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何爆買日韓貨的風潮不再 日媒:瑞幸大陸人變了 !

綜合媒體2019年2月22日報道稱,與以前向往外國產品不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偏愛中國本土品牌。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月21日報道稱,星巴克、無印良品等多個品牌在中國曾是獨一無二品質的象征,但現在狀況正在发生變化。

几位中國民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瑞幸咖啡味道和星巴克一樣,還更便宜,我選擇瑞幸咖啡。”

這家咖啡連鎖店2018年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如今已經超過2,000家,速度遠超星巴克,且價格便宜近20%,還常有促銷活動。

也有人表示,“苏寧的設計不差,價格比無印良品便宜”,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也曾是中國人喜愛的品牌,
提供中國本土沒有的產品。
如今,阿里巴巴等中國本土公司積極開发價廉物美的產品進行競爭,活用資本、技術、地理優勢,產品質量不錯的同時價格大幅下降。 文章稱,中國年輕人更少購買高價產品或進行炫耀性消費,各种“二手商品”APP也在被接受。

日本《產經新聞》2月20日報道稱,對于日本花王和資生堂等企業來說,2018年并不好過,它們生產的紙尿褲和化妝品的銷量增長因為中國完善线上平台的納稅要求而受阻。
线下免稅店“爆買”減少,正規渠道銷售也不理想。文章稱,中國不再為了品質“一擲千金”,對“日本制造”的迷信也減少了。 文章稱,中國本地紙尿褲厂家也在積極搶占市場份額,達到了整體的45%。
未來日本企業們需要創新技術、更新市場策略。
為何爆買日韓貨的風潮不再 日媒:瑞幸大陸人變了 !

為何爆買日韓貨的風潮不再 日媒:瑞幸大陸人變了 !
2019-02-22 22:43 發佈

opposky35 wrote:
綜合媒體2019年2...(恕刪)


差距愈拉愈近, 臨界點過後, 接下來就是要設法取悅大陸市場了...
我还记得福岛那次,东京电力的做法,给了大陆的一些精日响亮的一个耳光。

自此之后,虽然采买仍有,但是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多了。

和今日的台湾对比相当明显。
opposky35 wrote: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偏愛中國本土品牌。

我認為是經濟景氣不如前幾年,
導致人民消費比較保守而選擇國産品牌或價格較低産品,
涉及人身安全及健康的産品有錢還是買好點品牌,
像尿布、汽車、奶粉這類還是買日本或歐美品牌比較有保障。
但是瑞幸的咖啡真的是不好喝
不过,也可能是我个人的口味的问题,反正我是不太喜欢
表示陸貨己和日韓貨品質差不多了
all⋯⋯⋯⋯⋯made in China
有一個在大陸逐漸暢銷的東西,但在台灣住家好像沒看到:主婦們專用的



這東西概念由外國引進,但經過內資15年不斷的改良,最後終於集大成。
韓國人都買韓國貨
照這邏輯韓國人是宇宙無敵世界第一強國
巨虧的瑞幸咖啡到底“虧不虧”
2019-02-21 8 來源: 經濟日報
新華網
  自從2017年10月份第一家門店開張,瑞幸咖啡誕生至今不過1年零5個月。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1年零5個月的確不算長。但就在這不算長的時間內,消費用戶達到1254萬、2073家門店覆蓋全國22個城市,瑞幸咖啡交出的成績單足夠優秀。不過,這只是開始,其最新的“小目標”是“再開2500家門店,2019年底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品牌咖啡”。

瑞幸咖啡提出如此“小目標”似乎底氣挺足,至少記者在春節長假期間就親眼看到,好幾家門店前都排起了長隊,不少消費者還自提瑞幸“小藍杯” 。

  不過,依然是在這不算長的時間內,瑞幸咖啡巨虧,僅去年前9個月的淨虧損額就高達8.56億元。其燒錢補貼的生長模式惹來不小的爭議,叫好聲與唱衰聲齊飛。
  巨虧的瑞幸咖啡到底“虧不虧”?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瑞幸咖啡燒錢補貼的模式對不對。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人年均咖啡消費杯數還在個位數徘徊,與發達國家動輒200杯至400杯的水平相去甚遠。這樣的落差既顯示出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巨大影響力,也預示著咖啡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咖啡是很能獲得忠誠度的飲品,習慣一旦養成,往往相伴一生;我國的“90後”“00後”中不少是“嗅著咖啡香長大”的,習慣養成已經完成。從這個角度上說,瑞幸押注咖啡市場沒有錯。

  從另一個方面講,移動互聯時代的企業間競爭,本質是對用戶流量的爭奪、對用戶時間的爭奪。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燒錢”能快速積累用戶,搶奪市場,所以瑞幸咖啡“重補貼,養成用戶習慣,聚攏流量”的互聯網打法也沒有什麼不妥。

  接下來,再算算虧不虧的問題。
  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人均咖啡消費相較以往有很大幅度增長。這其中,瑞幸咖啡功勞不小,其創始人宣稱的“要花10個億來‘教育市場’”的目的初步實現。考慮到市場一旦培育好,自有其長遠意義,瑞幸咖啡眼下賬面上的虧損其實不“虧”。

  加之,瑞幸咖啡的“狂轟濫炸”還影響了咖啡巨頭星巴克。數據顯示,2018財年星巴克淨收入同比增長10%,但在被其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營運利潤率9年來首次下降,中國區門店同店銷售也同比下降了2%。星巴克還放棄了一直堅持的“第三空間”理論,上線外賣服務,做起促銷活動,試圖以“新零售咖啡”的玩法做出回應。這麼看來,瑞幸咖啡眼下更不“虧”了。

  至於未來“虧不虧”,則要看瑞幸咖啡玩命“燒錢”的同時,在提升品質、塑造品牌上的決心大不大、行動快不快。好的產品是一切商業模式的起點。瑞幸咖啡堅信,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換來用戶。但是,補貼停止之後呢?如果屆時消費者不再購買,那就只能說明,其花大價錢培養出來的用戶僅僅是咖啡用戶,而非瑞幸咖啡的用戶。同時,網上流傳的那些關於瑞幸咖啡口味差的段子,實際上也是在提醒它,要在品質提升上大步快跑,在品牌塑造上挖掘獨特定位。

  從這個角度來說,瑞幸咖啡的對手不是別人,恰恰是它自己。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