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做了阿里山烏龍冬片白茶左邊是我另外朋友去年自己做的,右邊是朋友昨天帶來的,左邊的採的要漂亮多了泡起來還是帶點冬片的味道,但實在偏淡了,且每一沖衰退感很明顯泡的茶菜中我把嫩的挑出來,冬片要是這樣的整泡的茶菜我倒出來分開,左邊的其實算是不合格的老葉子,右邊的才是合格的冬片有人拿了老台茶,這是標準作假的東西,拍了茶乾,沒泡來喝
這應該是福建1970年代的廣義烏龍茶,原裝的罐子,一聞是烏梅的酸味撲鼻而來,但隔一分鐘後聞,掉很快,這應該接觸空氣不不太久,酸味會變成很淡,濃泡第一杯下去是強烈的酸帶些許的澀,有略微的藥韻味出來了,但不明顯,酸到感覺牙都軟了,酸的舒適度還不錯,但太過強烈了,可能要泡淡一點或放一陣子才泡會比較好,沖第二次喝的時候就有明顯衰退的感覺了,但酸的舒適度上來了,澀感幾乎沒了,第三沖衰退更明顯,第四沖就很像是略帶茶味的白開水基本上是真的老茶,味道還不錯,但茶質中等,所以喝起來味道偏單一外,衰退也快,台灣不少還不錯的北部老台茶也會有類似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