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中國GDP數據造假


中國經濟數據注水背後的誤解與真相 下個承認GDP造假的是誰?
2018年 1月 19日 BBC



2017年1月,在2017年遼寧省「兩會」期間,省長陳求發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認,東北重工業省份之一遼寧省2016年GDP虛報23%,2011年至2014年則存在財政數據造假。
今年1月,各地方政府又到頻繁召開「兩會」和年度經濟工作會議的時間,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再次浮上水面。
1月3日,內蒙古經濟工作會議上,區黨委公開表示,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40%。
其後,天津濱海新區在「兩會」期間承認統計口徑存在問題,2016年萬億生產總值從一萬億元調整為6654億,縮水近三分之一。
內蒙古「自爆」家醜並非無跡可尋。BBC中文記者梳理中紀委官方網站發現,去年6月中紀委發佈文章對內蒙古直接點名,稱有「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
一同被點名的還有吉林省。而該省將於2018年1月下旬召開全省兩會。屆時吉林很可能會迫於此前中紀委通報的壓力,承認數據造假的問題。

原來如此。
2019-03-02 11:58 發佈
不了解
TaichungJay wrote:
中國經濟數據注水背後...(恕刪)


中國GDP不是各省GDP相加來統計的
先去弄清楚這一點再說

ps:中國GDP既然要造假,為什麼又要自己查出來?動點腦子吧。。。
2018一月?現在都2019三月了...有沒有比較近的新聞,還是發舊聞也有錢領?
TaichungJay wrote:
中國經濟數據注水背後...(恕刪)
貼個舊聞讓你們看

台積電南科十四廠廠長王英郎昨天(2014.03.04)到台南大學演講

王英郎說,台灣的產業必須要創新,否則員工很難加薪,韓國的國民所得過去比不上台灣,但短短幾年內超越,靠的就是創新,政府對外一直說台灣GDP沒有減少,事實上是減少的。王解釋,政府把鴻海每年三兆元生產額都算進GDP裡,但鴻海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產都發生在大陸,根本不能算進國內生產毛額裡,再加上諸多台商在大陸的生產額也都算進去,「真的差很多」。

===============================
要說做假,台灣可是領頭羊
中國GDP造假 也只會往少了算 如果中國按照英國 印度 台灣的GDP計算方式 數據出來可能吓死妳 網店 微商 很多都是年入百萬千萬的個體戶很多都是沒有納稅的 有意往少了算 防止太突出 刺激美國 ,現在都把美國吓得到處打壓 。

今宵酒醒何處 wrote:
中國GDP不是各省GDP...(恕刪)
The problem is "NO BRAIN".
李婉g wrote:
台積電南科十四廠廠長王英郎昨天(2014.03.04)到台南大學演講 王解釋,政府把鴻海每年三兆元生產額都算進GDP裡,但鴻海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產都發生在大陸,根本不能算進國內生產毛額裡(恕刪)


也不知從何時起一再有人說中華民國 GDP 將國外營收全額列入, 大量灌水失真, 敝人並非財政金融專業, 但工程應以數據為基礎.

僅引用刊登於 "中國時報" 引用 "台灣證交所" "上市公司 去年全體營收年增逾7%"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14000351-260206

上市公司累計去年全年營收為32.78兆元,較106年增加2.24兆元、幅度為7.33%,營收成長公司共608家,衰退公司共320家,較105年成長5兆餘元、幅度17.67%。

台灣主計處2018 GDP 數值約 : 18,3 兆元, 人均 GDP 25,229 美元. 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1 ;

比對兩者 上市公司營業額 32.78 兆元 與 台灣主計處 GDP 18,3 兆元 , 很明顯台灣並未將海外所得計入, 他的說法是錯誤的.

鴻海此類有海外營收公司, 依中華民國主計處說明,僅依SNA計入三角貿易淨收入占GDP之比重,歷年均在4%左右。

GDP統計為何要納計三角貿易淨收入?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27959&ctNode=2404&mp=4
答:
(一)依據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規範,GDP統計應納計三角貿易淨收入(三角貿易之商品賣出價減除買入價之差額),亦即三角貿易活動中,國內廠商接到國外100元訂單,而以95元委託第3國製造,則GDP係納計5元,因該5元為三角貿易過程中,國內廠商所提供之運籌、規劃、調度、財務、管理、行銷、專利及其他技術等服務,係屬國內之生產,殆無疑義。
(二)因此,GDP並不含國外製造之產值(或海外收益)。有些學者主張GDP計算範圍不應涵括三角貿易,或認為官方發布之GDP數據包含海外收益,應予扣除等,均係誤解其納計範圍(以為出售三角貿易商品之營收,如上例之100元,係全數納計為GDP。事實上GDP只納計三角貿易淨收入,即上例之5元)。三角貿易淨收入占GDP之比重,歷年均在4%左右。
(三)GDP係衡量一定期間一國之生產,其計算基礎向為「權責制」。例如某筆出口商品所收貨款,雖以美元持有,未結匯為新台幣,惟因該出口商品係國內在該期間之生產,仍納計為GDP;如同單一個人若於某年年薪90萬元,不以新台幣持有,而以美元存款3萬元,該個人於當年之勞動服務價值仍為90萬元,而非0元。三角貿易淨收入亦以同一原則處理,惟統計方法上,早年三角貿易活動不多,且跨國財務操作不興盛的情況下,基於統計成本考量,係以匯出入款統計作為權責制統計之替代作法,惟隨三角貿易活動增加,本總處乃於2005年改採權責制統計因從事三角貿易活動而發生之運籌服務產值,而不論其以新台幣、美元或其他貨幣持有。
弱時擱置爭議, 強時自古以來, 特權別人不可有, 自己不可無.

TaichungJay wrote:
中國經濟數據注水背...(恕刪)


大陆的GDP一直存在2个虚假现象
1.北方虚报
2.南方瞒报

原因很简单,
北方多国企,领导要绩效,纳的是企业的税,升的是自己的官
南方多民企,中小微企业,自己辛苦赚的钱,都希望少交点税,像我老板家,一年销售额也有1000来万人民币,但是基本也逃了大部分的税。
有水準的,正直的大陸人發言就是有內容,和五毛差別很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