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必須拔下原來的Mio 588(前檔) & Mio518(後檔)[兩台2014服役到現在,很棒!]
結果發現,其實支架裡面的圓球都已變形鬆垮....得再買新支架(原因1)
但也因為隔熱紙得等(原因2).....在等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換紀錄器的念頭
換紀錄器的設定條件:
1.前後鏡頭
2.固定在後照鏡上(想換另一種固定型式)
3.後鏡頭在車外(後鏡頭就不受後檔隔熱紙的影響)
上述條件,大概只有後照鏡型可以用
因為Mio 588 & Mio 518給我很棒的使用體驗
故先找Mio,再找其他品牌..........
看來看去,最後,還是選Mio(品牌眾多,但個人因素可能佔多數....就不撰寫挑選過程了)
既然選定機種,那就是"DIY" OR "廠商協助安裝"這兩種
本身有車輛背景 + 會想搞好一點(EX:不挖洞、防水做好點...之類的) + DCT油都能自己搞了怎不能裝紀錄器?
這些想法下,就開始研究:要裝哪、怎麼拆、怎麼裝........
機器到貨

後鏡頭(鏡頭在車牌第三個英文字上、幾乎與品牌LOGO同平面、支架已經與車牌相觸)


走線:


R750D的GPS天線藏匿地點:

本來就有的AR50更新位置(從車內前檔處改為車外..透光率72%的金屬紙、發射端在副駕駛座下面)

DIY該有的代價跑不掉:

這樣,總共花了三天下班時間(兩天裝機走線、一天澄清B88倒車訊號[需搭一個四腳繼電器連燈泡正極]
目前感覺還不錯,後續會在陸陸續續上傳晚上的影片~~~~~~
20220402_Mio R750D_F_白天下雨_進出國三隧道:

20220402_Mio R750D_R_白天下雨_進出國三隧道:
照片為分享清晰度用....無其他意思與用途

目前感想:後鏡頭位置該有的缺點已有研究,所以大概知道會有甚麼狀況,車內車外各有優缺點,唯一不變的是瞬間清晰度是從Mio588到現在的750D都很滿意~~~~
後續會在分享夜間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