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2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watching-guy wrote:
烏俄戰爭, 中國挺俄...(恕刪)


可見你多崩潰
vspebrian wrote:
烏俄戰爭打不停, 嚴重破壞中國經濟, 中國挺俄, 挺到自己的經濟崩潰了

中國這樣挺俄, 國內開始出現L型經濟衰退, 內部出現嚴重通縮, 連吃肉都要省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全球和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上調了2024年中國經濟和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同時,基於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增長充滿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反映了去年中國經濟高於預期的增長勢頭延續,以及中國政府出台相關政策產生的帶動作用。

  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今年以來,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4年1月,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釋放了開年經濟運行積極信號。

  “中國經濟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

  作為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核心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各國協調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平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在2024年有可能出現進一步的上行,幾大因素中包括中國經濟復蘇速度的加快。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也提振了對地區經濟增長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由於中國經濟增長可能超過預期,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5.2%,比去年10月的預測提高0.4個百分點。

  不僅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盛、瑞銀等國際金融機構也在近期發布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消費和服務業將延續疫情后的復蘇趨勢。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等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基本面將更加穩固。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機構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電池、電子產品、礦產等出口強勁,不少產業全球競爭力領先。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有50%的受訪美國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首選或前三位投資目的地。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59%的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三大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德國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91%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將繼續扎根中國市場,超過半數的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

  更多的國際機構和企業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

  日本經濟界訪華團、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訪問團、法國達能集團、美國安利集團、德國寶馬集團……近期,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負責人紛紛到訪中國,看好中國市場、深化務實合作。

  寶潔公司首席執行官喬恩·莫勒最近表示,1月初他在中國待了6天,與中國員工和政府官員見面,並到居民家中了解購買習慣。他說,“中國的長期機遇仍然完好無損”。

  世界,正日益感受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比亞迪“開拓者1號”滾裝船啟航,搭載著5000多台中國新能源汽車,駛向目的地荷蘭符利辛根港和德國不來梅哈芬港。

  202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數據顯示,中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去年,中國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國際份額遙遙領先。韓國《今日貨幣》報道指出,尖端產品已開始成為“中國制造”的代表。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一列列中歐班列駛出,搭載著來自中國各地的日用百貨、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等貨物,開往歐洲。

  2023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18%。這條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黃金通道”,暢通了中國與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的物流,為雙方經貿往來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企業在創新能力、迭代速度、制造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背后是中國完善的產業鏈和超大規模市場。”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告訴記者,“中國經濟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並會繼續影響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走勢。”

  中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韓國官方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首次成為韓國最大海外直購消費目的地。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表示,中國正在從基於投資和基礎設施等的增長轉向基於創新引領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和全球貿易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赴中國進行第四條磋商報告的代表團團長索納莉·賈殷—錢德拉對記者表示,中國政府實施的有關政策將對經濟產生積極作用,並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關研究表明,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帶動其他國家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她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仍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將是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中國政府實施的有關政策將對經濟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實施的有關政策將對經濟產生積極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對中國經濟增速的上調,重要原因在於中國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觀政策。

  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2024年確保財政總的支出規模有所增加……開年以來,宏觀政策頻頻發力,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相信中國仍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表示,盡管中國經濟面臨一些挑戰,但中國政府有能力採取必要措施提振經濟,其中一些措施已經開始產生積極影響。

  今年以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中國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福建晉江召開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再度釋放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新的一年,中國多地繪制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路線圖”:上海提出,要進一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貴州將實施外貿提質增效行動﹔重慶將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1月28日,中國與泰國簽署互免簽証協定。消息公布后,多家旅游平台相關搜索量大增,泰國相關關鍵詞搜索熱度比前一天增長超7倍。聯合國旅游組織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國的免簽政策有助於世界旅游業再次回暖,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也將帶動周邊國家旅游業共同發展。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需求低迷之際,如何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新動能?中國的答案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將繼續是一個能為雙邊合作提供巨大機會的經濟體。”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在先進制造、綠色經濟等領域有很多優勢,還擁有巨大的市場。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跨國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認為中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合作潛力。

