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首先非常感謝 Mio 及 小惡魔 舉辦的試用會,
讓正好要換行車紀錄器的我有機會試用到新產品!!
那我也會認真地評測M760D作為回報,
不過由於本人廢話很多,
就將安裝範例擺在第二段。

首先來簡單開箱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以下分別是:
a.主機本人,符合IP67的防水設計
b.前後鏡頭一樣防水,後鏡頭有防強光處理,
兩者皆防水,但不建議強力水柱沖洗。
a.主機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b.前後鏡頭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c.GPS天線及控制器
d.電力線
e.前後鏡頭接線及束線帶魔鬼沾
c.GPS天線及控制器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d.電力線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e.前後鏡頭接線及束線帶魔鬼沾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最後安裝位置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實際攝像測試

先來看看跟攝影有關的設定,
但基本上就只有EV值可以調,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所以先放上EV-1, EV=0, 及EV+1 的視頻作為比較。
夜間EV-1

夜間EV=0

夜間EV+1


可以發現在EV為0的設定下,反光路牌會因為車燈路燈及光線有過曝現象,
有些字會被強光暈染到不能辨識,EV為1時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當EV調到-1時,雖然路標就清楚許多,但周圍就會變暗,
且暗處細節就變少了。

原圖比對1:
夜間EV-1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夜間EV=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夜間EV+1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截圖比對1: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原圖比對2:
夜間EV-1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夜間EV=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夜間EV+1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截圖比對2: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既然EV=0時會有點過曝,而EV-1時周遭又會過暗,
於是隔天我就做了實驗,用EV=0 及 EV-0.33來做比較,如下

前鏡頭夜間:
夜間窄巷EV=0

夜間大馬路EV=0

夜間窄巷EV -0.33
夜間大馬路EV -0.33


後鏡頭夜間:
夜間窄巷EV=0

夜間大馬路EV=0

夜間窄巷EV -0.33
夜間大馬路EV -0.33


整體影片對比下來,EV-0.33後亮度沒有變很暗,周遭暗處稍暗但不影響辨識,
而除了路牌會清楚一點,原先EV=0時過曝的店家看板也變得可以辨識。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在可對焦範圍內,車牌辨識亦不受影響。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若前車牌被大燈反光時過曝,EV=0時完全不可見,
而EV -0.33時至少還有輪廓可視。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而後鏡頭的差異倒是不明顯,猜是原本後鏡頭的設定就偏暗,所以差異才不明顯。

接著是白天的對比,EV設為-0.33後,
可以發現因為增強邊緣的白邊會稍微弱一點,
也比較不會刺眼。
所以我最後決定,以後就固定在EV -0.33的設定。
前鏡頭日間:
EV=0 均速50KM/H
EV=0 均速70KM/H
EV -0.33 均速50KM/H
EV -0.33 均速70KM/H


後鏡頭日間:
EV=0 均速50KM/H
EV=0 均速70KM/H
EV -0.33 均速50KM/H
EV -0.33 均速70KM/H



GPS測試

GPS定位速度,
a.第一次開機到戶外定位完成約為3分鐘,
b.隔了一天再出戶外約為2分半,
(此次停車時間約為12小時)
c.若是暫停一段時間再出發,約12秒完成定位
(此次停車時間約為3小時)
a.第一次開機定位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b.休息長時間後定位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c.休息短時間後定位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個人心得

首先,身為一個現任Mio產品的使用者(有圖有真相,車用前後都是),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基於嫌貨才是買貨人的道理,那我就實話實說了~~


一、組裝部份
主機,連接線,到鏡頭都採分離式,這樣的設計我覺得很好,
因為拉線是件很麻煩的事,若主機或鏡頭故障的話,
就只要拆下部件即可,節省拆裝時間。
唯一可惜的就是鏡頭座只能上下,不能左右,
若是貼歪了,就要再買膠帶貼過了。

二、WiFi連接部份
因為可以即時串流視訊,所以可以省略主機上的螢幕,
可能有人覺得少了螢幕很麻煩,但我反而覺得電子零件少了,
就少了故障機率,不過傳輸速率真的有點慢,
100MB的傳輸約花了2分鐘,平均約 0.84MB/s,
老實說即使是模擬的AP Mode也不應該這麼慢,
不知道是有什麼問題不能克服,
希望爾後更新有機會提高速度。

