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F9999 wrote:你要看季節變遷暖化...(恕刪) 是啊,以前有喝茶習慣,那時就感覺茶葉品質一年不如一年,因為氣候變遷似乎影響茶葉的品質,後來多年沒喝茶,不關心茶葉的品質如何,最近有機會又稍微喝點茶,才會有此一問,謝謝您的分享.
素大帥耶 wrote:哇!!好專業是類似...(恕刪) 有點類似茶園管理類似酒裝等級但是要氣候適合(相當於紅酒的某一年狀況)加上製作好才會有真的好的ASF9999 wrote:暖化氣候的茶比較差一點現在好年的茶很少有 不太準確,氣溫可以用採收來調整阿但今年太早採的一定不好,缺水阿
guest2000 wrote:是啊,以前有喝茶習...(恕刪) 氣候是有影響的像是鹿谷、凍頂、......等地區,1980是個好的茶區,但現在溫度太高了石桌那邊也是,1990年代那邊品質在台灣都可以排前面,現在肯定沒前10,甚至前25都很難了但那邊因為海拔落差也大,比較高的地方,茶園管理好的品質還是不錯的,但大多都有配合的(我拿不到),我認識的石桌茶農,品質一般而已,對於想喝比較好品質的,我是不推薦啦
economic wrote:氣候是有影響的像是...(恕刪) 去年有機會喝到福壽山的茶葉,感覺不錯(但價格也不便宜,一斤大概要6000至8000兩種等級,CP值不高),哪天有機會再去買一點.除了氣候(溫度,濕度),可能還有陽光及土壤會影響茶葉品質.
guest2000 wrote:去年有機會喝到福壽...(恕刪) 福壽山要看狀況,但那邊成本高土壤以現代茶園來說要靠管理為主,種植都密集了,原來的養分3~5年後都不行了海拔高則日照短,茶葉兒茶素含量會相對比較少,如果養分夠,氨基酸的含量會相對高,而氨基酸偏甜,會比兒茶素高容易入口(兒茶素屬於單寧類,偏澀)但很高海拔的容易好入口,但厚度就相對薄了,且停留在口中味道的時間相對偏短,兒茶素高則可能很澀,喝起來不舒服,所以怎樣針對性的調整,那是茶的藝術瞭解基本的原理,會比較有概念去找好或適合個人味道的茶
guest2000 wrote:以前偶然喝過一次杉...(恕刪) 怪怪的因為金萱絕大多數種植在海拔不高的地方烏龍在比較低的海拔其耐旱、耐蟲、耐藥、.....等等都比較差,容易死、產量小,所以茶改廠推出改良的品種,其中最成功的就是金萱杉林溪那邊只要超過1200海拔,生存狀況就好很多很多了,烏龍的味道比金萱好,通常都會種植烏龍的南投的金萱種植大多在幾百海拔而已,成本有的可以壓得很低(走拼命壓低成本路線),一斤成品700是有可能做到,當然這沒利潤,含利潤就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