  與此同時,宏觀政策合力防范化解風險,夯實經濟穩定運行基礎。

  近來,國際輿論持續關注中國多地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密集出爐,部分城市調整房地產限購政策。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廣州、東莞等50多個城市調整和優化了房地產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歡迎中國為遏制房地產行業風險採取的舉措。

  “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地狠抓落實,推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保交樓專項借款項目總體復工率達到99.9%。

  截至2月20日,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分批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房地產項目5349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如果中國能夠繼續採取措施,推進房地產部門改革,提振消費者信心,那麼中國經濟復蘇速度可能超過預期。

  “根植中國就是抓住了未來”

  國際媒體和觀察家普遍注意到,中國農歷新年前后,熱鬧的消費氣氛快速升溫。

  盒馬鮮生上海匯陽廣場店內,鮮花合伙人王俠皊正忙著給顧客介紹各種鮮花養護方法。頗有節日氛圍的銀柳,1月份在盒馬各門店的總銷量同比增長2.5倍。

  “冰雪”盛宴,元旦開始走俏的哈爾濱熱度不減,春節假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0余倍,為不少南方游客帶來東北年味體驗。

  1月26日春運首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近1.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9.7%﹔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提前半個月預訂春節旅游消費的訂單較去年同比增長約5倍……人流、物流活躍度提升,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假日消費可能顯著拉動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外媒報道說,“觀察家們預計,旅游熱潮不僅會提升節日氣氛,還會成為促進消費的催化劑。”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擴內需政策密集出台,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相關領域投資﹔商務部把2024年定為“消費促進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山東提出,將舉辦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促消費活動200場以上﹔黑龍江提出,2024年將建設省級重點產業項目1000個……

  “根植中國就是抓住了未來。”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顧宇韶對記者表示,2023年中國在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創新研發等方面提供支持,有效惠及民眾,也為醫療行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我們在華發展的決心是長期和堅定的”。

  “中國正在成為前沿技術落地的‘創新場’”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舉措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開年以來,中國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力,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向。

  數字孿生車間大幅減少產品前期研發成本,智慧物流系統大幅提高物流設備總利用率……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內,元宇宙技術正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畫出發展“新曲線”。

  這個今年新揭牌的產業園,成為路橋區從制造強區向創新高地邁進的賦能中心。“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了傳統產業發展方式新的變革。”路橋區委書記潘崇敏說。

  無獨有偶,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近日公布的2030年目標,也將數字化轉型升級作為重要發力點。“我們將強化在華研發布局,通過更好地運用本土創新力量,更敏捷地響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說。

  “中國正從‘世界裝配車間’朝‘全球高科技零部件組裝廠’轉型。”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近日刊文認為,中國將加速工業現代化並借助最先進的科研試驗設計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正在成為前沿技術落地的‘創新場’。”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鬆對記者表示,中國正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轉型,這與西門子的技術優勢高度契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以來,中國各地區各部門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上下齊心、向“新”而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大力支持科技創新,財政部表示,將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要求,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廣東提出實施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安徽啟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江西將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熟化與工程化研究項目、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意味著我們要更快擺脫對傳統增長路徑的依賴,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利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說。

  “總的看,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開放的中國將繼續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中國經濟前景光明,對此我們充滿信心。”展望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總體上看,支撐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因素仍然較多,宏觀調控將加大力度,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日中國正在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新型大國,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經濟體。”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表示,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展現出一個精彩紛呈、蓄勢待發的中國,並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在新的一年將繼續堅持的方向、政策和方針,中國式現代化以一種不同於西方的方式加速推進。”
我唯一能夠想到,這場仗再打下去唯一的理由,就是西方的面子。

賣國總統先是錯過了俄方那個和平的窗口,再錯過了中國那次的窗口,再遇上了以巴戰爭,然後,大約就沒然後了。

(可憐的烏克蘭人,自己選的總統,也就沒甚麼好怨了。曾幾何時的富裕國度,現在已經甚麼都不是。代理人戰爭,就是這個樣子)

戰場慘烈一幕!通往這裡的道路,佈滿了烏軍屍體

一大早,看到CNN的這個標題,真是非常感慨。大標題是這樣寫的:“通往阿夫傑耶夫卡的道路,佈滿了烏軍的屍體!”

