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min Edge 840 & 540 太陽能GPS自行車錶外觀開箱與功能介紹
「Edge 840 太陽能 GPS自行車錶」(以下簡稱Edge 840系列)與「Edge 540 太陽能 GPS自行車錶」(以下簡稱Edge 540系列)錶盒設計維持Garmin品牌經典造型,灰色調作為主軸,正面壓印上車錶主體與產品字樣,背面則是錶款基本規格表。- 正面
- 背面
小編本篇開箱的是非太陽能版本的Edge 540 ,也是系列作中價格最親民的款式,雖然沒有搭載Power Glass太陽能充電鏡面科技,但仍能繳出連續使用達26小時、省電模式42小時的水準以上續航表現,此外,錶款內的各項進階功能比肩Edge 1040系列,同樣是Edge 540系列讓人討喜的主要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觸控版本的Edge 840系列,因為輕巧與高續航力,成為2022年環法冠軍車隊Jumbo Visma的指定機種。

Edge 540系列的內容物一覽,除了Edge 540系列的GPS自行車錶體之外,還包含延伸固定座、標準固定座、USB-C電腦傳輸線、攜行繩與中文操作手冊等,滿足車友各種車型與車架的使用需求。

Edge 540系列與Edge 840系列就外觀上近乎相同,錶體規格皆為57.8 x 85.1 x 19.6mm,螢幕尺寸為2.6吋,類型是多彩液晶顯示螢幕。重量方面,Edge 540系列是80.3克(太陽能版本為84.9克),Edge 840系列則稍重一點,來到84.8克(太陽能版本為88.9克)。

充電孔設計在錶體下方,使用充電蓋,避免因下雨潮濕導致錶體進水故障。

打開上方刻印Edge 540系列錶體字樣的充電蓋之後,可以看到充電孔,設計上使用USB-C線材進行充電。

Edge 540系列錶體上方則壓印白色的GARMIN品牌字樣。

Edge 540系列全數仰賴錶體邊框上的七顆按鍵進行操作,整體操作邏輯符合GARMIN品牌錶款的使用邏輯,右方為確定按鍵與運動模式,左、右下方為回到上一頁,左側為上下介面的移動與開關機。此外,如上所述,為了符合進階車友對於騎乘運動當下,對裝置的使用偏好與需求,Edge 840系列是使用按鍵結合觸控螢幕(按鍵與Edge 540系列相同),相比於過去同為觸控式的Edge 830,Edge 840,進一步優化介面流暢性,方便快速瀏覽騎乘數據,期望讓車友可以輕鬆獲取所需資訊。
- 右下
- 右
- 左
- 左下
錶背為固定基座,設計團隊額外為錶背加上一層防滑橡膠,除了保護作用之外,也能避免因手持Edge 540系列時,因潮濕不慎滑動而摔落的憾事發生。

本篇文章邀請兩位車友來分享使用心得,男生代表是常上T台的自行車界知名Youtuber-李4 Bunzlee,女生代表則為從事三鐵運動的Cindy,關於詳細的功能實際操作,待下方訪談篇幅中跟各位分享,開箱篇幅這邊小編就先為各位待過一些重點功能與介面。同樣以Edge 540系列為例(整體介面與Edge 840系列近乎相同),首先看到主介面,除了進入活動模式的引導之外,下方還有導航、訓練日與歷史紀錄可供快速查看。

活動模式中預設有公路車、室內訓練台與山區自行車三種,分別以不同的主色調藍、綠、紅象徵之,細部功能也稍有差異,公路車更多的是數據層面與功率的計算,室內訓練台則去掉GPS定位,多出連結裝置的功能,至於山區自行車,則需要仰賴Edge 540系列加入的革新版本Mulit-Band GNSS多頻定位技術,藉此精準呈現即時地圖與紀錄運動軌跡。

