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买edge800,从大陆翻墙过来在mobile01上学习到不少关于edge800的知识。后来终于买了,使用几个月了,有一些经验、教训发表在了自己的blogger上。我在这里重新贴下帖子,当作回馈mobile01的各位。希望其中的信息能帮到需要的车友。]
终于没忍住,花了车车三分之二的钱弄了个单车码表神器――Garmin Edge800.老习
惯,依然是流水账式记录。
1. 淘宝购买,含心率带及踏频速度一体传感器,加顺丰运费共2622大洋。
2. 主机像个小手机,样子看起来没Edge500好看,有点像中国山寨机。
3. 开机有点慢,因为要初始化。初始化过程中的屏幕显示效果,比山寨机还差,
几乎看不清文字。进入系统后因为字体放大的缘故,稍微好一些,但远没有电脑屏幕和
说明书上的色彩鲜艳。关机就快多了,秒关,呵呵。
4. 很多时候,我需要连续按屏幕两次,才能触发屏幕上的按钮动作。
5. 默认几屏信息都没得踏频和心率的显示,要长按任何一栏信息,直到进入信息
选单,才能选踏频和心率之类的信息并将其显示到屏幕上。要更改屏幕上现有的显示栏
目,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但要选每个屏幕显示多少栏信息,就必须到设置-自行车设
置-训练页面设置-行程数据里边去修改,最多可以显示10栏。
6. 第一次搜星真的很慢,我在办公室内完全没搜到;拿出室外大概总共有十多分
钟时间,也没搜到。我还以为是机子有问题呢。当第一次搜到星之后,就很快了,我现
在坐在家里,四楼,前面有个楼挡着,几乎看不见天空,机子离窗口有1.5米的距离,
也能成功定位;如果我带着机子走到客厅,则就会提示失去gps信号,无法定位了。
7. 如果第一次定位没成功,显示的日期和时间信息都是错误的。我的Edge800显
示的是2012年1月22日,时间要错好几个小时。一旦第一次定位成功之后,时间信息就
对了。
8. 第一天从办公室到家里,成功记录轨迹,不过检查轨迹时,中间有一段明显是
用直线连接的跳了的轨迹――很显然我没去过那地方,即使去了也不会是这种完全两条
直线段形成一个尖锐的锐角。原因不明。
9. 我买来的机子里边有2012年1月19日的两条workout数据和人员信息。开始我以
为是别人用过的,看说明书及一些资料,猜测是Garmin的示例。
10. 安装踏频和速度传感器比较坑爹。我的脚踏板离衡量至少2厘米了,说明书上说
的必须保持在5mm以内才能感应到踏频;而看网友资料,说是这个踏频感应磁铁很小磁
力很弱,他只好自制了一个大的强磁力感应磁铁。我手头没得合适的磁铁,只好将就将
踏频感应器朝远离车圈的方向安装,使其尽量靠近踏频感应磁铁,而不是垂直安装在横
梁上。速度感应磁铁也是坑爹。我看说明书上和一些演示资料,这个速度感应磁铁是安
装在两根辐条交叉位置的,可我的美利达挑战者350是很稀疏的扁辐条,两根辐条交叉
的位置都靠近车轮轴心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踏频速度一体感应器安装在靠近碟刹的
位置。只好将感应磁铁安装在一根辐条上。又不敢使劲拧螺帽,怕把固定的塑料拧断;
但是不拧紧的话,磁铁在辐条上会到处跑,感应不到速度不说,说不定会掉或发生其他
什么危险。但好歹终于安装成功。看上去还很稳。
11. 主机的安装就简单多了。只是注意底座开口方向向前,而不是底座里面那两个箭
头符号向前,就ok了。用随机附赠的胶圈捆绑四个角,很结实,不会掉。也得到网友的
验证。我开始是将Edge800安装在左边把手,但是这样我的车首包就没法装了,这可是
我骑行最主要的装东西的包。后来只好卸下把立上sigma的码表,将Edge800安装在上
面,虽然摘下安装示稍微有点碰撞,但好歹还是能平稳安装,不会某个地方被硌着了而