三、APP部分
連接速度普通,但畫面簡潔易用。前後鏡頭可即時預覽又同時錄影,
若是可以增加鏡像模式,那就可以用後鏡頭即時預覽當後視盲點也不錯(當然手機要一直開著)。
另外,翻了所有選項,似乎沒有察看記憶卡剩餘空間的資訊欄,若有誰知道請更正我,謝謝。

四、記憶卡部分
Mio 建議不要用 Sandisk 的記憶卡,而較推薦 Kingston 的,
理由是 Sandisk 用的 Memory controller 供應商比較多,
品質不一難控制,但這解釋我可以接受。
不過有點要注意,換SD卡第一次一定要Format,不然紅燈會閃。
另外,後來換了Kingston的64G C10 U1卡,
本來擔心前後1080P會不會寫入來不及(U1順序寫入為10MB/s),
不過目前看起來是OK,應該是不用上到U3等級。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五、主機部分
主機的尺寸比較小,也節省了安裝空間,
對檔車來說省了不少煩惱。
而Mio的建議工作環境溫度是-10~+60度之間,
就目前測試是還沒有掉過檔案,或熱當的現象,
之後有騎長程再看長時間高溫的測試。
另外內部沒有電池就沒有換電池的煩惱,
反正有GPS校時不怕紀錄時間跑掉。

六、攝影品質
首先對於成像的品質是很主觀的,
而M760D是行車紀錄器,所以也不可能用相機的角度去看它.....

但是對不起Mio,我還是必須說
"作為一個影像紀錄工具,那前鏡頭畫面並不討喜,但作為一台行車紀錄器,它又是稱職的"。

從上面的紀錄影片可以發現,因為前鏡頭畫面過於強調邊緣,
所以任何物件的邊緣都會有白邊現象,
造成整個影片看下來,因為太強烈的對比造成眼睛的不舒服。

a.多雲(EV=0) 車輛及建築物有明顯白邊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b.向陽(EV=0)因為太凸顯邊緣,導致柏油路顆粒也被強調,影片撥放時會閃爍。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不過,M760D就是個行車紀錄器,主要的工作就是紀錄行進間動態,就以下面幾張截圖說明(以下內容皆為EV-0.33)。

a.因為130度廣角的鏡頭,約半個轎車車身的距離內,就可辨識左右兩線道的車牌。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b.左右兩線最差可辨識車牌距離約兩個轎車車身。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c.與前車等速,最差可辨識車牌約為兩個半轎車車身。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d.後行車紀錄器的守備範圍也不差。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e.夜間最差可辨識距離也約有兩個轎車車身。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基本上我們騎車除了怕被撞發生事故,當然最怕的就是被逼車,
而M760D的廣角極大光圈只要在聚焦範圍都可以明辨
路標,車牌,告示牌及車型,同時夜晚仍可辨別周遭環境,
這樣至少有人逼你車的時候,可以清楚還原完整過程做紀錄。
另外高速及震動抑制也在可接受的範圍。
所以才說M760D是對得起它行車紀錄器的定位。

只是我還是覺得增強邊緣的效果其實可以不用調得這麼強也可以找到平衡點。
像是對比後鏡頭的成像會發現,
後鏡頭的畫面表現就自然的多,
去除稍微偏綠的畫面(Mio說後鏡頭有做防眩光處裡),
事實上並沒因為"沒有增強邊緣"就丟失細節,
而且整體視覺表現舒服的多!

若目前有買家想要考慮M760D,卻不喜歡前鏡頭的表現,
可以試著將EV值調低。目前我就是調到EV-0.33,
差別如下: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心得&安裝分享] Mio MiVue M760D星光夜視雙鏡頭 feat. CB1100

但調EV只是讓白邊暗一點,強光下白邊還是會現形,
所以或是乾脆將前後鏡頭對調也可以,
因為後鏡頭的整體表現其實還不錯。

當然,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之後的更新,
Mio團隊可以考慮稍微修改一下增強邊緣的程度,
或是有選項可以讓使用者調節,
這樣的畫面會更符合大眾的期待。


結語

基本上我覺得整體上軟硬體是滿意的,
穩定性也不錯,主機本體工作溫度也不會很燙。
組裝上也不難,絕對適合喜歡 DIY的買家。
另外,這個價位沒有60fps稍嫌可惜,
還有就是對前鏡頭過於強調邊緣較為在意,
希望前鏡頭的影像處理可以再柔軟一點會更好!