相比於前代作品Edge 830,Edge 540系列在功能上大躍進,幾乎已經比肩頂規款式的旗艦機種Edge 1040系列。除了基本的計時器、距離、速度與海拔之外,還有功率消耗與爬坡,尤其時即時的坡度顯示,為全新升級的ClimbPro爬坡規劃器,不需預載地圖就能即時提供路線預覽和坡度分析,檢視前方的地勢蜿蜒與起伏程度,甚至系統還會給出建議的最佳騎乘力道,幫助車友有效率地分配體力。另外,藉由Real-Time Stamina即時體力量表,掌握自身體能狀態,讓車友可以在騎乘當下了解剩餘體力與恢復上限,可以提早調配速度與策略,
- 介面一
- 介面二
- 介面三
- 介面四
車錶的即時地圖,是許多車友關注的項目,除了GPS定位穩定性之外,再者就是畢竟是少數要在運動當下進行操作的項目,因此操作層面上是否足夠直覺、簡單,也是重中之重,Edge 540系列可以透過2.6吋螢幕呈現多彩即時地圖,還有經緯度座標與方位,再來透過左側按鍵,可以縮放地圖尺寸,此外,機台也有內建地圖,可以直接搜尋地址,查找熱門騎乘路線,偏離路線時還能重新計算,另設有原路返航與轉彎提示,如果有使用Group Ride功能,還可以跟車友們一起分享路線,並使用Group Track追蹤車友位置與騎乘軌跡,最多可達50位。
- 地圖一
- 地圖二
- 地圖三
訓練計畫中,系統預設規劃各種不同類型的訓練項目與需求,像是以功率為主的配瓦模式,還有區段訓練與智慧訓練台的連動。

Edge 540系列搭載的間歇訓練建議,下圖為新車錶剛入手時的預設菜單,這些都會藉由累積起的數據,讓系統評估你自身的運動層級表現來進行調整,當然車友也可以自行調整,規劃出一段專屬個人的間歇訓練菜單。

Edge 540系列與Edge 840系列皆可透過藍牙裝置連動手機,直接在螢幕中接受並查看完整訊息。

電量部分,儘管Edge 540系列並未搭載Power Glass太陽能充電鏡面,但論整體續航表現來說,正常模式26小時(太陽能版本則最多可增加6小時)、省電模式達42小時的Edge 540系列,應該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車友超過單日的騎乘需求。

還記得定位方面,在去年推出的旗艦機王Edge 1040系列,就強調其錶體內建業界唯一Mulit-Band GNSS多頻定位技術,本次這項科技也轉移到Edge 540系列與Edge 840系列之中,不論嚴峻高山或是惡劣天候,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精準定位。

