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灣對帶有中國封建思想的古文說不 . 但是川普孫女卻讀古文 , 這是接受中國封建思想 ?

mobile0134 wrote:


因為你說的是歷史...(恕刪)



我們就是過於關注中國的發展 而忽略了世界與英文的強度 


中國市場的天然特殊性是來自於黨政


跟 古文沒有正相關




s927471 wrote:
中國市場的天然特殊性是來自於黨政
跟 古文沒有正相關


宋代明代的經濟和市場規模在當代的份量,
可是比現在還大,
也是共產黨的關係囉?

人口産生的效益加上文化有其優越性,
才是真正的關鍵。
人多,加上崇尚勤勞節儉的文化,
懂得變通適應的民族性,
只要没有政治上的阻礙,
經濟上想不搞好都很難
vu84vu wrote:
多人讀,僅一人受益?
何不傾全力栽培此人即可,要多人陪讀?

你真的是沒有看懂別人寫的東西...

我寫的「多人讀,一人受益」,針對的是iimomo兄所寫的東西,不是文言文這件事情...

iimomo說:
iimomo wrote:
因材施教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言簡意該、點到而止

針對上面寫的,我的回答是:
Molonlabe wrote:
一人寫,多人讀。
只要有一人受益,足矣。





vu84vu wrote:
古文方面,您個人是在台灣學校學的?還是在美國學校學的?還是自己有興趣另外找時間學的?

我的文言文(或中文)閱讀能力是小時候在台灣學的,也就是小學初中時代學的。

而上課教的東西,加上老師的鼓勵,所以我在國中時代就讀完一堆老書... 像是紅樓夢,鏡花緣,清宮十三朝演義,漢宮二十八朝演義,元宮十四朝演義,封神演義,隋唐演義,儒林外史,聊齋誌異,三國演義與三國誌,水滸傳,三俠五義,柏楊版資治通鑑,跟一堆其他記不起名字的老書。

日本的德川家康,獨眼龍政宗,織田信長,與武田信玄的全套書也都看完了,就是那些小本黃皮一系列的書,應該是遠流出版社的那個版本... 太久了,不太記得了。

之後在國外,就鮮少閱讀中文書,連中文都用得蠻少的,一直到最近幾年,搬到加州之後才需要吧...

我記得唯一帶到國外去的兩本中文書,就是三國誌跟三國演義,紅皮黑底燙金字的版本... 但是後來就沒機會翻了,因為學校課業太重,生字太多,所以就只能默默的陪我在美國到處搬家流浪。

所以嚴格來說,我的中文只有國中程度。

傳統大旗就是人人琅琅上口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繼孔子而絕",本在講蒙古人,怎又夾纏出突厥的李家來了,真是會牽拖。
贊同你所謂的漢人也有地位高的,還舉你自己提的例子,你視力馬上出現問題看不到,還馬上改口人人平等,看來只是來找人抬槓而已。
喔!你那麼的學富五車,幾百年前的是都瞭如指掌,也有看不懂的喔!怎那忽地麼謙虛啊!
Molonlabe wrote:
我的文言文(或中文)閱讀能力是小時候在台灣學的,也就是小學初中時代學的。...(恕刪)

您的例子告訴大家,學習應該跟興趣結合。
不排斥古文學習,但台灣不少國文老師的教學是為了考試,
而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味填鴨的結果,是造成學生排斥的主因。


Molonlabe wrote:
所以嚴格來說,我的中文只有國中程度。...(恕刪)

學如逆水行舟,
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
考完試後幾乎就很少再閱讀了,
您的中文程度已勝過許多人了。
Ogyenchowang wrote:
傳統大旗就是人人琅琅...(恕刪)


「傳統大旗有人先搶走了,只好拿一套蒙古人本來沒有的套上來用」原來你這段是在講堯舜傳統不是蒙古的傳統唷,不覺得你前後矛盾嗎。

擁護阿不里哥的人和忽必烈的人馬是要爭奪大汗的位置和中原皇帝無關好嗎,我啥時改口人人平等了少在哪裡亂扣帽子,客觀的事實就是平民方面蒙古和漢人還有各民族,並沒有甚麼蒙古人都活的像皇帝其他民族活的如奴隸。

若是官場方面蒙古人當然有優勢阿,畢竟他們入主中原,但是這並不是"民族"的原因,而是很多貴族是蒙古人,這和以前的世大家族和現代的政治世家是一樣的東西,因為他們就是社會上的"貴族"當然走後門的機會比較多,如現在台灣各個肥缺一堆人和政治人物擁有親戚或人際關係。

你還是沒有提出四等人制度存在的資料阿,
這麼歧視的制度在明朝也沒有提到或任何記載,這個理論就算以前在課本上有出現的時期也是充滿爭議的,很多學者認為根本不存在,因為沒有史料能夠佐證。

明太祖朱元璋:「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有點史料在來評論好嗎,你前面回覆其他網友的就通篇錯誤了,臉還不夠腫嗎?不過我估計啦,不管拿多少事實來打你臉,你還是能硬凹啦。

四等人制度存在的資料在哪?
四等人制度存在的資料在哪?
四等人制度存在的資料在哪?
香港神童13歲攻讀英國碩士 父親:若回港不可能

他的父親在接受港媒專訪時也說,英國高中的功課量比較少,讓兒子有更多時間學習其他東西,如果他回香港讀書的話,未必能夠達到今天這樣的成績,因為香港中小學的功課實在太多了。




台灣中小學的功課也很多,家中剛好有小孩上高一,感受差不多。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