高低不平或结合不严。码表座是横向的,没法装车把上,只好拆卸掉扔一边。
12. 心率带佩戴起来开始会很难受。戴得松的话,随着运动量加大而导致的呼吸加深
加急,胸腔收缩厉害,心率带会往下掉;如果太紧,又勒得难受,尤其是夏天,心率带
覆盖的范围直接不透气。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女同胞夏天还要佩戴厚的多大的多的bra,
该有多难受。做女人,不容易,幸好俺是男人。哇咔咔。最开始我们佩戴时像穿体恤那
样套进去,其实有个开口可以直接卡进去,就像系皮带那样。
13. 我昨天骑行昆明西山,第一次休息时,心率和踏频依然正确显示;休息后启动,
踏频不显示,怎么弄都不显示(当时未想到关机重新配对,只按电源键快速连接);第
二次休息后启动,心率不显示,同样怎么弄都不出现。当时不敢关机,因为想完整记录
一条路线。但其实关机之后重新连接心率带和踏频是可行的,并不会导致轨迹中断。
14. 要将轨迹记录下来保存到文件,按lap/reset键,或者直接关机然后连上电脑,
也会保存轨迹记录到文件;单独关机不连接到电脑,当重新开机之后,并不会导致之前
未保存的轨迹丢失,也不会导致它重新开始,依然会继续计时和计算里程信息。这意味
着当下次发现踏频或心率不显示时,我可以关机重新连接这两个附件而不会让我的轨迹
记录发生什么问题。
15. 警示功能有点坑爹。老是不停地响,而且比较诡异。比如我设定最低踏频是40,
则任何小于40的踏频它都会报警。而且我观察了下,貌似提示还是"踏频太高"。所以
我全部关掉了警示。
16. 返回出发点的功能很好用。会在叉路口报警提示。地图会有箭头提示往哪个方向
转,还有文字提示大概什么时间会回到起点,什么时间到转弯地方,离转弯口还有多远
等。很精确。我开始以为转弯提示是任何弯道,其实不是的。只要是同一条路上的弯,
再急都不会提示;必须是要转到另一条路上,才会提示。如果不跟着原来的轨迹回到起
点,走另外的路,选回到起点,依然会显示导航页面,可惜这时就不会有前面那些提示
了,文字信息只会告诉你,你正在什么路上,前方是什么路。而不会告诉你如果你要回
到起点,你该在哪里转弯,还有多远转弯,到转弯口要多少时间。或许是我自己没弄对
吧。
17. 显示信息真的是丰富到不能再丰富,据网友资料说是有70项资料可以显示,所以
究竟在每个屏幕上显示哪些资料只有根据长期骑行需要来调整,我现在是恨不得显示所
有信息,但是那样一来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反而不容易找到自己关心的数据。所以
我把我最关心的心率、踏频、速度、里程、当前时间和骑乘时间放在一个屏幕上。另外
一个页面上放高度、上升高度、下降高度、当前温度和坡度等自己比较关心的数据。坡
度是按百分比来计算的。上坡是正数,下坡是负数。我观察了下昆明西山猫猫箐的坡
度,最陡是20%,也就是说,每前进一百米,就上升了20米。如果换算成角度是11度多
点,只能算斜坡,还不算陡坡,可惜我骑得都要死要活的。估计后山牌坊那一小段坡有
15度以上了,算陡坡了。
18. Edge800功能实在太多,所以刚使用时忍不住要去看屏幕,所以还是有潜在的事
故危险。
19. 虚拟伙伴我还不怎么会用。所以关注不多。训练更是看的我一头雾水,也没怎么
用。
20. 我倒是导入了一些其他人在昆明附近骑行的有趣路线到主机里。在"路线"菜单
里,可以选定路线并导航,跟着路线走。不过目前我还没试验这个功能,因为我走的路
线和那些不同。
21. 主机后面的usb接口盖子,确实有点如网友所说比较糟糕,而且扣上时,要稍微
往上提一下,然后按下去,才会完美封闭。有点像给打开的葡萄酒瓶重新盖上塞子的动
作。一旦接上usb线,Edge800会自动关机并充电(如果充满了,自然不会再冲了)。电
脑里边会显示两个外接设备,一个是Edge800主机,一个是里边的sd卡。两个设备里边
