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泡的很隨性的,一個3公升的冷水壺,手抓一把台灣機剪茶,大約剛好在壺底鋪上一層,加入冷開水(過濾可生飲水)至滿,放入冰箱一晚,隔天把茶渣濾除即可。茶湯的濃淡受茶葉量和浸泡時間影響,沒有準,個人自由調整;只是一定要放冰箱就是了。如果不想喝太冰,兌些溫水也可。大熱天時,我家每天至少消耗一壺。供參!
flyingf wrote:可不可以指導一下你...(恕刪) 一個礦泉水的瓶子(1000CC),冷水裝滿,大約2~3克的茶葉(大約一個茶包的量),放進去後丟冰箱,大約睡覺前丟,早上睡醒要出門上班前就可以喝了,如果濃度不夠在看要增加茶葉的量還是減少水的量
現在的食飲品包裝標示都"別出心裁"+"驚世駭俗"像以前有些號稱台灣米都是越南米台灣包裝像"非基因改良(NON-GMO)黃豆 玉米" 都是 "自己想像的(沒任何證明)" (話說玉米黃豆大都是進口美國的, 但是你確定美國還買的到NON-GMO的農作物 90幾趴都是基因改良的啦 剩下的高價留下來賣美國自己人就好 還低價賣台灣?)茶葉飲料也一樣, 難道你要跟我說你買的台灣茶喝得出來和越南茶不一樣? 那如果是90%+10%混合的呢?反正這些就跟當初塑化劑一樣 沒人吹哨(檢舉) 政府就不管(檢驗) 廠商的標示只能當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