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大家對印度,都有很嚴重的認知偏差?


winner_feng wrote:
印度的GDP排名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可以武斷的認定,種姓制度的餘毒,在印度還會存在下去?
大家要知道,這可是直接被印度立法,給徹底否定掉的老思維(恕刪)


印度比哈爾邦(Bihar)一名男性「賤民」,因為沒有得到許可,就擅自進入一名村中領袖家,結果被懲罰下跪、舔乾地上的口水

印度賤民階級的悲慘遭遇
对印度偏差?还是对中国偏差?
1.印度经济成长,在莫迪这一代经济成长起不来,就修改GDP计算基年。数据好看,其实根本没成长那么多,早已经成为世界丑闻。
2.印度一直夸耀自己经济成长比大陆快,却从来不提基数,为什么?大陆GDP是印度的四倍,印度成长8%,我大陆即使成长2%,也比印度成长多。但是印度从来不提后面这一段。更何况,今年印度7%的成长还是硬着陆,大陆7%的成长率是大陆有意放缓的软着陆。
3.印度铁路运输系统,十分匮乏。你可以上YOUTUBE看外国记者在印度搭乘火车的实录。铁路没有站台,没有门,没有空调,甚至登车的位置都是相反的,人们必须站在铁轨旁边等火车。
4.印度种姓制度严重,十分严重。就最近有新闻报道,一男子误闯所谓领主的家园,被要求惩罚:吞下领主吐在地上的口水。然后这个男子跪下来舔口水。
5.印度喜欢吞并周围小国。实际上从印度独立开始,就开始慢慢蚕食周边小国,把小国变成印度的一个联邦。其实很多小国都非常不愿意。但是印度是民主国家。是西方国家在东方施行民主制度的试验田,根本是充耳不闻。反倒是,中国把西藏从奴隶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被西方指指点点。因为制度不一样而已。
6.印度自大无知。近期,印度媒体说:印度在不努力,再过20年上海就要赶上孟买了。我不知道印度人是怎么看待这个报道的。近期的洞朗事件也是,印度外交部长说:印度军事力量有十足的能力战胜中国。我也不知道依据在哪里。最后,中国还不是照样修公路?

印度唯一的优点也是缺点:
殖民时期,170个英国人就能全面殖民印度。全面实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中国只是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罢了。就像现在的英国、法国开始官方推动学习汉语一样。都是为了在未来有竞争力而已。

印度的社会太多习俗,也就是所谓的民族,上千种语言。
好的方面是文化种类多,坏的方面是国家认同感低。
而中国有55个小数民族,都各有居住地,高度自治。有充分的优惠和特殊待遇。只要不是反共,什么都能做。
当然这些特殊待遇也会遇到麻烦,比如遇到小偷是少数民族,抓起来教导一番就放了,意思意思,不然担心少数民族说汉族打压少数民族。这也是站在政治的高度来处理小问题。

winner_feng wrote:
印度的GDP排名世界第六,與中國在2000年時的GDP排名一樣

2016年印度的發電量為14000億度,相當於中國2000~2001年的水平

2016年,印度鋼產量為9560萬噸,約等於1995年中國的鋼產量(9536萬噸),僅次於日本,為世界第三大鋼鐵生產國(已經超過美國),同時與日本的差距只有1000萬噸不到,按照現在印度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三年內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似乎並非不可預期

印度的汽車產量為450萬輛,大約和中國在2003年的水平差不多(444萬輛)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
識字率,青年總體(佔 15-24 歲人口的百分比)

印度的青少年識字率已經達到90%,可是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印度人只有很少的精英,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或許印度成年人文盲很多,但印度青少年識字率如此之高
未來,甚至可以說現在,這些青少年進入社會後,會給印度帶了空前巨大的變化,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大家很愛說的印度有種姓問題

事實上印度,早在剛剛建國時,1948年就已經立法廢除了種姓制度

並且在印度搞計畫經濟的1960年代,將高種姓的土地分給低種姓
從而導致現在印度農村以大量的自耕農為主的現狀
還有考試錄取時,印度給低種姓降分錄取

隨著印度工業化、城市化的逐漸發展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可以武斷的認定,種姓制度的餘毒,在印度還會存在下去?
大家要知道,這可是直接被印度立法,給徹底否定掉的老思維

單純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也是具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
南亞次大陸,西北方是沙漠和高山,北部是喜馬拉雅山,東部是茂密叢林
其它方向都是印度洋,大國勢力難以大規模介入

對印度取得的巨大成就、印度的發展潛力,各位真的不能視而不見

---------------------------------------------------------------------------------------------

以下報導真的不能視而不見
---------------------------------------------------------------------------------------------


瑞士情侶赴泰姬瑪哈陵遭痛毆頭骨斷裂 圍觀者只顧拍照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17/10/27 14:38


