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大家對印度,都有很嚴重的認知偏差?


COH wrote:
嘿嘿嘿,沒錯,跟三...(恕刪)


對~印度人真是很噁心,以前請我們設計,設計到接近完成了,此時騙說參加展覽臨時要印DM,叫我們把設計原始檔給它們,等拿到手後,就不付錢了,反正我們也拿他沒辦法,免費騙個設計案,厲害吧!

也不能怪印度人賤,只能怪我老闆蠢,
他說印度人做生意應該很有誠信.....

我去香港參展,就只有印度人會拿破照片行騙,
哪來的誠信,

也只有台灣人對印度有這麼嚴重的認知偏差,
對印度有過多麼美好期待,對中國有過多的偏見誤解,

印度和中國我算有點認識,這兩個地方完全不需要比較,
懶覺比雞腿,比啥?

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不是光看資料就能比較的
有沒有你去街頭看一下就知道

印度的教育就別談了,就是個爛

稅務就別提了,繳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

至於說英文的優勢...真沒有這麼多人說英文,別被騙了。
台灣的母語是中文,對岸也是中文,你怎麼會覺得去印度講英文是一種優勢,
我是沒辦法理解這些邏輯,因為我比較笨吧。

economic wrote:
那就不給錢阿...(恕刪)

很多時候拿到貨前款已經給了,一般中心企業了不起條件也是貨到港就要給,要不然提不了貨。這種情況下,貨出包除了跟對方抗議外,要不要賠償重發就要看規模了

以前覺得大陸很坑,見到阿三的貨後你就會發現對岸還是太嫩了

thron wrote:
很多時候拿到貨前款...(恕刪)


印度要先驗貨才出貨和付款,那是經驗
賣東西也很麻煩的
不光印度,中東也不少很麻煩的客戶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印度要先驗貨才出貨...(恕刪)

所以最後乾脆放棄從印度找新供應商進貨,光是稽查品管就要搞死自己,進貨跟吃健達出奇蛋一樣對心臟不好.

出貨還好,付完錢才開始排產,不接受免談這類國家的單子寧願沒賺到也不要隨便妥協,賠錢奇麼子比丟單更不爽.
(轉自BBC)

從長期來看,人口結構優勢將支持印度的經濟成長。

與老齡化的中國相反,印度的人口結構仍然非常年輕,65%的印度人在35歲以下

聯合國(UN)推算2025年的印度將比中國多1.1億或47%的年輕人(年齡在15~29歲)。

若印度總理穆迪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運動能夠像中國一樣成功發揮人口優勢,充分激發潛力,中印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也會給中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提供莫大的機會。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報道,2014年印度製造業的人工成本約為中國的26%,這將能幫助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國際競爭力。
===================================================================
說真的中國一胎化,長期來看是錯誤的政策,這些問題未來就會逐步發酵

印度優勢在未來的30~50年,會更為明顯

winner_feng wrote:
(轉自BBC)
從長...(恕刪)


這是鼓吹南向嗎?
winner_feng wrote:
(轉自BBC)從長...(恕刪)

人口紅利說早過時了吧,其實此學說是否曾成立過也大有疑問。

毛主席時代,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代,不見有什麽人口紅利;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反而是一胎化期間的三十多年。
中國一胎化,印度任意生,人口急升都快要追上中國了,但中印的經濟差距不是拉近,而是大大拉遠了。

中國商店都無人化了,人口增長能有什麽紅利?長遠來看,擔心失業問題還差不多。
至於印度,二戰後人口一直快速增長,這麽多年來並沒轉化為紅利,現在忽然就能轉化為紅利了?

人口紅利說,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生產低階工業品的概念吧,
其實隨著科技進步,生產越來越機械化,人工智能化,大量廉價勞動力的重要性已越來越低了。

这种问题,你在台湾的论坛很难找到有一定真知灼见的答案。要么就是拾人牙慧的种姓制度,要么就是和尚念经的民主制度。事实上,要观察人口在几千万的中型国家以上国家的状态,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或者说食物问题。作为惟二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中国粮食产量大约5亿吨,印度粮食产量大约2亿吨,而两者人口总数却是差不多的。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比朝鲜还要严峻。
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很有危机感的,中国的粮食产量确实并不富裕。当前人类社会还没有更加有效的手段来为人类提供粮食。如果以中国为参考,印度的粮食缺口也达到了3亿吨,这根本不是其他地区能够为印度提供的。
民以食为天,人类不能对抗自然规律。不同地区发展出不同的体系适应规律。种姓制度使得很多人自觉接受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吃不饱乃至饿死这件事有更强的忍耐能力。如果印度要做到食物问题的社会公平,那么它现在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部分毛派武装而是几亿革命者了。

并不是说印度一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是现在没有人能够看到解决的办法。或者说有些人提出的办法完全是南辕北辙,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教育反而是点燃饥饿怒火的火把。当然也或许印度人的社会形态能够自发形成一种降低人口数量的道德标准或者社会文化,譬如日本的御宅族,但这对人口数量的降低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

印度的精英并不是台湾领导人,他们当然也会知道印度的问题。但有时候有些问题根本不是政治家所能解决的。印度文明产生过佛陀,产生过拉马努金,是一个伟大的文明。真心希望他们能够为印度国民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为人类的进步提供更多智慧。

winner_feng wrote:
(轉自BBC)從長...(恕刪)


看到你別樓的主題,看來真的是先有意識形態的,那這樓談真的說法沒意義

光有低廉人口發展不起來的,中國和印度在1960都很窮,人口也都很多,一個後來有發展起來,一個沒有

至於一胎化,這個很難說,養不起人就一定沒有經濟起飛,光內部動亂就垮了,印度現在可能是人口第一大國,養得起?尤其是政府赤字非常非常嚴重下養得起?

多看看別人回的吧,真的有機會發展起來,會有人告訴你能發展起來的條件和原因,印度目前的條件,被剪羊毛可能性還遠大於增長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一個親戚,應該是深綠,幾年前自願替公司去常駐北京,最近聽說一直有大陸老闆找他,所以最近他離開原公司,去投靠大陸老闆,
結論:經濟才是王道
wkh2006 wrote:
早期台商貢獻不少出錢...(恕刪)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