警示與提示項目的設計理由,無非是要為車友提供更多的安心性保障,警示項目多半針對環境變因,像是急轉彎警示與高車流量道路警示,為車友在高速騎乘狀況下,給予更多提醒。至於提示項目則是以健康為主軸,像是心率與功率表現,達到一定程度基準值後,Edge 540系列錶款就後發出聲音與畫面,提醒車友該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
- 警示與提示
- 急轉彎提示
- 心率警示
- 飲食提示
關於Edge 540系列的外觀開箱與重點功能介紹告一段落,此段最後附上Edge 540系列與Edge 840系列的基礎規格表,供各位參考比較。單論機台尺寸、螢幕尺寸、材質組成與按鍵配置,Edge 540與Edge 840兩個系列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帶來相同的續航表現,重量方面也相差不多,主要差異還是在於操作方式,Edge 540系列僅有按鍵式操作,Edge 840系列的螢幕則另外多出觸控功能,並增加包含裝置上建立路線等進階的細部功能,記憶體也多出一倍。兩款系列價差從4,000元至6,000元,(差異在於Edge 540系列的太陽能版本),就看各位是否需要觸控螢幕。至於觸控螢幕的操作偏好,本篇文章的受訪對象、同時也是知名Youtuber的李4,就以自行車進階車手的角度,分享他的看法,那麼就讓我們趕快看下去吧!
產品名 | Edge 540 | Edge 840 |
機台尺寸 | 57.8 x 85.1 x 19.6 | 57.8 x 85.1 x 19.6 |
重量(太陽能版) | 80.3克(84.9克) | 84.8克(88.9克) |
螢幕尺寸 | 2.6吋 | 2.6吋 |
太陽能充電鏡面 | 僅限太陽能版 | 僅限太陽能版 |
操作方式 | 按鍵 | 觸控螢幕與按鍵 |
電池效能(省電模式) | 26+6小時(42+18小時) | 26+6小時(42+18小時) |
多頻多衛星系統 | 有 | 有 |
儲存空間 | 16 GB | 32 GB |
無線連結 | ANT+/藍芽/Wi-Fi | ANT+/藍芽/Wi-Fi |
GARMIN 自行車道路地圖 | 有 | 有 |
訓練負荷 | 有 | 有 |
功率配瓦 | 有 | 有 |
騎乘能力分析 | 有 | 有 |
裝置上建立路線 | 無 | 有 |
MTB 越野騎乘動態 | 有 | 有 |
相容智慧訓練台 | 有 | 有 |
每日訓練建議 | 有 | 有 |
CLIMBPRO 爬坡規劃器 | 有 | 有 |
價格 | 12,990元(14,990元) | 18,990元(18,990元) |
Garmin Edge 840&540 太陽能GPS自行車錶實用心得分享
接下來小編邀請到車界知名Youtuber-李4 Bunzlee與三鐵甜心Cindy,分別以業餘頂尖車手與三鐵女生選手的角度,分享他們近期使用Edge 840與Edge 540系列的心得感想,兩位過去都有使用過車錶的經驗,關於錶體規格與重量等外觀配置,以及科技層面上各項功能,像是ClimbPro功能與續航力表現上,他們是如何評價這兩個主打完整功能、輕量化、小體積的GPS自行車錶呢?(以下訪談,訪問者:編,受訪者:李4、Cindy)
編:李4、Cindy你們好!請跟各位小惡魔的粉絲們打聲招呼,並簡單分享自身經歷、車齡與參與過的賽事等等。
李4:各位小惡魔的粉絲們好!我是李4,車齡約五年,本業是保險業務區經理,副業則在經營個人Youtube頻道,主要取向基本上9成5都是公路車,當初創立頻道的原因,是希望把自己對公路車的熱情,分享給更多車友們,因為就我所知,許多熱愛騎車的車友,甚至不少業餘選手,都會因為家庭、工作等等因素,熱情逐漸熄滅,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與分享,讓大家可以一起保持熱情,參與比賽或是訓練。

Cindy:大家好~我是Cindy,目前是一位上班族,同時也有在經營IG與Youtube頻道,主要是分享自己的運動日常,比較常進行的運動項目有鐵人三項、騎車跟跑步,我會接觸到自行車,也是因為鐵人三項,目前車齡大概兩年。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讓更多女生嘗試在她們的生活中加入運動,讓她們知道,運動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需要是為了減肥或是變美才去運動,而是把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編:與過去使用過的車錶相比,Edge 840 Solar使用習慣上有何差異?哪一款比較好呢?
李4:我過去使用Edge 1040 Solar進行很長一段時間訓練,這次Edge 840 Solar給我的感覺就是縮小版的Edge 1040 Solar,而且除了觸控之外,也可以用按鍵來操作。重量方面,Edge 840 Solar比起Edge 1040 Solar輕了大概50克,對於每一個細節、裝備都很在意重量的公路車選手來講,50克的差距其實蠻巨大的。像我本身很喜歡紀錄運動表現,訓練時龍頭還會裝上GOPRO,因此使用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車錶Edge 840 Solar,對碼表座的負擔也小了不少,其餘功能層面上,Edge 840 Solar與Edge 1040 Solar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李4:不過這邊也要分享,很有趣的地方是,雖然很多車友說Edge 1040 Solar有點太大台了,但或許是因為我長時間使用,已經習慣了,這次嘗試Edge 840 Solar就感覺比較小一點,所以我現在訓練時會使用Edge 1040 Solar,因為大螢幕在操作上還是有更多優勢,但是比賽時我就會替換成Edge 840 Solar,不要讓龍頭負荷太大,畢竟輕量化、小體積就是贏在起跑點上!

