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車庫裡來了位新朋友,而身爲一位成天在路上跑的編輯,行車紀錄器絕對是新車落地後的第一項改裝,此時我們的老朋友Mio正好帶了新產品,而我們就這樣一拍即合。橫跨四輪、二輪的國產行車紀錄大廠Mio,他的背景這部分我們應該不需要再多花功夫多介紹了,而這回測試的新產品則是Mio針對摩托車尤其是檔車族群所打造的最新產品-MiVue M820WD。

MiVue M820WD雖說是新品,但如果是有在追蹤Mio產品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型號早有耳聞,其實M820WD在去年初就已經在日本上市,累積了不少好口碑之外,也累積了更多的經驗,而台灣販售的版本則是因應台灣消費者需求加強之後的版本,而其中有一項最明顯的更動在於麥克風的安裝位置,日本販售的機型麥克風安裝在主機內,而台灣販售的機型則是在安裝在控制器中,能夠更好的收錄完整的音訊,利於事件的還原,至於收音有多強,到了體驗的那一部分再跟大家分享。

過往在摩托車領域講到Mio的行車紀錄器,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機型多半是諸如M797、M777這類固定在安全帽上的便攜式機型,價格實惠、產品耐用,以人為中心的紀錄體驗比起車載式的機型還多了一份靈活,因此尤其受到外送員們的青睞;而M820WD走的則是以車為核心的路線,承襲M750D的主機最小化以及全機防水,讓這個系列的產品能夠突破過往行車紀錄器的局限性,能輕鬆的安裝在跑車這類空間配置較為緊湊的車型上之外,就算是需要「遼K」過溪土裡來水裡去的山林玩家,他也能一路奉陪到底。當然相較於問世已經一段時間的前輩,M820WD的性能也獲得了大幅度的升級,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開箱的環節。
- 外包裝-1
- 外包裝-2
- 外包裝-3
- 外包裝-4
- 外包裝-5
- 外包裝-6

打開包裝盒,M820WD映入眼簾,透過訂製的發泡緩衝材固定,主機、前後鏡頭、控制器穩妥地安放在盒中,線組與配件則藏在緩衝材下方,視覺上相當清爽。

取出主機,新產品的主機外型與舊款相比有些不同,八邊形的設計搭配上四角的螺絲鎖固,凸起的邊框與內凹處的表面壓花處理,上手瞬間軍規防護這幾個字直接跳出腦海,而與上一代維持相同的則是緊湊精悍的尺寸,實際量測主機的三圍長約6.5公分,寬約6.4公分,厚約2.25公分,如果單看數據有些模糊,那就讓我換個具體一點的說法,他的大小就正好相當於一盒三入的杜X斯,這樣講大家應該就有概念了。
- 主機-1
- 主機-2
- 記憶卡
- 專屬APP-1
- 專屬APP-2
- 專屬APP-3
- 專屬APP-4
- 專屬APP-5
- 行車軌跡記錄
- GPX檔案軌跡匯出
- 駐車模式-1
- 駐車模式-2
- 駐車模式-3
- 駐車模式-4
- 駐車模式-5
- 駐車模式-6
而針對不需要每天開啟駐車模式,只有偶而需要啟動防護的騎士,Mio也非常貼心的提供了不用進入APP就能快速開啟的功能,只要透過長按控制器的功能鍵就能一次性的啟動駐車模式。當然駐車模式會消耗電瓶的電力,而Mio自然也不會傻傻地讓電瓶被活活抽乾,因此駐車模式同時也具備了電壓監控的功能,當電壓低於設定值(12.4V或12.6V)便會關閉,而較為耗電的全時監控與停車縮時模式也有時間限制,最長只會紀錄兩小時,兩小時之後便會進入省電模式,避免電瓶耗盡的窘況。

在線材的設計上Mio也有小巧思,除了使用防塵防水的氣密接頭外,這一代的接頭材質特意換成了塑料,你可能會好奇金屬接頭不是比較堅固嗎?換成塑料怎麼會比較好?確實,金屬比較堅固,但行車紀錄的線組若是安裝得宜,本身並不需要受力,而塑料接頭除了有更好的耐候性之外,在長久使用下較軟的塑料也較不會有磨損車身烤漆,造成防鏽層破壞的問題,而另一個用心的點在於,M820WD機身端預留的線組,除了各不相同能有效防呆避免接錯之外,線頭的預留長度也有思考過,透過長短錯位的設計,避免安裝時線組接頭全卡在同一個位置的窘境。