的文件夹结构我看差不多,搞得我有点头晕。并且用basecamp往里边发送资料时,也会
同时出现这两个让你选择。我试过将路线发送到设备,如果选sd卡,貌似开机后找不到
路线信息,发到Edge800主机倒是可以,但是它剩余空间只有80多M,我可不想再占用
(虽然每条gps轨迹文件都很小)。所以我选发送到"所有数据",不知道选择这个
后,路线信息存在哪的。另外,这个usb线和我的摩托罗拉数据线不是同一类接口,没
法通用,nnd。
22. 当把主机连接到电脑,打开Garmin connect网站,选择上载轨迹,就会自动搜索
到Edge800,不过自动上传的速度简直让人无法忍受,反正我几次都没耐心等待它自动
搞定,我都是手动选择路线,复制到电脑上固定的文件夹(算作备份),然后选择将其
上传。这样上传的速度就快得多了。但是Garmin connect网站的国内轨迹不多,至少我
关心的昆明的轨迹不多,而且还少了一些有趣的功能,所以我只是上传上去而已,谁让
我用的就是Garmin的机子呢。
23. 我主要关注的是strava这个免费网站。不过这个网站也是坑爹,虽然认出了
Edge800,但是说不支持Edge800自动上传,我只好仍然选择手动上传。手动上传的话,
经常点选了文件页面没什么反应,重新试验好多次才能成功。轨迹上传上去后,貌似系
统会自动将轨迹划分segments,然后别人如果骑过同一条路线,经过同一个segment,
strava会将不同车友骑行这个segment的数据进行排行,用勋章标识出123名,蛮过瘾。
我昨天骑行西山,就得了三个勋章。把我高兴惨了,不过仔细检查勋章,才发现两个勋
章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骑行数据,所以是No.1。另一个是第二名的勋章,因为有一
个比我厉害得多的人的骑行数据。同样一段路(从西山风景区大门口至上猫猫箐的入
口),人家花了16分钟,我用了29分钟(这个应该是我操控Edge800的问题,我专门看
了时间,我实际骑行时间在23分钟左右。但即使如此,人家仍然比我快了7分钟。他的
平均速度是10.7,我的才4.8)。
24. Strava还可以自己根据现有路线建立segments,这样就可以设立一个基准,其他
车友骑行经过同一个segment之后,他们的骑行数据也会显示出来并进行pk。还可以自
己跟自己比赛,看多次骑行同一个segment,水平是否有提高。
25. Strava另一个问题是速度有时慢得让人抓狂。而且使用中文的车友很少,外国车
友多得很啊。我准备在昆明几个论坛推strava,吸引更多车友加入分享轨迹的行列,哇
咔咔。
26. 我在strava的地址是http://www.strava.com/athletes/wanght,有兴趣的车友
可以互相关注下,呵呵。
27. 我还用过国内的六只脚,它下载路线需要金钱,我不喜欢,而且速度也不快。但
是那上面的数据倒是不少,我准备将这里边的有趣数据弄出来留作参考。
28. 我懒得很,这个体会文字完全没图和相关资源,尽管如此,仍然耗去了我两个多
小时。
29. Edge800还有很多功能需要摸索。这也算是为骑行增加了新的乐趣了吧。
2012年11月7日添加:
1.心率带计数模式在下坡风吹动衣服时会有问题。貌似衣服拍打到胸脯的震动被心率带记录下来了,所以显示的心率最高到了234,这是不可能的。无风环境下,心率显示正常。
2.规划路线时用basecamp结合edge800内置地图,还挺好用。像ridewithgps等外部网站规划的路线,在garmin上均有偏移。
3.规划路线时,最好选定若干兴趣点,把每个兴趣点按“阿拉伯序数字+兴趣点名称”的方式依次命名。这样的好处是兴趣点选好后,直接全选就可以建立路线了。如果只用中文作兴趣点名称,默认排序是按拼音来的,这样兴趣点前后的顺序就乱了,这样建立的路线很奇怪。如果记得每个兴趣点的顺序,纯中文命名也是可以的——直接按次序点选兴趣点名称,建立路线即可。
