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 wrote:咦,你還沒回答我的問...(恕刪) 回啥~?喔,對喔,既然你提了就回一下吧井蛙因為連航海王大漲的理由都不知道,就說是台灣出口大好航海王大漲根本搞錯原因,還想跟別人討論哩~~ --因為你連最基礎的立論都錯了,就會問出"基本就是錯誤的問題"
烏克蘭老是想擴大戰爭,把北約拖進來,然後另一邊又恃著俄不想擴大戰爭,老是搞極限攻擊。但選在糧食協議續期時這麼搞,時機未免差了些。“梅德韋傑夫放狠話:要用完全不人道的手段消滅烏最高領導層當地時間7月17日,俄方認定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大橋發動恐怖襲擊,克宮隨即宣布中止黑海糧食外運協議。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7月17日在自己的電報賬號上寫道,國際社會和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表明,僅靠國際制裁、恫嚇或規勸的方式來對付恐怖分子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聽得懂武力的語言,只能採取完全不人道的手段。梅德韋傑夫稱,因此,有必要炸毀他們的房子以及他們親戚的房子,尋找並消滅他們的同謀,放棄對他們進行審判的乏味想法。梅德韋傑夫強調,但最重要的是摧毀恐怖組織的最高領導層,無論這些蟲子隱藏在什麼縫隙中。這很困難,但也是可能的。梅德韋傑夫放狠話:要用完全不人道的手段消滅烏最高領導層值得一提的是,在克里米亞大橋遇襲後,烏媒挖出了梅德韋傑夫2022年7月17日的發言,他當時在會見二戰老兵時警告烏克蘭,“若對克里米亞發動襲擊,烏克蘭將迎來審判日,打擊將是迅速而猛烈的,想躲起來都難。”烏克蘭獨立新聞社在電報賬號上調侃道,“今天恰好是梅德韋傑夫承諾給予烏克蘭審判日的一周年紀念日,我們等著看他睡醒後還會說些什麼。””
南韓擴大援助烏克蘭,去年一億美元, 今年加碼到 1.5億美元南韓沒扣押俄國外匯存底與國企資產,這捐款很大方了韓國可考慮扣押俄國外匯存底,對烏克蘭的幫助會比捐款大號外! 台股成為亞洲最強吸金王, 外資大筆湧入台灣中國全國感謝高溫襲擊, 帶出冰箱,風扇與冷氣的銷售量, 挽救滿手庫存且陷入困境的中國家電業但是中國冷氣口碑差, 買得最好的品牌"美的"黑貓投訴高達近四千筆, 米家投訴量也有近三千筆, 顯示中國冷氣品質仍然很低下=========中國一名婦人,因為家中沒冷氣,又把電風扇讓給孩子吹,竟然中暑昏迷,送醫後宣告不治。醫師提醒,如果室外溫度已經大於體溫,就不建議開窗,應該開冷氣降溫,同時拉下窗簾隔絕陽光,若不打算開冷氣,則是可以開電扇、同時在身上噴水降溫,並多補充水分,就能避免在室內中暑。==========Panasonic宣佈日本銷售冷氣機生產線陸續撤出中國日本跨國電機製造商Panasonic宣佈,將放棄部分在中國的生產線,遷回日本本土,包括在日本國內銷售的中高階冷氣機生產線,涉及金額100億日元。日媒報導指,在日本國內銷售的Panasonic冷氣機,至今除了最高階機種等冷氣機之外,約九成在中國的廣州廠生產。但到2024年之前,中高階冷氣機將改為在日本滋賀縣的草津工廠等地生產。
Ramsa wrote:我可沒把自己關在自己...(恕刪) 捕蚊燈裡面的蚊子也是這樣說自己欸?另外,航海王前兩年為什麼會漲這還需要你我來說嗎?回歸你我年收入,經濟好不好這個這個主題。我再問一遍,人類歷史有哪個國家政府,可以讓每人都都賺飽,沒有屏窮戶?
