票,在參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變關係。隨後,波多黎各人就如何作出改變進行選擇,有「成為美國一州」、「擴大自治權」和「完全獨立」三個選項供投票者選擇。在此輪投票中,只有130萬人進行了投票,最終61%的民眾支持成為美國第51個州,約33%希望擴大自治權,而僅有5%的人贊成完全獨立。但尚需美國國會通過才能真正成為一州。
波多黎各的現狀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長達一個世紀以上的美國管轄使得波多黎各在經濟上嚴重依賴美國,其傳統拉丁文化和語言也嚴重美國化。老一代的急獨派幾乎絕跡,獨立派也已經非常少。主流是維持現狀派和急統派。近幾年的經濟衰退又使得統派增長迅速。但是現在美國國會的多數共和黨人不希望增加以民主黨為主的州而明里暗裡的橫加阻撓使得建州的路非常難。
投票權:波多黎各人在美國總統大選同一日選出州長。波多黎各人是美國公民不過在島上沒有總統投票權,移居美國本土後擁有投票權。但是波多黎各人可以參與總統候選人的兩黨的黨內初選的代理人選票。儘管美國公民移居海外者可以在外國的大使館等進行缺席投票,但是任何美國人移居波多黎各後將喪失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權(等同波多黎各人), 除非以後再次移居回本土。

是波多黎各想成為美國的一州
其實美國還不太想要他咧

economic wrote:
http://www...(恕刪)


怎麼沒有人說今日波多黎各,明日台灣之類的~
台灣要獨立就要學波多黎各,舉債舉得沒人敢承擔,中國大陸都不敢吞下台灣的債務,台灣自然就獨立了。

Centros wrote:
台灣要獨立就要學波...(恕刪)


搞不好你說中本朝終極策略啦

不過對面內債的省縣市區域恐怕也不少, 更不怕

債多不愁有致一同
Centros wrote:
台灣要獨立就要學波多...(恕刪)


大陸就在旁邊看著我們自爆,在來收拾就好了啊!

economic wrote:
2015年國民生產毛額(GDP) 約1259億美元(約台灣的1/10)


台湾的GDP 是多少?

economic wrote:
http://www.storm.mg/article/261055

波多黎各經濟持續衰退長達10年,失業率高達12%,41%的貧困率比美國任何一州都嚴重。當地政府常年靠大舉發行市政債券來彌補財政缺口和提振經濟,最後造成債務負擔大幅攀升,目前超過700億美元。

波多黎各經濟以製造業(製藥、紡織、石化、電子)、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觀光、會展產業)為主。2015年國民生產毛額(GDP) 約1259億美元(約台灣的1/10),其實就人均GDP而言,已是拉丁美洲地區之冠。

..........................................................

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舉債來發展經濟或提供福利在近代國家中都屬常見,但舉得債要產生相對應的效益,整體財政要能持續
對照一下目前政府想推動的八年八千多億建設,一樣的基準是這筆錢花下去要產生的效益是什麼?這筆債務對整體財政是否屬於可以負擔的

光GDP高是不夠客觀的,產生高GDP所付出的代價為何?投入和產出是否屬於有效益的
政府要推這八年八千多億,目前給大眾的說服力似乎還非常不夠,更怕的是花下去沒產生效益又造成更大的財政負擔

--------------------------------------------------------------------------------------

先把錢花光體質搞弱, 以後才可以用沒錢這個大絕, 來鬥掉那些要錢的反對份子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