4.当很小的路有很多岔路时,最好把导航的地图显示开到最大比例,并且不要关闭提示。我在我晕山就遇到地图比例尺太小而且关闭了提示,结果走错了路也没看出来。
5.记录的轨迹其实有两种格式:gpx格式和fit格式。fit格式包含的信息要多些,比如心率和踏频都包含了,gpx就没有。所以我一般都是选fit文件格式上传至strava。
6.轨迹上传到strava后,可以用手机端的strava分享到G+或微博,或其他地方,很方便。
7.买了一个三洋的移动电源,用edge800的usb线接上电源后,不会关机,使用中可以充电。这样电池续航的问题就解决了。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做长时间的测试。我估计开机充电机子不会多热,因为机子是裸露在卡座上的。关键是移动电源放电时,会不会过热。我有个车首包,移动电源可以放里边,接线出去直接就连到车把上的edge800了。
8.规划好的路线可以直接点选发送到edge800,不要点选edge800目录树下的内部存储器或移动存储。但是这些路线信息是保存在哪的,我还没找到。
9.就刚开始用时edge800出现过一次心率带失效和踏频监测失效。从那以后,一切正常。
10.在火车上靠窗可以使用edge800,不靠窗就不行了。坐公交也可以,轿车里边也没问题。
11.卡座很紧,我单独骑行东大狂颠也没见把edge800弄松一点。
[后记]不知道简体字,台湾同胞看得顺畅不。当有新的体验时,我会更新我的blogger帖子,敬请移步http://ywanght.blogspot.com/2012/08/garmin-edge-800.html
[當初買edge800,從大陸翻牆過來在mobile01上學習到不少關於edge800的知識。後來終於買了,使用幾個月了,有一些經驗、教訓發表在了自己的blogger上。我在這裡重新貼下帖子,當作回饋mobile01的各位。希望其中的信息能幫到需要的車友。]
終於沒忍住,花了車車三分之二的錢弄了個單車碼表神器──Garmin Edge800.老習
慣,依然是流水賬式記錄。
1. 淘寶購買,含心率帶及踏頻速度一體傳感器,加順豐運費共2622大洋。
2. 主機像個小手機,樣子看起來沒Edge500好看,有點像中國山寨機。
3. 開機有點慢,因為要初始化。初始化過程中的屏幕顯示效果,比山寨機還差,
幾乎看不清文字。進入系統後因為字體放大的緣故,稍微好一些,但遠沒有電腦屏幕和
說明書上的色彩鮮豔。關機就快多了,秒關,呵呵。
4. 很多時候,我需要連續按屏幕兩次,才能觸發屏幕上的按鈕動作。
5. 默認幾屏信息都沒得踏頻和心率的顯示,要長按任何一欄信息,直到進入信息
選單,才能選踏頻和心率之類的信息並將其顯示到屏幕上。要更改屏幕上現有的顯示欄
目,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但要選每個屏幕顯示多少欄信息,就必須到設置-自行車設
置-訓練頁面設置-行程數據裡邊去修改,最多可以顯示10欄。
6. 第一次搜星真的很慢,我在辦公室內完全沒搜到;拿出室外大概總共有十多分
鐘時間,也沒搜到。我還以為是機子有問題呢。當第一次搜到星之後,就很快了,我現
在坐在家裡,四樓,前面有個樓擋著,幾乎看不見天空,機子離窗口有1.5米的距離,
也能成功定位;如果我帶著機子走到客廳,則就會提示失去gps信號,無法定位了。
7. 如果第一次定位沒成功,顯示的日期和時間信息都是錯誤的。我的Edge800顯
示的是2012年1月22日,時間要錯好幾個小時。一旦第一次定位成功之後,時間信息就
對了。
8. 第一天從辦公室到家裡,成功記錄軌跡,不過檢查軌跡時,中間有一段明顯是
用直線連接的跳了的軌跡──很顯然我沒去過那地方,即使去了也不會是這種完全兩條
直線段形成一個尖銳的銳角。原因不明。
9. 我買來的機子裡邊有2012年1月19日的兩條workout數據和人員信息。開始我以