但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除非有事不然是很少去看行車紀錄器的影片,
又如上所述,M760D作為行車紀錄器該錄的都錄到,也沒掉檔(很重要),
畢竟穩定才是我最要求的。
相信沒有一個產品是完美的,端看你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所以如果有買家希望M760D可以表現得跟運動相機一樣,
那可能會讓你失望,但若要個可靠的行車紀錄器哪M760D絕對是可以考慮的!



註:
1.文中所有影片只剪接無後置,但上傳到Youtube一定會有畫損。
2.照片中若有可見車牌,至少遮蔽一碼。








2018-12-20 15: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心得& CB1100
廢話不多說,先把車立起來進行安裝,
以下用CB1100為例,僅供參考。


一、制定電系部分
我是將主機裝在椅墊下的置物盒內。
所以首先要打開椅墊.........
對~~猛一看,幾乎塞滿了(完美主義者抱歉傷你眼了),


那個黑黑的盒子是專門做來提供非原車電器專用的電供模組,其實裡面就是Relay跟USB供電器,
這裡要介紹一下好友趴趴誠的Relay 作法 作法,
細節就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利用Relay就是希望所有外加的電器不會常時連接電瓶正負電,而且也不用並接到其它原車現有的電路。
好處就是ACC斷電後,這些外加設備在熄火後,
不會一直偷偷吃電。像我的電瓶已經快三年了,
有時一個月沒騎之後,在未發動前都還保有13.x V 左右。


基本上電路的部分大致如下圖,

Mio的正電有兩條,
紅色為ACC~ 當鑰匙轉到ACC時會啟動機器。
黃色為電池電源~除了提供運作電源,熄火後也會繼續供電維持紀錄時間(主機無電源)。
黑色則接地。
不過有詢問過Mio PM,若不在意時間紀錄(RTC),
其實黃紅一起接即可,反正有GPS可以校時。



二、拉線,前鏡頭 及 GPS天線控制器

首先要移除舊的行車紀錄器(辛苦你們四年的辛勞了),


然後取下側蓋,


鬆開油箱螺絲,至於要不要整個油箱移除就看個人。
移除油箱的好處是好拉線又可以整理線路,
不過最好是有人幫忙一起,不然很累。


油箱移除方式


我是不太想拔掉油箱,
所以就用引線大法,如果你之前已經有裝過前拉線的記錄器,
也可以這樣試試。
拿出前鏡頭線(貼有F貼紙),
將油箱提起來一些高度,或用東西墊著,
目的是不讓它壓到線。


然後將舊線用膠帶與新線一起捆住(注意!!, 除了新線最好在多捆一條線,後面說明)。
然後從龍頭處慢慢拉,看到捆膠帶的頭被拉出來就成功了。



接下來,要拉GPS天線控制器,
突然發現,剛剛抽線時,應該要多拉一條,才能把GPS的線拉回去,我不想拆油箱啊!!!!!!

好吧,不拆油箱有不拆油箱的方法,
從引擎缸頭往上看,可以看到一片黑色的隔熱板,
如果油箱往上提,就會有縫隙,
找一條細一點的線呈倒U,從細縫塞進去,
再慢慢一邊往龍頭前進,一邊往側蓋套,
這樣又可以裝引線了。