Cindy:雖然我過去使用的車錶是觸控式螢幕,這次使用的Edge 540則是按鍵操作,但我覺得Edge 540在操作方面相當直覺,很好理解每顆按鍵代表的功能,來進行操作跟使用。螢幕尺寸部分,2.6吋螢幕比起過去使用的車錶更寬一點,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更多即時的騎乘數據,重量上也輕了不少。

編:相比旗艦款式的Edge 1040系列,Edge 840和540系列整體重量更輕盈,對自行車運動的重要性是什麼?另外也請分享操作上的感受。
Cindy:就像剛剛李4說的,輕量化對於單車運動而言,真的是一件蠻重要的事,車錶整體重量變輕,對於女生車友來說相對會更輕鬆,尤其是在爬坡的時候。所以說裝備能輕盡量輕嘍(笑)

Cindy:操作感受上,因為這是第一次嘗試GARMIN品牌車錶,整體操作很快就可以上手,而且因為我平常訓練穿戴的智能運動錶也是GARMIN的,所以他們可以連動,像我從事三鐵運動,必須同時訓練跑步、游泳與騎車等不同運動項目,這些運動歷程都可以一起整合到GARMIN專用APP程式中,分析個人運動數據與表現,對我而言實在方便不少。

編:Edge 840 Solar與Edge 540 Solar差異主要在於螢幕觸控,請分享車錶擁有觸控功能,對於運動的重要性。
李4:從Edge 1040系列開始,觸控面板有進行大幅度的優化,所以觸控能力幾乎已經並肩手機了,而且車錶螢幕受到的考驗更大,難免會有雨水、汗水甚至是水壺流下來的水,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觸控表現,但實際上,Edge 840 Solar操作起來幾乎都還是很順暢。

李4:觸控科技的優化有許多優點,首先就是靈敏度,提升運動當下的效率。再者是現今功率訓練已經蠻普及了,訓練當下需要融入更多科技數據,來查看個人體能狀況、瓦數與諸多數據,此時透過觸控快速切換介面,就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功能,如果是按鍵,在切換上就添增不少難度,且效率相當更低一點。最後則是安全性,畢竟操作車錶時,就是需要單手騎乘,所以避免危險的方式就是減少單手騎乘的時間,我覺得用觸控的方式可以縮短不少時間,而且操作也相當直覺,不需要額外分神、動腦去按壓這麼多顆按鍵。

Cindy:GARMIN設計的按鍵配置,讓車友可以很輕鬆地上手跟理解,而且按壓回饋感很明確也很靈敏,在騎乘當下不會因為要按按鍵產生卡頓,也不會輕易地發生誤觸的狀況。

Cindy:不管是要進行上下介面的切換、點選功能或是返回,Edge 540的按鍵設計與體積,都符合車手的操作邏輯。

編:Edge 840 Solar擁有太陽能面板,Edge系列也仍舊是業界唯一的太陽能充電車錶,關於Edge 840 Solar,官方給出的數據為26小時+6小時,對專業車手而言夠用嗎?這段時間使用Edge 840 Solar訓練,對太陽充充電功能有感嗎?
李4:根據官方數據,雖然Edge 840 Solar比起Edge 1040系列,續航表現稍微沒有這麼長,但是首先撇除掉太陽能充電功能,Edge 840 Solar本身的續航表現就已經很足夠來進行日常長時間的訓練,更何況開啟省電模式。至於太陽能功能,則在進行許多一日挑戰時會很有感,像是一日台9或一日雙塔這種長時間的挑戰,你知道今天可能要一路騎超過15個小時,有了太陽能充電的輔助,電量確實會消耗地更慢一點,如此一來,也適度降低長時間騎乘時,擔心車錶電量的焦慮感。
小編murmur:關於Power Glass太陽能充電功能,主要是透過太陽能鏡面,降低錶體本身的電量耗損,而非完全倚靠太陽能達到充電效果,所以或許用「延長」續航表現,來表達Power Glass太陽能充電功能,會是比較合理的解讀方式喔!