為是別人用過的,看說明書及一些資料,猜測是Garmin的示例。
10. 安裝踏頻和速度傳感器比較坑爹。我的腳踏板離衡量至少2釐米了,說明書上說
的必須保持在5mm以內才能感應到踏頻;而看網友資料,說是這個踏頻感應磁鐵很小磁
力很弱,他只好自制了一個大的強磁力感應磁鐵。我手頭沒得合適的磁鐵,只好將就將
踏頻感應器朝遠離車圈的方向安裝,使其儘量靠近踏頻感應磁鐵,而不是垂直安裝在橫
樑上。速度感應磁鐵也是坑爹。我看說明書上和一些演示資料,這個速度感應磁鐵是安
裝在兩根輻條交叉位置的,可我的美利達挑戰者350是很稀疏的扁輻條,兩根輻條交叉
的位置都靠近車輪軸心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踏頻速度一體感應器安裝在靠近碟剎的
位置。只好將感應磁鐵安裝在一根輻條上。又不敢使勁擰螺帽,怕把固定的塑料擰斷;
但是不擰緊的話,磁鐵在輻條上會到處跑,感應不到速度不說,說不定會掉或發生其他
什麼危險。但好歹終於安裝成功。看上去還很穩。
11. 主機的安裝就簡單多了。只是注意底座開口方向向前,而不是底座裡面那兩個箭
頭符號向前,就ok了。用隨機附贈的膠圈捆綁四個角,很結實,不會掉。也得到網友的
驗證。我開始是將Edge800安裝在左邊把手,但是這樣我的車首包就沒法裝了,這可是
我騎行最主要的裝東西的包。後來只好卸下把立上sigma的碼表,將Edge800安裝在上
面,雖然摘下安裝示稍微有點碰撞,但好歹還是能平穩安裝,不會某個地方被硌著了而
高低不平或結合不嚴。碼表座是橫向的,沒法裝車把上,只好拆卸掉扔一邊。
12. 心率帶佩戴起來開始會很難受。戴得松的話,隨著運動量加大而導致的呼吸加深
加急,胸腔收縮厲害,心率帶會往下掉;如果太緊,又勒得難受,尤其是夏天,心率帶
覆蓋的範圍直接不透氣。所以可以想像一下女同胞夏天還要佩戴厚的多大的多的bra,
該有多難受。做女人,不容易,幸好俺是男人。哇咔咔。最開始我們佩戴時像穿體恤那
樣套進去,其實有個開口可以直接卡進去,就像系皮帶那樣。
13. 我昨天騎行昆明西山,第一次休息時,心率和踏頻依然正確顯示;休息後啟動,
踏頻不顯示,怎麼弄都不顯示(當時未想到關機重新配對,只按電源鍵快速連接);第
二次休息後啟動,心率不顯示,同樣怎麼弄都不出現。當時不敢關機,因為想完整記錄
一條路線。但其實關機之後重新連接心率帶和踏頻是可行的,並不會導致軌跡中斷。
14. 要將軌跡記錄下來保存到文件,按lap/reset鍵,或者直接關機然後連上電腦,
也會保存軌跡記錄到文件;單獨關機不連接到電腦,當重新開機之後,並不會導致之前
未保存的軌跡丟失,也不會導致它重新開始,依然會繼續計時和計算里程信息。這意味
著當下次發現踏頻或心率不顯示時,我可以關機重新連接這兩個附件而不會讓我的軌跡
記錄發生什麼問題。
15. 警示功能有點坑爹。老是不停地響,而且比較詭異。比如我設定最低踏頻是40,
則任何小於40的踏頻它都會報警。而且我觀察了下,貌似提示還是"踏頻太高"。所以
我全部關掉了警示。
16. 返回出發點的功能很好用。會在叉路口報警提示。地圖會有箭頭提示往哪個方向
轉,還有文字提示大概什麼時間會回到起點,什麼時間到轉彎地方,離轉彎口還有多遠
等。很精確。我開始以為轉彎提示是任何彎道,其實不是的。只要是同一條路上的彎,
再急都不會提示;必須是要轉到另一條路上,才會提示。如果不跟著原來的軌跡回到起
點,走另外的路,選回到起點,依然會顯示導航頁面,可惜這時就不會有前面那些提示
了,文字信息只會告訴你,你正在什麼路上,前方是什麼路。而不會告訴你如果你要回
到起點,你該在哪裡轉彎,還有多遠轉彎,到轉彎口要多少時間。或許是我自己沒弄對
吧。
17. 顯示信息真的是豐富到不能再豐富,據網友資料說是有70項資料可以顯示,所以
究竟在每個屏幕上顯示哪些資料只有根據長期騎行需要來調整,我現在是恨不得顯示所