方偉 wrote:捕蚊燈裡面的蚊子也是這樣說自己欸?另外,航海王前兩年為什麼會漲這還需要你我來說嗎?回歸你我年收入,經濟好不好這個這個主題。我再問一遍,人類歷史有哪個國家政府,可以讓每人都都賺飽,沒有屏窮戶? 問題是,你連航海王為何而漲都不知道,就能跟出口大好連結表示你連根本性的問題在哪裡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提出程度頗低下的問題,只為自圓其說
巴赫穆特之戰對俄軍最大的收獲,其實並不只是一場絞肉戰,還給了大量時間俄軍構築了這條地獄防線。由於烏方沒有空優,只能老實地從地面進攻。所以,只要烏方想不出新的戰術,短期內這條防線就沒可能破得了。都別說那幾千里土地了,單單這二十公里土地,就不知還要賠上多少人。“密集雷區宛如“20公里地獄”!烏反攻遇最棘手難題7月13日,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約翰·科奇霍夫在一次會議上稱,烏克蘭的戰鬥已經陷入了“一點僵局”。自6月初開始,烏克蘭軍隊沿著赫爾松到頓涅茨克的前線對俄軍發動了一系列反攻。但在反攻打響五週後,烏軍尚未突破俄軍的主要防線,且損失慘重。根據前線指揮官和士兵的說法,令烏軍反攻陷入僵局的“最棘手問題”是無法突破俄軍佈設的巨大雷區。據7月16日的最新報導,大量的地雷不僅讓烏軍在反攻前兩週就損失了20%的坦克裝甲,還令烏軍指揮官暫停反攻,改變了戰略。據悉,烏軍部隊如今已被迫放棄使用西方提供的坦克和裝甲車,改為一邊人工清理地雷,一邊緩慢步行向俄軍據點前進。“20公里的地獄”:西方精銳裝備不敵古老的地雷陣6月初,烏軍從烏克蘭南部地區至少三個地點向俄軍發動了進攻行動。然而他們發現,土地裡埋設的大量地雷、絆網、詭雷及簡易爆炸裝置,令他們在距離出發地點僅幾英里的地方就陷入了困境,大量裝備遭到破壞。有媒體在最新報導中援引美國及歐洲官員的話稱,在進攻的最初兩週,烏軍的損失就達到了最高水平——多達20%的坦克和裝甲車被摧毀。其中,由北約訓練的烏克蘭第47機械化旅在兩週內損失了30%的布拉德利戰車,而第33機械化旅在一周內損失了近10輛德製豹式坦克。據開源情報組織Oryx的數據,美國援烏的布拉德利戰車至少已有三分之一(34輛)“被肉眼證實被遺棄、損壞或摧毀”。今年1月,五角大樓曾將布拉德利稱為“坦克殺手”,稱它們將“在烏克蘭戰場上帶來優勢”。還有分析人士稱,這是“改變遊戲規則”的裝備。分析指出,儘管俄烏衝突展示了一些全球最新的戰時技術,從空中、海上無人機到先進的電子戰系統,但根據烏克蘭前線指揮官和士兵的報告,大量地雷、絆網、詭雷等“老牌武器”正在戰場上造成更多的破壞。由於烏克蘭反攻的“長時間集結”令俄方有“很多時間”加強防禦,他們在關鍵據點前5公里至16公里的地方密集佈設了地雷和絆網。截至6月,烏克蘭至少有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軍埋設了地雷。想要抵達俄軍防線,烏克蘭軍隊必須穿越佈滿了幾十種地雷的土地,這些地雷由塑料和金屬製成,形狀像嚼煙罐或汽水罐,有“女巫”和“葉子”等五花八門的名字。美國退役將軍馬克·金米特指出,試圖突破俄羅斯的防禦,包括成排的戰壕、反坦克陷阱、雷區和鐵絲網,就像試圖穿過“20公里的地獄”。進入過雷區的烏軍士兵也表示,烏克蘭南部的雷區巨大而且複雜,超出了之前的認知。烏克蘭軍方稱,這些防禦措施成功地減緩了烏克蘭軍隊的前進速度。與此同時,這些雷區也暴露了西方提供的裝甲部隊的局限性。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在7月15日的最新採訪中表示,新運抵烏克蘭的西方坦克存在弱點,因為它們無法單獨突破由反坦克和殺傷人員地雷支撐的俄羅斯防禦體系。“僅僅靠一輛裝甲坦克是做不到任何事情的,因為雷區太深了,遲早它會停下來,然後被集中火力摧毀。”他說道。烏軍一度暫停反攻現已拋棄西方坦克裝甲“徒步推進”俄羅斯國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烏克蘭軍隊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穿過雷區,損失了2.6萬人和3000多件軍事裝備。據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13日稱,自上個月初以來,俄軍共摧毀了311輛烏克蘭坦克,“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西方製造的坦克,包括豹式坦克。”“它們全被燒毀了。”一名烏克蘭士兵說道,他目睹了至少6輛西方裝甲車在俄羅斯的一次砲擊中被摧毀。另一名烏軍士兵則表示,他所在部隊的布拉德利坦克每天都會碾過俄軍埋下的反坦克地雷。雖然裡面的士兵通常能倖存,但戰車抵達俄軍防線前就已無法動彈。由於損失慘重,在開啟反攻兩週後,烏軍指揮官改變了戰術,隨後損失率降至10%。