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2008 wrote:
個人認為現在咖啡店是(恕刪)
咖啡店有喝裝潢和真的喝咖啡的
美國咖啡那是喝感覺(廣告)
茶如果變成生活必需品
那就不用你說的那樣
英國人的下午茶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人對茶幾乎只喝台灣烏龍茶
甚至連台灣烏龍茶也不是多了解
也不會想把喝茶變成生活一部分
產量也不足以支持
不用強求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咖啡館文化喝的根本就不是咖啡,是那股氛圍。星巴克自己都說了,他們主打的是第三空間的延伸,累積了很多年加上資本家的投入才讓他有能力帶起這股咖啡浪潮。
而這些茶從業者,老是以為茶做得好、好喝就"必須"要有人買單,不買單就說年輕人錢都花到別的地方云云,實在有失公允。
台灣市場現在的優勢就是,年輕人已經很習慣喝手搖茶了。 那之後呢?
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被吸引"去消費比較高階的茶;去比較有質感的茶館(茶館這部分倒是沒幾間有所謂的質感)甚至是以喝茶為品味的象徵。這個才是我認為的下一步!
最後,茶能賣多少錢跟茶的本質沒有必然關係。高階茶的市場一直都在,也賣得很好。只是熱賣的是高山茶而不是這些烘焙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