有信息,但是那樣一來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反而不容易找到自己關心的數據。所以
我把我最關心的心率、踏頻、速度、里程、當前時間和騎乘時間放在一個屏幕上。另外
一個頁面上放高度、上升高度、下降高度、當前溫度和坡度等自己比較關心的數據。坡
度是按百分比來計算的。上坡是正數,下坡是負數。我觀察了下昆明西山貓貓箐的坡
度,最陡是20%,也就是說,每前進一百米,就上升了20米。如果換算成角度是11度多
點,只能算斜坡,還不算陡坡,可惜我騎得都要死要活的。估計後山牌坊那一小段坡有
15度以上了,算陡坡了。
18. Edge800功能實在太多,所以剛使用時忍不住要去看屏幕,所以還是有潛在的事
故危險。
19. 虛擬夥伴我還不怎麼會用。所以關注不多。訓練更是看的我一頭霧水,也沒怎麼
用。
20. 我倒是導入了一些其他人在昆明附近騎行的有趣路線到主機裡。在"路線"菜單
裡,可以選定路線並導航,跟著路線走。不過目前我還沒試驗這個功能,因為我走的路
線和那些不同。
21. 主機後面的usb接口蓋子,確實有點如網友所說比較糟糕,而且扣上時,要稍微
往上提一下,然後按下去,才會完美封閉。有點像給打開的葡萄酒瓶重新蓋上塞子的動
作。一旦接上usb線,Edge800會自動關機並充電(如果充滿了,自然不會再衝了)。電
腦裡邊會顯示兩個外接設備,一個是Edge800主機,一個是裡邊的sd卡。兩個設備裡邊
的文件夾結構我看差不多,搞得我有點頭暈。並且用basecamp往裡邊發送資料時,也會
同時出現這兩個讓你選擇。我試過將路線發送到設備,如果選sd卡,貌似開機後找不到
路線信息,發到Edge800主機倒是可以,但是它剩餘空間只有80多M,我可不想再佔用
(雖然每條gps軌跡文件都很小)。所以我選發送到"所有數據",不知道選擇這個
後,路線信息存在哪的。另外,這個usb線和我的摩托羅拉數據線不是同一類接口,沒
法通用,nnd。
22. 當把主機連接到電腦,打開Garmin connect網站,選擇上載軌跡,就會自動搜索
到Edge800,不過自動上傳的速度簡直讓人無法忍受,反正我幾次都沒耐心等待它自動
搞定,我都是手動選擇路線,複製到電腦上固定的文件夾(算作備份),然後選擇將其
上傳。這樣上傳的速度就快得多了。但是Garmin connect網站的國內軌跡不多,至少我
關心的昆明的軌跡不多,而且還少了一些有趣的功能,所以我只是上傳上去而已,誰讓
我用的就是Garmin的機子呢。
23. 我主要關注的是strava這個免費網站。不過這個網站也是坑爹,雖然認出了
Edge800,但是說不支持Edge800自動上傳,我只好仍然選擇手動上傳。手動上傳的話,
經常點選了文件頁面沒什麼反應,重新試驗好多次才能成功。軌跡上傳上去後,貌似系
統會自動將軌跡劃分segments,然後別人如果騎過同一條路線,經過同一個segment,
strava會將不同車友騎行這個segment的數據進行排行,用勛章標識出123名,蠻過癮。
我昨天騎行西山,就得了三個勛章。把我高興慘了,不過仔細檢查勛章,才發現兩個勳
章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騎行數據,所以是No.1。另一個是第二名的勛章,因為有一
個比我厲害得多的人的騎行數據。同樣一段路(從西山風景區大門口至上貓貓箐的入
口),人家花了16分鐘,我用了29分鐘(這個應該是我操控Edge800的問題,我專門看
了時間,我實際騎行時間在23分鐘左右。但即使如此,人家仍然比我快了7分鐘。他的
平均速度是10.7,我的才4.8)。
24. Strava還可以自己根據現有路線建立segments,這樣就可以設立一個基準,其他
車友騎行經過同一個segment之後,他們的騎行數據也會顯示出來並進行pk。還可以自
己跟自己比賽,看多次騎行同一個segment,水平是否有提高。