“但這一好消息掩蓋了一些嚴峻現實”,損失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反攻已經放緩,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停止。報導稱,美國官員承認行動一度暫停,並表示烏軍已經重新開始行動,但更加謹慎,在穿越雷區方面處理得更好。近日,烏總統澤連斯基也承認,反攻行動曾短暫暫停,並指責西方國家未能向烏克蘭提供足夠的武器和設備,以成功開展行動。目前,烏克蘭方面正在呼籲西方盟友緊急提供遠程排雷設備和F-16等現代戰鬥機來提高其地面能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烏克蘭高級官員說,烏克蘭從西方獲得的排雷和工程設備不到其要求的15%。據悉,烏克蘭正在使用美國提供的M58排雷(MICLIC)系統,但由於不斷受到俄軍導彈或火砲襲擊,掃雷設備的損耗率也十分高。對此,扎盧日內解釋道,“是的,它們也在被(俄烏)摧毀。這沒什麼不對的。這需要很多(掃雷)設備。”一位美國官員稱,美國正在尋求提供更多的掃雷系統及其使用的費用。烏軍內部人士稱,密集的雷區迫使烏克蘭軍隊改變了其反攻戰略。如今,烏軍部隊已經放棄了西方盟國援助的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改為在前線緩慢步行前進。與此同時,由於掃雷設備成為俄軍襲擊的“頭號目標”,烏軍不得不派遣工兵部隊人工進行繁瑣且危及生命的排雷工作。負責排雷的士兵用長探針和金屬探測器,在佈滿詭雷的地區一點點艱難識別、挖掘地雷,為步兵清理出一條約2英尺寬的狹窄道路。然後,排雷人員會沿著小路往回走,把路再擴寬一英尺或更多,以便兩名士兵能同時肩並肩抬著擔架行走。一位烏方軍醫表示,在他近期治療的士兵中,地雷已經超過火砲,成為造成烏軍士兵受傷的主要原因。然而,這項工作絕非易事。“要清除地雷,你需要有很大的動力和冷靜的頭腦。” 烏軍排雷專家普雷西亞日紐克說,“這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作,就像外科醫生一樣,但與此同時,你周圍在不斷爆炸。”此外,俄軍仍不斷通過無人機向烏軍已經清理的地區空投更多地雷,令烏克蘭的清除工作進一步複雜化。”
是不是見頂日後才知道,但現在的烏克蘭,恐怕是真的打不動了。“烏克蘭戰力已經見頂,集束炸彈恐怕改變不了戰場局面美國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不少人認為會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大麻煩,讓本就屢戰屢敗的俄軍陷入更大困境。從俄羅斯的角度看確實如此,俄軍開戰以來的表現一直非常拉胯,和歐美在軍事科技與作戰理念上存在巨大差距,若集束炸彈投入使用,必定會讓俄軍更為被動。不過,反過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美國現在開始同意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從中反映出烏克蘭正面臨什麼樣的局面?在既有援助水平下,如果烏軍在前線進展順利,美國還會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嗎?分析俄烏開戰以來歐美的軍援清單即可發現,自俄軍收縮到頓巴斯四州之後,差不多近一年時間,歐美對烏克蘭的援助可以說是步步升級,從海瑪斯火箭彈,到主戰坦克,到愛國者防空導彈,到F16戰機,現在又進一步升級到在國際法層面存在巨大爭議的集束炸彈,但是我們看這一年來的戰場演變,烏克蘭取得多大進展嗎?似乎並沒有。按照俄烏在戰爭初期的表現,照常理說,有歐美這麼大的援助力度,烏克蘭早就橫掃千里把俄軍打得抱頭鼠竄,收復大部分失地了。但是我們看這一年來的戰場演變,雙方仍然在原有戰線附近拉鋸,基本沒什麼大的變化。一年來,俄軍固然損失慘重,在軍事與內外政治上都極為被動,但是烏克蘭在戰場上也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從去年冬季就開始籌劃的大反攻,一直到現在也從未見付諸行動。相反,這一年來,仰賴瓦格納的不要命打法,俄羅斯反而局部收回了一些在拉鋸戰中丟掉的地盤,為莫斯科在戰場上挽回了一點稀薄的臉面。這就說明,儘管歐美的軍事援助在不斷升級,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卻已經見頂了。以後即便歐美進一步加大軍援力度,只要俄羅斯據險固守不輕易出擊,烏克蘭恐怕也難以實現收回全部被佔領土的目標。當然,俄羅斯想發動反攻把戰線往前推進,佔領烏克蘭更多土地恐怕也很難。經由此戰,俄羅斯儘管吞併了烏克蘭東部部分領土,其自身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也損失慘重,在國際道義上更是一敗塗地,沒個十年二十年時間,恐怕很難回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