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

收藏的茶壺

哈哈,就怕一直比較而不懂欣賞佳作囉~
許小鵬 wrote:
完全沒有責怪或數落大...(恕刪)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拿...A系!)....露底了吧!
還不承認您是壺..壺...壺.......聖.
...................................................
我是來亂的..抱歉!

economic wrote:
這是事實,難度不是只...(恕刪)


大大為何如此說!大家都是以物論物,何來得罪之有??(東西又不是我做的)
當然有更高於此作品的東西啊!~要不然咱平哥,早榮昇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嚕!
(如果要拿其他更高的作品來比較(如汪寅仙,徐漢棠..甚至是王石耕就好),那平哥當然是會被,打槍打到深處~~無怨尤
但....我在這裡~~"只"針對"這件"作品~~發表一點微薄的"謬論"

大大提到6角甚至8角以上的作品,當然難度是會更上一層樓
只是假想一下,如果這把壺改成4角以上,那...壺身往下的線條仍需要延伸嗎?把與鎏的角度是不是需要改變??整體造型比例會協調嗎??燒窯與鍊泥的難度和風險,是否會增加??..種種因素,這也許都是作者需要考量進去的!(說真的,要改成多角~小弟紙上還真的畫不出來)
但也不是說,這是啥米"經典款"造型或是前無古人的"技術突破"!
小弟不是作者,僅能以欣賞者的角度切入,試圖來解讀作品所散發出的意涵及分析作者工藝的手法(當然...是以小弟個人的觀點)
搞不好哪天,平哥出來吐槽:那小屁孩(指小弟弟~>我)..說的都是屁!沒那回事!! 那我不就
哈哈.....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若要依現代"標準",來看以前的壺~~那顧老的"紫砂泰斗"恐怕也要摘下來嚕
七大藝人跟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等人的頭銜,哪怕也是要追回!
(壺蓋不緊密的一堆,爆砂火傷的不少,壺身站不穩的一籮筐...等)
發想與實際,總會有些落差~依當時的"條件",來評論當年的作品,會比較客觀!
要不然,考古挖出來的東西,都可以當垃圾丟掉嚕!因為現代的技術,能做到而且更好,沒啥了不起!
我想人類的文化,是不斷的嘗試累積,進而表現在文物本身!換言之,也能從文物身上,看見時代進步的縮影~要不然,人類憑甚麼說"時代"在進步?? 這就是文物的意義與存在的必要!


ps:最後~澄清一下,照片上的壺不是小弟家的!! 不用道歉!
(另外~那是80年代的壺!)

許小鵬 wrote:
大大為何如此說!大家...(恕刪)

許大大,所言甚是~小弟深感佩服.

小弟自己認為壺的最高境界是面面俱到,能見到已是燒香拜佛更談擁有.
一把面面俱到的名家壺談的是心境而不是單單只表現出符合大眾所需的美感,那就太市場化了.
一把為了迎合市場而捏製的壺與一把純粹用心所做的壺即使型制一樣,但是壺所呈現的態勢就
會有明顯差異.(純屬淺見)

小弟認為這把壺是為了符合市場所需而產生的....

孤掌難鳴 wrote:
許大大,所言甚是~小...(恕刪)


感謝認同! (打字打得好累!)
小弟才疏學淺,仍有許多言不及意之處,乞望大大們海量!

孤大所言即是!
po文那把壺,為模具壺~~且應付市場需求的味道頗重!
同意大大觀點
感謝分享~
從民國82年踏入金山南路上的一家小店便跟茶壺這玩意兒結了緣
成家生子後
茶壺們也大概蒙了十多年的灰
只剩偶爾跟茶友聚會閒聊
去年年底歷史博物館茶壺展上
友人丟了幾個拍賣網站說可以參考一下(荒廢太久完全脫鉤)
便興起了在網上查看看
是否有自己手中的壺
還真的有發現幾把在拍賣會上有

從結緣至今還真只有看過施小馬的成名作 紅黑壺
回想起當初會決定購入竹簡壺的原因(跟壺友們討論)
1.應是跟壺錦十周年中的方壺同時期(型態類似)
2.土胎符合1.的推論
3.壺上3顆章符合
4.壺蓋上有機關應該是很難複製
時間有點久遠但應該就是上述幾點

大大期待聽到的問題洽是小弟期待聽到的回答

十幾年的空窗期
很多都以人事已非
如同新人一般重頭開始
[url=http://www.bestever.com.tw/]幸福日光[/url]
很高興在01看到那麼多的愛壺人,我也來幫忙蓋大樓~~~




貼一把光貨,約200CC~~~~~~



許小鵬 wrote:
大大為何如此說!大家...(恕刪)


您也是"好人"
孤掌難鳴 wrote:
許大大,所言甚是~小...(恕刪)

認同,
孤大也是住在巷子內的
  • 30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