25. Strava另一個問題是速度有時慢得讓人抓狂。而且使用中文的車友很少,外國車
友多得很啊。我準備在昆明幾個論壇推strava,吸引更多車友加入分享軌跡的行列,哇
咔咔。
26. 我在strava的地址是http://www.strava.com/athletes/wanght,有興趣的車友
可以互相關注下,呵呵。
27. 我還用過國內的六隻腳,它下載路線需要金錢,我不喜歡,而且速度也不快。但
是那上面的數據倒是不少,我準備將這裡邊的有趣數據弄出來留作參考。
28. 我懶得很,這個體會文字完全沒圖和相關資源,儘管如此,仍然耗去了我兩個多
小時。
29. Edge800還有很多功能需要摸索。這也算是為騎行增加了新的樂趣了吧。
2012年11月7日添加:
1.心率帶計數模式在下坡風吹動衣服時會有問題。貌似衣服拍打到胸脯的震動被心率帶記錄下來了,所以顯示的心率最高到了234,這是不可能的。無風環境下,心率顯示正常。
2.規劃路線時用basecamp結合edge800內置地圖,還挺好用。像ridewithgps等外部網站規劃的路線,在garmin上均有偏移。
3.規劃路線時,最好選定若干興趣點,把每個興趣點按「阿拉伯序數字+興趣點名稱」的方式依次命名。這樣的好處是興趣點選好後,直接全選就可以建立路線了。如果只用中文作興趣點名稱,默認排序是按拼音來的,這樣興趣點前後的順序就亂了,這樣建立的路線很奇怪。如果記得每個興趣點的順序,純中文命名也是可以的——直接按次序點選興趣點名稱,建立路線即可。
4.當很小的路有很多岔路時,最好把導航的地圖顯示開到最大比例,並且不要關閉提示。我在我暈山就遇到地圖比例尺太小而且關閉了提示,結果走錯了路也沒看出來。
5.記錄的軌跡其實有兩種格式:gpx格式和fit格式。fit格式包含的信息要多些,比如心率和踏頻都包含了,gpx就沒有。所以我一般都是選fit文件格式上傳至strava。
6.軌跡上傳到strava後,可以用手機端的strava分享到G+或微博,或其他地方,很方便。
7.買了一個三洋的移動電源,用edge800的usb線接上電源後,不會關機,使用中可以充電。這樣電池續航的問題就解決了。不過我還沒來得及做長時間的測試。我估計開機充電機子不會多熱,因為機子是裸露在卡座上的。關鍵是移動電源放電時,會不會過熱。我有個車首包,移動電源可以放裡邊,接線出去直接就連到車把上的edge800了。
8.規劃好的路線可以直接點選發送到edge800,不要點選edge800目錄樹下的內部存儲器或移動存儲。但是這些路線信息是保存在哪的,我還沒找到。
9.就剛開始用時edge800出現過一次心率帶失效和踏頻監測失效。從那以後,一切正常。
10.在火車上靠窗可以使用edge800,不靠窗就不行了。坐公交也可以,轎車裡邊也沒問題。
11.卡座很緊,我單獨騎行東大狂顛也沒見把edge800弄鬆一點。
[後記]不知道簡體字,台灣同胞看得順暢不。當有新的體驗時,我會更新我的blogger帖子,敬請移步http://ywanght.blogspot.com/2012/08/garmin-edge-800.html
後來想想導航地圖用手機就可以了
而且一般出門騎車路線在家早就看好
也不太需要導航
彩色螢幕在大太陽下也沒有500的黑白螢幕清楚
後來與車友交換成EDGE500
現在使用500也十分滿意
我不是重度練車狂
簡易的紀錄功能讓我了解每次的基本騎乘數據
Garmin Connect也十分簡易使用
只是常常碼表出包量出爆表的數據會讓我無法上傳
需要自己輸入"合理"的數值....
坡度偵測有瑕疵
一次上巴拉卡刮冷風下大雨
爬坡爬的辛辛苦苦,坡度顯示竟然是"負值"
大概是風壓造成的誤判吧...
請問有辦法把踩踏OR功率計、心率計自動偵測關閉嗎?
常常路上與車友會車
碼表會找到別人的裝置而BB叫
讓我有一點點困擾...
ywanght wrote:
多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