李4:其實說實在,很多其他品牌車錶的官方數據,與實際操作時的續航表現都存在不小差距,過去我就有使用過一款車錶,出車才沒多久電量剩下10幾%,當下完全影響到心情,擔心車錶突然沒電,沒紀錄到該次運動等等的情緒,都讓整個騎乘過程很不舒服。

Cindy:相比於過去使用的車錶,Edge 540完全驚艷到我了,因為有時候我回到家後,會忘記把車錶從龍頭上拆下來充電,而我個人騎乘訓練都抓2至3小時,直到下一次騎乘時,Edge 540的續航力基本上都還是能支持我完成那次的運動。

編:李4不僅加入車隊Team Mugen,在全台自行車賽事也常看到李4的身影,您認為科學對於騎乘的重要性,Edge 840 Solar提供體力量表,讓車友在騎乘當下就可以做體力評估,而非單純的事後檢討,這項功能使用感受如何?
李4:像我們訓練比較久的車友來說,可以比較清楚地掌握自身狀態,如果是出車規劃練2至3小時的訓練,我可能就不會用到體力量表的功能,因為我已經知道這次訓練對於我的體能負擔有多少。但如果我這次訓練會超過3甚至4小時,像是之前跟車友約好進行宇老大滿貫,可能會落在4.5小時,或是如來神掌,至少要5.5小時,這種情況下我就會需要Edge 840 Solar提供的體力量表,系統會計算出我的體能狀態,還能負擔多少有質量的訓練。

李4:而且很有趣的是,如果訓練強度變低,體力量表就會慢慢回升,像是之前我在武嶺連續騎三小時高強度的訓練,體力量表就變得相當低,幾乎已經是殘血的狀態(笑),但我隨後降低瓦數,或是下坡滑行一段時間,體力量表就會慢慢回升。
- 介面一
- 介面二
李4:所以說當看到體力量表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代表需要休息恢復,或是當天訓練就乾脆結束,不然很有可能隔天甚至後天,身體狀態都已經無法再負擔訓練,這樣根本是本末倒置的行為阿!

編:ClimbPro功能是在爬坡時檢視剩餘爬升與坡度,藉此幫助衡量自身出力程度,請分享對這項功能的看法。
李4:我過去就有使用過前一個版本的ClimbPro,問題就是有一點小延遲,因為爬坡不可能一直在攀爬,一定會有稍微平緩一點的區段,但過去的ClimbPro顯示出的即時數據是還在爬坡,就是會有一些些延遲,但現在優化後的ClimbPro功能,紀錄得非常快速且明確。
- ClimbPro一
- ClimbPro二
李4:而且現在的ClimbPro還有一項優點,就是會自動偵測區段,不像過去的ClimbPro需要自行匯入圖資。現在只要打開該介面,就會開始顯示下一段路程是爬坡路段,另外像是導航的使用,有些Strava的路段是設成最愛,也就是打星號的路段,就會跳出導航,或是跳出該路段騎乘紀錄最快的車友是誰,讓我可以挑戰他,系統就會透過ClimbPro介面顯示出來,而且都是觸控的方式,詢問我要不要進行挑戰,還會幫我配速。
- 爬坡段
- ClimbPro開啟
李4:就個人使用經驗,優化後的ClimbPro所提供的預判圖資很準確,也可以給出很長一段爬坡路徑,讓我更快掌握後續的坡度狀況,可以提早分配體力與功率。

