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相同路線跑了兩次,盡量讓速度差不多減少畫質影響。

影片用軟體把相同位置的畫面截出來,看看Mio旗艦機的不同設定下畫質到底如何。

1080P 60fps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1080P 30fps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局部放大60fps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局部放大30fps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可以看出60fps確實畫質略輸30fps,從放大圖可以看出不管是字體邊緣的清晰度和樹葉、路面的細節,30fps都略好於60fps。

那30fps畫質實用性如何呢?看看下面這張截圖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局部放大
Mio 792D 30fps/ 60fps 畫質比較

整體來說這就是Mio旗艦機白天畫質的狀況。鏡頭邊緣距離15公尺車牌就無法辨識了,鏡頭中間10公尺車牌就很不清楚了。10公尺大概多少呢?大概就是2.5台車長度。

各位先進可以嘗試看看自己的行車紀錄器白天表現如何。Mio 792D當初裝的時候花了我10張小朋友,這樣的表現真是...
逆光的情況還沒拿出來呢,那更是不忍卒睹...
2018-05-03 16:41 發佈
超低透視率反光隔熱紙???
不然以行車紀錄器表現而言有點恐怖

iem2000 wrote:
超低透視率反光隔熱...(恕刪)


50%陶瓷隔熱膜算低嗎?從車外看算是很透了,路上看到10台有7台不會比這個透。
白天照理來說和隔熱紙無關,再怎麼樣動態ISO都可以開到200甚至更低。如果這樣還是雜訊過高,那就是感光元件的缺陷了。
改天再來個4-5年前8M手機PK Mio 792D,或是拿行動電源直接在車外拍。看看是不是真的無可救藥。

灰翼 wrote:
50%陶瓷隔熱膜算...(恕刪)


不太懂...

要看792是不是無可救藥,不是應該拿其他行車紀錄器來PK嗎? 為甚麼是用手機?

我自己經常用792拍的影片檢舉交通違規,雖不完全滿意,但覺得至少有80分了!
小弟自去年資訊展花了近9張小孩買了792D使用至今,
對它的畫質老實說沒啥好挑剔的,
尤其是夜間畫質。

若是硬要挑骨頭的話,

那大概是要近萬把錢的機器,
畫質設定只有1080p,60偵及30偵,2個選擇。
照相機警告,分不清上下左右道路勒 !!

後來發現錄製檔案之大,真是吃記憶卡的怪獸,有時想找半個月前的檔案,
早被循環過了。

會這樣說,小弟非台中人,也不熟台中道路,
但知道的是,中港交流道周圍,高架/平面交匯多又繁,
是在一個月前在台中大道上被拍的65公里的超速,
印象中,這台792D提出超速警告時,小弟是有留意車行速度的,
但還是被舉發超速了,
想調閱當日的GPS車速記錄查詢時,
才知道,64G卡,大概也只能記錄總計約半天的量,
現在換上128G,設定為30f,還在測試可實際錄多少個小時。

小弟非檢舉達人要求高劃質,用車量頂多一週只有30公里2小時左右,
只要有明確的畫面即可,
之前用過的他牌記錄器,設定720P,32G,記錄總量半個月都沒問題,

小弟不明白的是,
以792D的價格,
難到 、至少 還不足以將正確辨識 高架/平面/順逆 向道路的裝置配上嗎 ?/

另外,機子上有個記錄卡配置的功能選項,
照相/觸發事件 功能小弟我用不到,
是否可以設定成,將所有記錄卡容量配置在行車記錄上呢 ???



strayvet wrote:
不太懂...要看792...(恕刪)


拿舊手機和離開車子比只是要分離兩個因素。

1. 隔熱紙對畫質影響
2. 拿相似體積大小行動裝置來benchmark (如下面提到的方式來比較)

行車紀錄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拿來留存意外發生時的影像,尤其是一定要把車牌記錄下來,檢舉是其次。
要科學一點評比行車紀錄器的良窳,我認為就是看不同情境下影像能清晰記錄下多少距離外的車牌。

我們考慮一下交通部公布的行車安全距離計算方式:

1.以行駛速度計算安全距離

◎ 小型車應與前車至少保持「速度除以2」的距離(單位為公尺)

舉個例子來說,國道駕駛的情境,平均時速100公里狀況,安全距離至少是50公尺。假設旁邊車道未保持安全距離,以一半的距離切入導致後車發生事故,該肇事車輛直接揚長而去。25公尺的距離就是使用者期望行車紀錄器要能記錄到車牌的距離。當然最理想是50公尺內都要能夠清楚。