慘烈,相當慘烈。

慘烈的背後,是俄軍經過個多月的激戰,最後拿下了戰略重鎮阿夫傑耶夫卡。普丁很高興,在莫斯科一天三度聽報告,誇讚這是俄軍的「重大勝利」。

位於頓內茨克的阿夫傑耶夫卡,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卻是像馬裡烏波爾、巴赫穆特一樣的戰略重鎮,俄軍和烏軍都投入了重兵,展開了一場長時間的拉鋸戰、消耗戰、絞肉戰,但最終,俄軍笑到了最後。

對烏克蘭來說,毫無疑問是重大挫折。但戰場情況不由人,剛上任的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17日透露,為避免烏軍完全被圍,他只好下令烏軍立刻撤離。

澤倫斯基也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合乎邏輯、專業、正確的決定」。根據烏軍前線指揮官的說法,“在敵人以10比1的砲火優勢在我方士兵的屍體上推進的情況下,這(撤退)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但在戰場上,進攻難,撤退更難。

很不幸,烏軍的撤退,最後還是演變成了一場踩踏。俄軍發布的影片顯示,烏軍士兵紛紛逃竄,大批西方武器被遺棄在路邊,但俄軍砲火和無人機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追擊…

《紐約時報》披露,當時烏軍指揮官要求撤離的軍隊放棄傷員,而接到命令的人本身就是傷員。

根據俄軍的說法,在最後一天的戰鬥中,烏軍就消耗了1500多人。

我看了CNN的報道,兩個戰場上的故事,讀來特別傷感。

故事一,一個名叫比利亞克的烏軍士兵的述說。

他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外面的能見度為零。這只是為了生存。我們穿過了一公里的田野,一群盲人小貓在無人機的引導下。敵方砲兵。通往阿夫傑耶夫卡道路上,到處都是烏克蘭的屍體。”

最終,他接到指揮官透過無線電下達的命令,不要帶著傷者撤離。六名傷員於是被拋在了後面。

他寫道:“他們的絕望,他們的厄運。這將永遠與我們同在。最勇敢的是那些死去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看更多圖片
故事二,一位烏克蘭軍醫和妹妹的通話。

這名軍醫名叫伊凡·日特尼克,今年30歲,他已在阿夫傑耶夫卡戰鬥了將近兩年。

他受了重傷,已經無法動彈。

他最終撥通了妹妹卡特琳娜的視訊電話,電話內容在社群媒體上廣泛傳播。

卡特琳娜問她的哥哥:“所以,什麼,他們......沒人來?你的人和你在一起,還是就你一個人?”

日特尼克回答說:「所有人都離開了,所有人都撤退了。他們告訴我們,有一輛車來接我們。我兩條腿骨折,背部有彈片。我現在什麼都做不了.... ..”

他告訴妹妹,現在陣地上共有6個烏軍士兵,其中4個跟他一樣,已經無法行走,他們等了又等,還是沒等來撤退的汽車,當他們絕望地意識到不會再有人來時,他撥通了妹妹的電話…

卡特琳娜邊哭邊對哥哥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打給誰,我想不通。誰來接你?

沒有人會去接他們,他們被遺棄了。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戰爭,正進入第三年。

情況正在起變化,有幾點也是很肯定的。

第一點,俄軍將乘勝發動更猛烈進攻。

阿夫傑耶夫卡的勝利,是俄軍近一年來最重大的勝利。俄軍士氣無疑受到極大鼓舞。今年還是俄羅斯大選年,再次尋求連任的普京,毫無疑問還需要更多的勝利。

第二點,烏軍士氣遭遇重大打擊。

臨陣換帥,毫無疑問是兵家大忌;換帥後馬上遭遇重大挫敗,尤其失去這樣一個戰略據點,對烏軍士氣的打擊更是致命的。應該也是意識到這一點,澤倫斯基剛剛又去前線視察了。


第三點,烏軍將會發動更多超限戰。

正面戰場打不過,烏軍只能另闢蹊徑。一個必定的結果,烏軍將派出更多特工小隊,對俄本土發動攻擊。這不會改變戰場的態勢,但卻會對俄軍構成牽制,並影響俄羅斯民意。

第四點,西方也不得不改變策略。

一方面,為烏軍提供更多武器和援助,提高烏軍戰鬥力,就像丹麥首相所發誓的:要把丹麥「所有火砲」都提供給烏克蘭;另一方面,如果烏克蘭依舊難以支撐,也不排除施壓烏克蘭與俄羅斯媾和,徹底犧牲烏克蘭。

