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分類整理,簡單評述。
資料來源主要是這篇文章
立報---被選中的異見者──劉曉波與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
請自己GOOGLE
關於對西方文化的崇拜
1988年,一個香港記者問時年33歲的劉曉波,在什麼情況下中國可以實現真正的歷史性變革。劉回答說:「3百年殖民地。香港1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3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3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他悲觀地說:「但歷史不會再給中國人這樣的機會了,殖民地時代已經過去了,沒人會願意再背中國這個包袱。」(見金鐘,〈文壇「黑馬」劉曉波:劉曉波答記者問)
'
劉還說「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並說如果英語好些他會選擇和中國根本沒有關係。他宣稱,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語言的局限性使他不得不和一個「非常愚昧、非常庸俗」的東西對話,即中國的文化知識界。(見金鐘,文壇「黑馬」)
評 : 這樣媚洋的人應該很稀有。
第一段很多人都看過。
第二段這句是亮點 ---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
2006年,他積極評價了日本侵華留下的遺產,尤其是大型工業企業和鐵路網。談及日本對中國東北長春的佔領時,他說「『小日本』真把咱長春當自己家建了」。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堅持認為戰後日本民主是中國的模範,並且斥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日本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悼念包括戰爭罪犯在內的戰死者的紀念館)作為恢復中日元首會面的前提「極端不可理喻」(見〈櫻花的中國劫難〉,《民族中國》,2006年4月11日)
'
劉的新殖民主義願望與他對美國領導的戰爭的支持是一致的。儘管被授予的是和平獎,但劉曉波於2000年代中期發文讚揚了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和佔領,並回顧性地讚揚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他認為,「美國所領導的自由世界,幾乎與一切踐踏人權的政權對抗……美國所捲入的主要戰爭,在道義上都有可以辯護的理由。」(劉曉波,〈911反思錄:論貧弱、富強與正邪〉,2001年)
評 : 美化戰爭與殖民主義的人得到和平獎
jdme wrote:
我做了分類整理,簡...(恕刪)
注意下時間點就知道了,中美1979年建交,此後大量西式書籍/出版物進入中國,誕生了一批激進改革派。
劉曉波77年進入吉林大學直至84年北師大碩士畢業,完全是被這個思潮引向了另外一個負面。
個人認為最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還是立足於製造業發展經濟,在適當的時候改良社會制度。社會穩定終究還是老百姓最渴望的事情。
劉曉波認為:
……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把在國際上推廣自由主義的政治理念及其制度安排,當作自己最重要的國家利益的一部分。為此,美國一方面積極經濟參與戰後的歐洲和亞洲的重建,幫助德國和日本走上了自由民主之路,取得令人欽佩的道義資源;另一方面又全力遏制共產極權在世界的擴張,先後捲入朝鮮戰爭、台灣海峽的對峙和越戰。(劉曉波,〈冷戰的教訓——獄中讀《越戰回顧》〉,1997年)
'
在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劉曉波高度讚揚了喬治.布希在對伊戰爭中的作為,譴責了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凱瑞對美國戰爭的支持不足。他說:
凱瑞抓住伊拉克的現在困境大做文章,但布希在反恐上的卓越作為,絕非凱瑞的詆毀所能抹殺……無論倒薩達姆.海珊的行動要冒的多大風險,不行動的風險將更為巨大,二戰和9.11就是明證!……無論如何,倒薩之戰是正義的!布希總統的決定是正確的!(劉曉波,〈伊戰與美國總統大選〉,2004年)
評 : 有的人說海珊給伊拉克人民帶去了災難,但是沒有了海珊的伊拉克是怎樣的一樣的境地,幸福了嗎,和平了嗎?私自推翻別國政權,卻被美化成正義的化身,殊不知伊拉克人需要的政權必須由其國情決定,如果海珊不適合伊拉克,伊拉克人民會推翻它,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別的國家本來就是錯誤的。
還有,請問美國大規模殺傷武器找到了嗎?中東難民為什麼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西方媒體普遍而明確地將劉曉波作為選舉民主的提倡者:一份著名的報紙頭條封他為「民主的殉道者」。(見Geoff Dyer and Jamil Anderlini, "Liu Xiaobo, a Martyr for Democracy," Financial Times, Oct. 8, 2010.)這可能同樣是不準確的。選舉民主是與普選權相關聯的,零八憲章上也呼籲「一人一票」。但劉曉波本人的傾向似乎並非如此。根據他的老朋友和支持者澳洲作家林達.傑文所述,劉曉波並不支持全民普選:
劉曉波要求民主,但是他告訴過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同時也是我們共同的好友,簡.麥卡特尼(Jane Macartney),他不認為中國已經具備條件實行「一人一票」的全民普選,在這一點上,他和中國政府觀點非常相近。
'
由於劉曉波尋求中國向選舉民主的劇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給予了他數十萬美元資金(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承認其對《民主中國》和獨立中文筆會的資金支持。劉曉波曾擔任前者的編輯和後者的會長)。劉和他的支持者們認為如果中國立即採取選舉民主,中國人民的境遇將有很大的改善。
評 : 研究顯示,在那些向選舉民主轉型的國家,法治並不一定隨之出現,反而出現低度發展和高度不穩定。選舉民主既不能帶來善治,在這種條件下甚至不能自我維持。
转一个奇葩观点精彩纷呈的英文讨论帖
https://www.reddit.com/r/China/comments/6n9755/300_years_of_colonialis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