鏡頭方面,前後都用上了Sony的STARVIS星光級感光元件,最高能支援到1080P的畫質,而這部分我其實是抱有疑問的,畢竟現在2K畫質的機器價格也都能壓在了萬元以內,Mio為何還繼續選擇停留在1080P的解析度呢?我也將這個疑問反饋給了Mio,而M820WD的產品負責人,則針對這個問題親自給出了回覆,說明道:主要是考量到夜拍的清晰度,當然也能用IMX335把畫質拉到2K,但是在感光元件大小不變下,拉高畫數其實反而會犧牲暗光環境下的清晰度,而這畢竟行車紀錄器,畫面漂亮很好,但是在任何環境下都拍得到,這才是第一要務。

除了鏡頭與Sony的STARVIS星光級感光元件,在支架的設計上Mio也下了不少功夫,全新的鏡頭支架變得更為粗壯之外,調整角度也是大得誇張,高達135度的開闔角度還能正反調整,搭配上靈活多樣的底版固定方式,基本上只要你想得到的位置M820WD應該都能裝得上去,這對於一些想要維持車身線條整潔,想讓鏡頭保持低調的騎士而言非常的友善。

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M820WD這次的鏡頭線組設計有別於以往,無論前鏡頭還是後鏡頭,原始的線組大約都只有一米多,搭配上盒中附的一條延長線,讓主機安裝的位置更具靈活度之外,也不用擔心多出來的一大坨線沒地方藏。

控制器的造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但可別看他小小一個簡單簡單的,裡面放的東西還真不少,除了控制器與燈號顯示的功能外,控制器內部還藏了蜂鳴器、收音的麥克風以及GPS的天線,因此安裝時的位置會需要多一點心思。
- 電力線
- 保險絲
- 安裝配件
- 使用手冊

雖然說DIY也不是不行,但畢竟是新車,自己拆裝總是有些下不了手,所以我還是決定「讓專業的來」,交由Mio的特約店家熊BIKE鬥陣二輪車業操刀。沒錯本次新入庫的新朋友就是Aeon的STR 250,至於為何會牽他回家以及詳細的開箱,就等我多累積一些里程後再跟大家分享吧。

必須要說帥果然是有代價的,STR 250的拆裝難度並不低,尤其是車頭部分,卡扣的數量相當多,要膽大還要心細,不然隨時有斷腳的風險,但好在老闆技術了得,三兩下就拆得一乾二凈。
- 自製一分二線組
- 壓接端子
- 副電力線安裝
- 完工照
- 前鏡頭安裝位置
- 後鏡頭安裝位置
- 主機安裝位置
- 控制器安裝位置
- 日間30幀HDR-1
- 日間30幀HDR-2
- 日間30幀HDR-3
- 日間30幀SDR-1
- 日間30幀SDR-2
- 日間30幀SDR-3
- 日間60幀SDR-1
- 日間60幀SDR-2
- 日間60幀SDR-3
- 夜間30幀HDR-1
- 夜間30幀HDR-2
- 夜間30幀SDR-1
- 夜間30幀SDR-2
- 夜間60幀SDR-1
- 夜間60幀SDR-2

不過必須說就算沒開HDR,M820WD在SDR模式下的寬容度表現還是相當優秀,除60幀模式下細節損失較多,辨識上會辛苦一些之外,30幀就算是SDR的畫面,在夜間也是非常夠用,另外在抓檔案時我也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其實無論使用哪種解析度,三者間檔案的大小差距並不存在,三分鐘的檔案大小都在356MB,既然大小沒差,那當然是30幀HDR常駐會更有保障一些。
- 走春-1
- 走春-2
- 走春-3
- 走春-4
- 走春-5
只要開啟旅程縮時功能,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在一天的旅程結束後,M820WD就能夠自動生成出這樣一部完整的縮時紀錄影片,如果再加入一般的行車紀錄器片段,搭上一段喜歡的配樂,一支簡單的旅遊影片輕鬆出爐,如果想要內容更豐富一些,多帶一支GoPro,或是在停留的景點用手機稍微拍些素材,雖然不及旅遊頻道那樣的精美製作,但作為跟親朋好友們分享回憶的媒介也是非常夠用,況且一支手機就能搞定,製作門坎與過去相比降低許多,讓分享回憶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特權。
行車記錄器畫面與旅程縮時畫面混剪示意

整體而言我個人會給M820WD相當高的評價,雖然近萬元的價格不到便宜,但有三年保固、主機小、畫面好、APP連線穩定,旅行軌跡紀錄以及駐車模式防護,更是我這種喜歡騎車到處旅遊的騎士的一大福音,手機終於不用再因為Relive開整路變成暖暖包,停在人生地不熟的陌生街區也會安心的多。這並不是一款為了預算先決型買家所研發的產品,但如果你喜歡騎車,那麼這款行車紀錄相當值得你花些時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