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a23164 wrote:
感覺阿里山較甜水,茶湯較滑潤
這是為何台灣人不少覺得阿里山紅茶不錯的原因,但這樣的紅茶不是世界紅茶的標準主流,紅茶要帶有收斂性,就跟好的紅酒一定會澀是一樣的,阿里山的紅茶這樣做其實並不好
借你的圖做一些基本說明

阿里山的紅茶採這樣是非常不行的,紅茶相對於做烏龍要嫩採,好的阿里山紅茶是在比烏龍生長更嫩的時候採一心一葉~二葉,所以好的阿里山紅茶其售價比春、冬烏龍高是可能的,嫩採的重量會輕很多,單位面積產出會少很多,成本高很多,會反應在價格上
圖片來看這支阿里山紅茶幾乎是老葉,素質可以說不行的
阿里山紅茶(甚至可以說台灣紅茶)普遍的另一個缺點是發酵做得不夠,這個從這張圖片上看不出來,我基本上要靠喝才比較能做一點點判斷

紅玉是屬於阿薩姆改良的,這是大葉種的,從這張圖看來採得其實應該不錯(跟上張圖相比,這張看起來比較嫩採)
紅玉在台灣也相當普遍有發酵不太足的現象,這照片看不太出來,一般都得喝過才比較能判斷
economic wrote:
紅玉水薄,舌面略帶刺激,久浸泡鎖喉
只要覺得水薄,那一般就是茶樹管理不夠好,養分不夠,不然有點素質的紅玉絕大多數給人的感覺是厚度遠大於阿里山的,缺點是很粗獷的澀卡在嘴裡,不舒適,所以喝紅玉覺得帶刺激、不舒適其實是常見的現象,夠好的紅玉是收斂性還是大,但澀是細緻的,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品種特有的風味,但這種數量會很少,除了管理、製茶要好外,運氣成分也是高的(我有收一隻,有興趣的可以來喝看看)
jha23164 wrote:
下次用蓋杯再試一試
說一下紅茶的泡法,台灣人由於大多都喝烏龍,並不太懂紅茶該怎泡
紅茶最好是用瓷器茶壺來泡,基本上比例是1公克配80~100CC的水,浸泡3分鐘後倒出來喝,高檔就只有沖一次,但一般人沖兩次
蓋杯並不適合泡紅茶,水溫掉得會太快,味道會比較出不來
我自己平日很少喝紅茶,所以買法上可能跟一般人不同
我買茶葉的方法是請人介紹有信譽的商家,我一次支付1000~2500買多種樣品,每一種可能10~30克之間,所以我是一次買很多種樣品的方式買紅茶的,有喝到覺得特別好的,我才會去買半斤~一斤以上回來慢慢喝(紅茶除了大吉嶺春摘外,是可以一直存放的,且越放會月好喝,是屬於遇到好可以多買來分很多年慢慢喝的,但大吉嶺春摘是屬於香氣類紅茶,就不建議買多,且要快一點喝完,不然就可惜了)
我基本上對於喝茶是比較建議先多買點樣品來喝,有遇到好的才多買,多累積經驗,多喝多比較,自然慢慢就會進步,這樣會喝得比較好,還可能比較省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