▲瑞士旅客到印度泰姬瑪哈陵附近觀光,卻遭到大庭廣眾下圍攻,圍觀民眾沒有人伸出援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瑞士旅客到印度泰姬瑪哈陵附近觀光,卻遭到大庭廣眾下圍攻,圍觀民眾沒有人伸出援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印度媒體報導,一對瑞士籍的情侶在泰姬瑪哈陵附近旅遊時遭到一群男性手持棍棒和石頭圍攻,造成男子頭骨骨折,還有失聰的可能,而女子左手臂骨折,身上多處擦傷。

在印度當地時間22日,一群男子在火車站附近接近這對旅客,要求和女子一起自拍,隨即用石頭攻擊2人,而在場圍觀的群眾只顧著用手機將過程拍攝下來,沒有人上前幫忙。據悉,目前警方在25日逮捕了一名嫌犯。

這並非首次外國遊客赴印旅遊卻遭到攻擊的事件了,印度治安惡名昭彰,使得旅客裹足不前。北方省首席部長阿蒂提亞納特(Yogi Adityanath)言將「嚴厲」處置歹徒,印度外長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也要求北方邦政府針對此事向他報告,並表示會有代表人員至醫院探望傷者。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1027/2632915
------------------------------------------------------------------------------------------

singlegoo wrote:
---------...瑞士情侶赴泰姬瑪哈陵遭痛毆頭骨斷裂 圍觀者只顧拍照...(恕刪)


挖賽! 我還去過耶. 那邊是超熱門旅遊景點還會這樣喔...
我是覺得,樓主如果真心看好印度市場的話

可以先去自助旅行三個月

開個印度帳戶,買一堆印度的股票基金

然後你會對印度更有感覺
印度有部電影裡面,一個綁架犯詰問部長印度的政治是怎麼一回事?
部長坦率直言: 執政黨是總包商,在野黨是二包商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印度有部電影裡面,...(恕刪)


像這一邊也是對印度的洗白文章:
印度=強姦大國?

文章裡面說:"根據統計資料,美國的強姦案數量比印度多!"....云云
又說:
"大部份的case 是他們自己把自己曝露在危險中(我都想翻白眼)
像是一對夫妻竟然在印度的隨便一個森林camp起來,
okay在歐洲可以!但是你怎麼會以為在印度也能做這種事!"
....這不就是自打嘴巴嗎?

簡單說,印度很多地方是危險的,不要看了幾篇洗白文章就被騙

這篇文章說:
http://www.ineews.com/zh-tw/118430/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數據,印度記錄在案的強姦案件由1971年的2487起增至2011年的24206起,增長率為873.3%。平均下來,在印度每3分鐘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強姦案。在印度性犯罪最嚴重的主要城市新德里,平均每18小時發生一起強姦案,被冠以 「強姦之都」的恥辱稱號。"

又說:
"印度家庭往往視女性為家庭負擔。對女性而言,印度是全球危險程度第四高的國家,比索馬利亞還要糟,"

要自助旅遊、(自己行動)做生意,務必非常小心。大家都有朋友去旅遊過的、派駐過的,多問問比較好

大家為什麼都黑印度,就問你想不想去印度工作?

Rey Liu wrote:
大家為什麼都黑印度...(恕刪)


南向工作室想騙大家去印度,是不會成功的
大家都比這些人聰明,誰會被騙?

要有業績,就擠一些好康出來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把大家當呆子、就是自己笨

南向變成"難向"工作室了
看到一篇文章說印度人口紅利的
參考吧

全球許多國家都快速邁向人口老化時,印度最大的賣點,是具備大量「人口紅利」,依現在的人口結構估算,到 2026 年,印度 15~59 歲之間的工作人口,將佔總人口達 64%

印度比起先進歐美國家,更面臨特殊產業環境情勢。印度的「人口紅利」勞力大軍適逢全球自動化技術成熟,而印度是勞動力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估計有 69% 工作會受自動化威脅,這讓人口紅利很可能成為大量過剩失業人口。在「人口紅利」下,印度每個月都有超過 100 萬新增人力進入就業市場,全年下來超過 1,200 萬人,若無法順利就業,將成為嚴重社會問題。

印度 15~29 歲青年失業率已高達三成

印度反應出全球都面對的一樣問題,那就是政府由上而下規劃的教育體系,早就無法應對經濟需求,結果就是產業普遍缺乏適合勞工的同時,卻有高青年失業率。不僅印度如此,台灣如此,即使歐洲國家也是如此。

印度當前需要提升職訓的品質,所謂的品質是與產業接軌的能力,不是任何紙上認證的品質,也不只是提升職訓中心的基礎設施,或提高師資的紙本認證條件,就能稱為提升品質。

在只會看人口圖的外資看來,印度青年大軍是無與倫比的人口紅利,但在教育職訓與產業失調、高青年失業的現實下,恐將成為動搖經濟與社會的可怕失業大軍。若是如此,世人將很快從印度經驗學習到「人口是負債,不是紅利」的新時代經濟規律。

............................................................................................................

教育下青年所學和企業要用的落差台灣也很明顯,但台灣人口老化、減少下,造成青年失業率還不是太嚴重

一種看法,參考就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