用台灣的速限標準來衡量每一款行車紀錄器,50公尺滿分,距離越短得分越低,可以設立一套評分機制。另外在不同情境下的測試狀況再進行使用機率的加權。例如晴天30%、夜間市區照明30%、夜間鄉野路燈照明20%、逆光10%、廣角加分10%。

有相對客觀評比才能讓廠商讓產品往對的方向發展,研發和製造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是把錢砸在廣告和社群操作,或是開發出華而不實但最基本紀錄的功能卻不符合使用者期望。

白天15公尺無法清楚紀錄車牌,怎麼看都無法滿足行車紀錄器最基本需求。
灰翼 wrote:
相同路線跑了兩次,...(恕刪)


比較好的路面與天空比例應該是6:4,你的角度偏應該可以再低一點
再者你的玻璃內反光也是個問題
還有每秒60格與每秒30格最大的差異在於動態影響的捕捉
都是1080P
所以要比較的應該是動態效果你卻用截圖拿來比畫質???
現在google很方便,也很多人分享影片,
兩者的差異,我想看那些影片,還比這些"截圖"有參考價值
灰翼 wrote:
拿舊手機和離開車子...(恕刪)


了解您的想法,但我的意思是...
就算比起來手機贏了,但是這些問題是否是存在所有"超廣角"行車紀錄器?
哇林R8 wrote:
比較好的路面與天空...(恕刪)


謝謝提醒,角度還會稍微再調整一下。現在大約是55:45,因為對齊時遠方有建築物,實際離地平線差一點點。

玻璃內反已經是有避光墊的情況,其實肉眼幾乎是看不出避光墊處玻璃有任何反射,把避光墊拆掉會更嚴重。實際上行車紀錄器設計本來就要考慮有一定程度內反光狀況,因為任何小客車都無法避免這個情況。如果因為內反射對錄影的畫質有致命影響,那行車紀錄器設計廠商應該要設計具有遮光罩的物理構造(例如AEB/ ACC鏡頭)來提升競爭力,而不是要客戶自己設法解決內反射問題。

至於這篇比較30fps和60fps的目的不是為了看動態的凍結效果,理論上60fps一定比30fps能夠減少單影格的動態模糊程度。會這比較的出發點是再另一個討論串曾經有板友提到Mio 3分鐘60fps檔案偏小,懷疑bit rate太低,所以我才特別拿兩者靜態畫質比較,看是否60fps設定下有可能60fps影像壓縮比相較30fps更高。因為如果為了減輕動態模糊程度,但反而增加單影格壓縮後失真的程度,那其實不見得60fps設定就一定比較好 (如果一定比較好,那原廠出廠設定也應該是60fps而非30fps,但Mio的出廠設定就是30fps)。

我提供一下兩者20秒影片的bit rate給各位參考一下。

60fps
視訊資料速率: 20052kbps
視訊總位元速率: 20309kbps
音訊位元速率: 257kbps

30fps
視訊資料速率: 17123kbps
視訊總位元速率: 17380kbps
音訊位元速率: 257kbps

單獨以速率的比例來說60fps確實相較30fps低了一些。

strayvet wrote:
了解您的想法,但我...(恕刪)


同意您的想法。如果代價是犧牲紀錄的細節,無法記錄到相同細節程度,那超廣角就不見得一定是優點。
或許雙窄鏡頭合成超過橫幅超過1980像素的寬影像反而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例如GDR190)
Mio廣角鏡頭影像下部分1/4空間是儀錶板,這完全是浪費1/4的像素區域在紀錄無價值影像。
哇林R8 wrote:
比較好的路面與天空...(恕刪)


我先前分享的我的影片, 感覺上半價大陸機也比792D優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_cuz7tAk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ZQAlzaCys

先不論鏡頭品質, 792D的碼率太低是第一個問題
至於甚麼4:6? 可以看看第一個國外的792D的影片, 那個影片顯示出的是WDR有問題(逆光下就全死, 那為什麼需要WDR?)
需要的話, 明日我預計匯出個遠門, 我可以錄一段來看看


但是提升碼綠的話第一個問題就是錄影時間變短(小蟻的錄影, 不用說半個月前, 兩小時前的我都看不到XD, 打算換個128GB來看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