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真實的中國大陸農村現狀

PCCom0514 wrote:
安徽給我的印象是並沒...(恕刪)


安徽也很大,比較窮的是皖北,那裡是黃河氾濫區,土地鹽鹼化,農業條件差,明清時代不斷有流民背井離鄉,抗戰時國軍在花園口炸壩,讓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又更為惡化(原本南宋丞相杜充決河以後,黃河向南氾濫已近千年,生態已經逐漸恢復適應),所以抗戰前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江淮流民瘋狂湧向各地,被稱為中國的吉普賽人,給大家留下安徽窮的印象,
49以後,大陸組織民眾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土壤改良,淮河流域治理,這些年下來,總算成果不小,

allen2013 wrote:
我是台灣人,我老婆...(恕刪)


天哪這種農村最近好像比較少見了

suixinerfei wrote:
在1990以前,台灣也沒多民主,那時還是所謂「強人政治」,由老蔣傳至小蔣,
頂多能稱上「開明專制」,下放一點政治權利給人民而已。
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也不是一蹴可幾,也是由許多有識之士爭取而來。
民主不是萬靈丹,也沒那麼神奇...幾十年前台灣社會也是專注在經濟發展,
那時候大家也不覺得國家不民主啊~~~
民主的精神是它可以產生「監督」的力量...因為面對統治者,人民的力量是很薄弱的,
民主政體讓人民至少擁有些許更換統治者的權力。

本人其實很厭煩動輒談論什么 民主自由,既空泛又對現實生活沒有什么指導意義。
看著王丹,曹長青之流在海外的議論,我就更加反感,臺灣人對這兩人的心態我大概也能了解幾分。
自由,先不談思想自由,那境界太高。首先我們得行動自由,沒有物質基礎,你的活動半徑就那么大,談何行動自由。
我奶奶一輩子幾乎沒出過村,只有生病時到省城住過幾天院,她的人生半徑就村里方圓幾公里的范圍,想來她的行動是不自由的。
至于民主,民生都還不穩定,民主更無異于空中樓閣。
在我看來大陸的現狀遠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我們遠沒有外界想到得那么強大,發展太不均衡了,不均衡就代表脆弱,長板很長,短板很短。國家實力很多時候靠長板就能體現,軍事強,經濟強,國家對外能力就強,但民主與自由是看國家的短板,當你國家還有龐大的低收入人群,低受教育人群,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引導,無異于自尋死路。
臺灣雖然經濟停滯很長一時間,弱勢政府,但民間的底蘊非常深厚,只是沒有好的機制引導激發出來,有時覺得很納悶,臺灣政策為什么這么保守,太多的意識形態,憑臺灣人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徹底地開放完全沒必要恐懼外來力量,打破一切的守舊的勢力,激發民眾斗志信心,汰弱換強,把臺灣打造成一個國際自由島,臺灣強大了,才能真正能刺激大陸面對自身的問題。不然光憑你們天天嘴上談自由民主,就想大陸人相信這一套,你們敢說,我們也不敢聽啊。
中国人1216 wrote:
大部分房子官方說是7...(恕刪)


首先,大陆目前的建筑质量真的很差。一栋房子住个几十年就快报废了。而一些发达国家,例如英国,一些房子有100多甚至200年的房龄了,还在使用,而且品质依然不错。不知道大陆建筑会不会往这方面发展。目前是看不到。我认为的两个最好和最差的结局,供你参考。

70年产权最差结局:
政府无法收回超过70年的土地,过多超过70年的房子被不断续约。城市中老旧房子遍地,居住率可居住很低,违建问题严重,更导致商品房售价高企,因为大量的土地被低居住率的房屋占据。社会阶层流动固化,打工阶层在大城市再也无法靠工资买房。

70年产权最好结局:
政府以很低的价位收回超过70年的土地,土地70年轮转有序,房子不再有社会属性(如就学,户口等)。人民适应了土地70年轮转的概念。房价真正回归到了他70年的价位,房子会很便宜,比西方的999年产权便宜很多。因为没有了房价这个枷锁,社会贫富阶层间流动频繁。

另外,19大说是农业用地吧,包含商品房的地皮吗?没有去研究

allen2013 wrote:
我是台灣人,我老婆是...(恕刪)


農村發展也是不平衡。我們家通公路,經歷了很久的才達成的。土路,煤渣路都經歷過。後來是村村通,才修了公路,安裝了路燈,政府出錢弄的。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特別快樂,可玩的地方太多了,遊泳都是在河裏面,玩石子,碟面包,打撲克....。一堆同齡人玩,很歡樂。長大後,生活有了改善,環境卻變差了。少了太多樂趣.....

maosiyishi wrote:
那时小学真是快乐,真...(恕刪)


那时候我兄弟姐妹四个,父母哪有功夫管啊。有时父母不回家,午饭都没得吃。
和我老家真的很像⋯⋯連火鉗都一模一樣⋯⋯請問你老婆是哪裡人?
allen2013 wrote:
我是台灣人,我老婆是...(恕刪)


作為安徽人,也在安徽上的大學,請問您畢業於何處?安徽有點知名度的大學也就那麼幾所,說不定是校友呢
PCCom0514 wrote:


首先,大陆目前的...(恕刪)



lastnote wrote:
安徽也很大,比較窮的...(恕刪)

对我来说安徽的影像来自小时候,
1980年我妈的奶奶(曾外祖母)过世,
整个暑假就都在我外婆家过了,
念经,修坟,家父家母也在乡下帮忙
因为我外公外婆在国外
大舅也是,我妈是长女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家父家母操劳

记得有天傍晚我父亲和修坟的帮工
(其实就是同村的,唐舅啊等等)
大家一起吃饭,有鱼有肉啊,毕竟是华侨家
然后就有一家人过来乞讨
只记得有一个小女孩
三四岁,盯着我看我吃饭
我母亲赶紧张罗了一些吃的给他们
家父是个能说会道的
给了那个男的一碗的地瓜烧
说是水灾,村里给开了介绍信出来乞讨
那一幕,回想起来真的是历历在目

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袁隆平院士
所以中共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为了这,我那天大醉
那一定是校友了,两个最好的,我都待过。

xyuan11 wrote:
作為安徽人,也在安徽...(恕刪)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