GPS天線則是要從龍頭往側蓋穿,一樣接頭捆完引線後,一邊拉一邊推,然後就完成前半拉線工作。




三、拉線,後鏡頭

由於原廠後燈的穿線孔太小,
要走暗線是很困難,所以採用的是明暗線法,
嗯...講的好像很厲害,但其實就是雖然走明線,
但把線藏好盡量不會一眼就看到的方法。

拿出標有R的線,順便提一下,要穿線時,
可以先將端子頭用膠帶蓋住,
比較不會入塵


選擇走左側扶手把內側縫隙處,
而因為線接頭比縫隙大,
所以可以稍微放鬆一下后土除螺絲,
但建議不要全部卸掉,不然裝回去就要有些技巧,要花點時間。


一邊壓一下後土除,再一邊讓接頭往縫隙穿,
若縫隙不夠就再試著放鬆螺絲。
不一會就穿過去了。

接下來,就是將線從後土除外側翻到內側,
再從內側走,到後反光片再翻轉。
我是找有兩孔的薄鐵片,一孔固定在後土除的螺絲,
另一孔則用來套束線帶,
大約三處就可以固定住線,目前使用了四年多,
線都可以牢牢捆住。





四、放置前鏡頭,GPS天線控制器與束線

我是選擇放到喇叭中間,主要是因為有螺絲可以鎖。
而為了要讓鏡頭做可以固定,事先準備了L型的洞洞鐵,
固定在喇叭中間。


然後取出標有F的鏡頭,黏在L洞洞鐵的平面,
若怕黏不牢鏡頭座下面也有孔可以穿束線帶固定。
另外,因為鏡頭不能左右轉,最好是有用魔鬼沾,
這樣之後調整比較方便。


而GPS控制器,是固定在儀錶下方,鑰匙孔左側。
然後來固定接線並整理與束線,
基本上我都亂塞,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
1.龍頭要往拉線的反方向打,因為此時是線拉最長的時候。
2.接頭不要橫放置龍頭轉向處以免被折斷。


前端弄完後,回到側蓋處,
接頭由上方骨架內側縫隙穿入置物盒空間。
將多餘的線反覆繞,並固定在上方。



五、放置後鏡頭

取出標有R的鏡頭進行固定。
之前為了固定後鏡頭,買了牌照支架,
所以就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就好。
不過,後來試騎的時候,抖得很厲害,
所以最後換到尾燈下方了。
然後收線的時候,盡量服貼在後土除,
可以確保線不會外露!




六、電源線連接

取出電源線,可以看到黃紅黑三線,
其中黃線有連接保險絲盒,
內置2A保險絲,但要注意卸下保險絲盒蓋時,
兩邊要用力往內壓,若只卸掉一邊時不要硬拉,
不然卡吮會斷掉!!


不過,還好我本來就要重做電源線端,
所以就將原接線剪掉,然後將紅黃線相接再接保險絲盒,
末端再加上原先用的接頭端子就完成了。
由於自製的供電模組的正負電都確定沒問題,
所以就直接將端子接入相應的接口就完成了電源部分。
(當然還是建議上電前先用電錶量一下正負是否沒接錯)




七、指揮艇組合~~主機連接

將各個端子與接線相連接,
由於都有防呆,所以確定不會有問題。
接下來就直接上電了。


看到藍燈,太感動了!!!!!!!!!!
(Mio說只要藍色燈恆亮就沒問題)



八、開啟Mio專屬App ~~ MiVuePro ~~ 確認畫面是否正常
打開MiVuePro,第一次會先導引連上M760D的WiFi,
進入系統後可以進"即時影像",


如果有畫面,那成功一半了,
再選右上的翻轉圖示,
然後若出現後鏡頭的畫面,那恭喜你辛苦沒有白費了!!!


接下來可以調整鏡頭方向,
可以用六角扳手放鬆鏡頭座螺絲,然後上下角度調整,
若畫面上下顛到,就將鏡頭旋轉即可。



以上為安裝心得及記錄,
謝謝收看。





版主好專業,從安裝到使用到評論,全都自己來,看到這種開箱文很幸福, 能學到不少專業知識與技術,版主的評論好壞都講,算是很客觀中立,760D應該也是稱職的高規行車紀錄器,只是看了不少開箱文、分享文都是裝在重機上,這是重機專用機?也對,這麼高規裝在小車上有點浪費 
Hacpss wrote:
版主好專業,從安裝...(恕刪)


感謝大大賞臉及鼓勵!!
小弟的愚見是,其實不管大小車,都值得投資好一點的行車紀錄器,
畢竟穩定度很重要,真的在出狀況的時後,
穩定的紀錄器就可以保全影像釐清真相,
只要幫到自己一次,
那買紀錄器的錢再怎樣都划算了。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