第五點,更多人將死在黎明前。

通往阿夫傑耶夫卡的道路,現在佈滿了烏軍的屍體。但類似的場景,將可能發生在更多的城市。他們會是烏克蘭人,也可能是俄羅斯人。畢竟,雙方都很清楚,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你就別指望在談判桌上得到。

但我們也清楚,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烏東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現在才說要“拯救士兵的生命”,不嫌太嬌情了嗎?

兩年來,在賣國總統這種操作下,烏軍的青壯還能剩下多少?

“澤連斯基:烏從東部重鎮撤軍不代表俄方勝利

參考消息引述法新社2月17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7日說,從東部前線城市阿夫傑耶夫卡撤軍的決定是為了「拯救我國士兵的生命」。

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烏軍)為了避免被包圍,決定撤到其他戰線。這並不意味著烏軍撤退了若干公里、俄羅斯奪取了什麼東西,他們什麼也沒奪取。”

他還說:“拯救我國人民的能力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另根據路透社2月17日報,澤連斯基17日表示,烏克蘭難以取得武器這項弱點正在讓俄羅斯總統普丁更強大。

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不幸的是,人為地使烏克蘭處於武器短缺——尤其是火砲和遠程能力短缺——的狀態,讓普丁能夠適應當前的戰爭強度。””
watching-guy

不抵抗, 以後會死更多老百姓, 現在是死幾萬個軍人, 被俄國高壓統治會死數百萬人. 而且還通通被強姦.

2024-02-22 14:13
tzechiny

台灣投降過荷蘭人,西班牙人,中國人,日本人,不但沒死光,還越來越多人~

2024-02-22 16:26
Derek2025 wrote:
現在才說要“拯救士兵...(恕刪)


又是集合聽大官訓話釀大禍! 烏軍趁機用集束彈藥攻擊 俄基地至少65人亡

有俄羅斯消息人士稱,頓內茨克地區特魯迪夫斯克地區的俄羅斯軍事訓練場遭到攻擊,估計造成超過 65 人死亡。

俄羅斯消息人士對此表示,在特魯迪夫斯克,(ВЧ06705)戰士的編隊在其中一個訓練場組織起來,他們正在等待主要指揮者、莫伊謝耶夫少將來訓話,卻慘遭敵人(烏克蘭)趁機用集束彈藥擊中,結果造成 65 人死亡。

65 人死亡,只是早上的死亡數字,現在的數字恐怕已經不同了。

類似的慘劇也發生在 2023 年 6 月 14 日上午,在克爾米納(Kreminna)前線作戰的俄軍第 20 聯合軍 144 師,因為艾哈邁多夫(Sukhrab Akhmedov)少將下令備戰而集結在一塊,整裝待發地等待少將的戰前演說,結果他還遲到。

不料,士兵們並沒有盼來少將艾哈邁多夫的精神喊話,而是烏軍的「海馬斯」。等待將軍到來時,大批砲彈從天而將,約莫 100 名士兵因此受傷,也造成 100 名士兵死亡。據估計因為這位少將的過失,造成的傷亡人數還超過近幾日在頓涅茨克前線作戰的戰損總和
Derek2025 wrot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恕刪)


才年初
過一半再說預測才有點意義
Derek2025 wrote:
我唯一能夠想到,這場仗再打下去唯一的理由,就是西方的面子。

還有美國軍火業以及美國石化產業的的營收、股價與政治獻金.....
亞利安星人 wrote:
還有美國軍火業以及美...(恕刪)


問題是美國某些利益集團得利
但整個美國卻持續失去霸主能力
QQCBA

民主國家難避免的通病,付出大量成本選舉,選上就必須多撈些利益,不然捐政治獻金不如捐慈善機構

2024-02-23 15:54
黑海艦隊遭擊沉的軍艦,看來俄軍遠洋戰力已經快被殲滅了


  • 22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