編:GPS定位在高速的公路車訓練、賽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Edge 840 Solar使用業界唯一GNSS多頻定位技術,操作打點、運動軌跡有如預期精準嗎?
李4:像我早期用過別的牌子,每次騎乘前都要等待GPS抓取定位,有時候還真的會等到不耐煩,但像是Edge 840 Solar,基本上到戶外準備騎乘就馬上抓到我的位置了,在樹林茂密的山區中也能精準打點,如果有開啟GNSS多頻定位技術,就算還在室內,系統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抓取到正確的GPS定位。其實這些林林總總的科技,都會嚴重影響到該次運動的心情,GNSS多頻定位技術不管是在GPS定位、數據呈現、續航表現甚至是觸控順暢性上都讓我很滿意,我也不再需要分神去照顧車錶,可以專心在運動上。

Cindy:GPS對車錶來說真的是超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在抓定位這方面,就像李4剛剛提到的,出門時Edge 540都可以很快速地抓取到定位,而不用滑行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紀錄運動軌跡,像我認識的許多休閒車友,很喜歡透過騎乘時GPS定位出的運動軌跡,來畫特殊的圖案。

編:Garmin Connect APP程式中,提供多項科學化訓練指標,您會將其與Edge 840 Solar融入到日常訓練中嗎?請跟我們分享一些使用經驗。
李4:首先是體力量表一定要注意。有在運動的人一定都知道「我爆掉了!」的意思,這時體力量表就是評估自身體能狀態的重要依據,這邊想分享的是,體力量表經過多次的資料庫累積,評估出的數據會越來越準確,一開始騎乘才一小時,就發現體力量表快要歸零了,想說是怎麼回事(笑),但現在騎乘三個多小時後覺得有點疲勞,打開體力量表確實也處於殘血狀態。

李4:很多中階車友都有一個迷思,就是「沒有方向地狂練」,他們或許清楚功率訓練,但是會比較常誤判自身的實力,因此體力量表格外重要。再者,就是為自己設立小目標,要知道,大目標都是從完成小目標開始的,必須循序漸進的完成這些小目標,才能有機會更接近嚮往的成績,或是在重要的賽事中有好的發揮。
- 圖資一
- 圖資二
- 整體數據
Cindy:我的話,比較常使用的還是時間、距離跟速度,因為我個人還沒有在使用功率,還有心率表現也是我經常查看的數據,因為Edge 540可以連動到我的GARMIN Forerunner手錶中,騎乘當下我就可以透過Edge 540螢幕,查看自身心率狀況,而不需要抬起手,細看手錶內的健康數據。

編:總結Edge 840 Solar特色,會推薦給什麼樣的人?綜合價位、功能與體積等各面向,Edge 840 Solar的定位適合什麼層級的車友。
李4:因為個人使用偏好,加上經營頻道的關係,我需要時常切換螢幕來查看數據,所以現在基本上已經離不開觸控了。而且還是老話一句:生理會影響心裡,操作GPS車錶時如果順暢,騎乘時也會覺得很舒服、可以專注在訓練上。所以如果是初中階左右程度,想透過科學化訓練持續精進自身騎乘表現,我就很推薦入手Edge 840 Solar。至於Edge 540、840甚至是太陽能版本上的選擇,由於價差不算太大,個人會覺得就直上觸控、太陽能版本Edge 840 Solar。

Cindy:有在進行運動的車友,都很建議入手一台Edge 540,原因就是身為GARMIN的用戶,將腕上的手錶整合、統一自行車上的車錶,並將其上傳到專用APP程式Garmin Connect中,都可以為運動過程添增更多便利性。就算是休閒、中階車友,我都認為很需要透過Edge 540車錶來輔助自身運動表現,不只是有精準的數據,就算只是休閒騎乘,打開GPS定位與導航圖資,在陌生的路段中很方便,不需要特別停車拿手機地圖確認,可以專心在騎乘上。

