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月21日報道稱,星巴克、無印良品等多個品牌在中國曾是獨一無二品質的象征,但現在狀況正在发生變化。
几位中國民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瑞幸咖啡味道和星巴克一樣,還更便宜,我選擇瑞幸咖啡。”
這家咖啡連鎖店2018年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如今已經超過2,000家,速度遠超星巴克,且價格便宜近20%,還常有促銷活動。
也有人表示,“苏寧的設計不差,價格比無印良品便宜”,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也曾是中國人喜愛的品牌,
提供中國本土沒有的產品。
如今,阿里巴巴等中國本土公司積極開发價廉物美的產品進行競爭,活用資本、技術、地理優勢,產品質量不錯的同時價格大幅下降。 文章稱,中國年輕人更少購買高價產品或進行炫耀性消費,各种“二手商品”APP也在被接受。
日本《產經新聞》2月20日報道稱,對于日本花王和資生堂等企業來說,2018年并不好過,它們生產的紙尿褲和化妝品的銷量增長因為中國完善线上平台的納稅要求而受阻。
线下免稅店“爆買”減少,正規渠道銷售也不理想。文章稱,中國不再為了品質“一擲千金”,對“日本制造”的迷信也減少了。 文章稱,中國本地紙尿褲厂家也在積極搶占市場份額,達到了整體的45%。
未來日本企業們需要創新技術、更新市場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