總結
面對近年來自行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為了讓車友可以有更高效、安全的騎乘訓練體驗,Garmin以Firstbeat Analytics演算法分析,提供用戶詳細完整的騎乘指標數據,整合包括Edge GPS自行車錶、Rally踏板式功率計、Varia智慧雷達車燈、Tacx自行車室內訓練台等,打造出Garmin自行車生態系,而本篇文章的主角-Garmin Edge 840&540太陽能GPS自行車錶,便是在承襲旗艦機王Edge 1040系列的功能之外,透過輕量化特色,在體積、重量、續航力與進階功能上,取得巧妙的平衡。
文末來比較一下,Edge系列四款車錶該如何選擇,功能方面,Edge 840與Edge 540海放了基本款式的Edge 130 Plus,價格則比起近乎為手機大小的Edge 1040系列便宜不少,搭配不輸給Edge 1040系列機王的各項功能,Edge 540系列與Edge 840系列的推出,應該已經讓不少車友流口水,等於是用1萬多元的價格,就可以享受GARMIN品牌針對自行車運動所推出的各項功能與精準的Mulit-Band GNSS多頻定位技術,而且還在有著2.6吋中型螢幕的情況下,變得更為輕巧!有興趣的版友們,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假日,至GARMIN實體門市玩看看這支全新的Edge 840與Edge 540系列。
產品名 | Edge 130 Plus | Edge 540 | Edge 840 | Edge 1040 |
機台尺寸 | 41 x 63 x 16 | 57.8 x 85.1 x 19.6 | 57.8 x 85.1 x 19.6 | 59.3 x 117.6 x 20.0 |
重量(太陽能版) | 33克 | 80.3克(84.9克) | 84.8克(88.9克) | 133克 |
螢幕尺寸 | 1.8吋 | 2.6吋 | 2.6吋 | 3.5吋 |
太陽能充電鏡面 | 無 | 僅限太陽能版 | 僅限太陽能版 | 有 |
操作方式 | 按鍵 | 按鍵 | 觸控螢幕與按鍵 | 觸控螢幕與按鍵 |
電池效能(省電模式) | 12小時 | 26+6小時(42+18小時) | 26+6小時(42+18小時) | 35+10小時(70+30小時) |
多頻多衛星系統 | 無 | 有 | 有 | 有 |
儲存空間 | 無 | 16 GB | 32 GB | 64 GB |
無線連結 | ANT+/藍芽 | ANT+/藍芽/Wi-Fi | ANT+/藍芽/Wi-Fi | ANT+/藍芽/Wi-Fi |
GARMIN 自行車道路地圖 | 無 | 有 | 有 | 有 |
訓練負荷 | 無 | 有 | 有 | 有 |
功率配瓦 | 無 | 有 | 有 | 有 |
騎乘能力分析 | 無 | 有 | 有 | 有 |
裝置上建立路線 | 無 | 無 | 有 | 有 |
MTB 越野騎乘動態 | 有 | 有 | 有 | 有 |
相容智慧訓練台 | 無 | 有 | 有 | 有 |
每日訓練建議 | 無 | 有 | 有 | 有 |
CLIMBPRO 爬坡規劃器 | 有 | 有 | 有 | 有 |
價格(太陽能版) | 5,990元 | 12,990元(14,990元) | 18,990元(18,990元) | 21,990元(22,990元) |
協力拍攝:年輕有為
受訪車手:李4 Bunzlee、Hi Cindy
活動規則:
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Garmin Edge 840&540 太陽能GPS自行車錶的觀點,任何看法或評價都可以,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是Garmin品牌車帽,共三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3年5月28日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Garmin品牌車帽 | carly7425 |
Garmin品牌車帽 | yubruce0707 |
Garmin品牌車帽 | 3300165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