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二、晶片宇宙,算力大爆炸
三、evo 持續進化的次世代平台抗敵致勝
四、gram 世代,一克不放過、一刻不鬆懈的自我要求
五、耳目一新的實機體驗
六、結論
一、前言 |
天下局勢,瞬息萬變,在我們滿心期待全世界因疫苗擴大施打而邁向解封的大好前景,躊躇滿志準備向前衝的時刻,卻碰上變種新冠病毒的滲透入侵,一時風雲變色,全國人民嚴陣以待,自律配合遠距教學、分區分流居家辦公,以防止疫情擴散,在如此危急的情勢轉變下,筆電平板等行動運算平台需求暴增,成了維繫社會正常運作的緊急戰略物資!

▲疫情升溫停班不停學,引爆筆電搶購狂潮! XD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YouTube頻道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身為 3C 產品零組件主流供應鏈龍頭之一的 LG ,當然不會置身事外,提供足夠的後勤補給量能,為身陷危機的抗疫大軍,供應拉長戰線、逆襲致勝的充足彈藥,只要疫苗援軍到位,反攻獲勝指日可待!
這次有幸入選 Mobile01 與 LG 台灣樂金 聯合主辦的 gram 系列 筆電體驗會,雖然接到通知時正巧遇上疫情爆發,但緊急與活動小組成員確認活動照常舉行後,感到非常欣慰,畢竟 LG gram 系列筆電一直是我個人非常憧憬、渴望入手的頂尖輕薄機種之一,
我現在使用的Toshiba C850 Pentium 筆電已經高齡九歲,當初購入價只花了10500元,即使在7-8年前升級了 Kingstone 8G DDR3 記憶體跟 Micron Crucial MX550 256 GB SATA 介面 SSD ,也只花了17000 左右,7-8年前 256GB SSD 要價約5500元,現在已經可以買到讀寫速度 3000MB 以上的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M2. PCI-E 介面 SSD 還找快一千元呢!
▼即將退役的 Toshiba C850,感謝你近十年來的付出,我會讓你光榮退休,安享天年。
- C850 老驥伏櫪,雖然傷痕累累,依然與我並肩作戰,毫無懼色。
- C850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 轉軸斷裂的C850正面
- 轉軸斷裂的C850背面
- 被貓咪抓斷的鍵盤殘骸
這台 C850 雖然規格超爛、效能低下、老態龍鍾、轉軸斷裂,鍵盤失效,即使平日使用頻率不高,但在重要的分享活動文章撰寫中,仍然頭好壯壯扮演唯一且最重要的工具角色,陪我贏得不少豐富獎品,如果只是要文書上網用,簡單的照片 P 圖 、輕量的影片剪輯,這麼低的規格還是堪用的,還好換裝 SSD 獲得的巨大性能提升,讓我的老筆電一路過關斬將撐到現在,8年前 SSD 還不普及時價格高昂,但試用過一次就回不去了#&※§.....
|
不過還好當初砸大錢升級 SSD ,真的是超划算的投資,把錢花在刀口上得到最大回報,絕對不會讓人感到後悔!
令人難以想像如果能夠換成 LG gram 16 Z90P 會是多麼巨大的跳躍式升級,在使用這台頂尖筆電的日子,會是多麼痛快的體驗啊! XD
二、晶片宇宙,算力大爆炸 |

隨著世界局勢的激烈變化,先進晶片的生產製造已經成為左右國家生死命脈的戰略武器,而台積電獨步全球的先進奈米製程,也為台灣築起了科技長城,地位甚至提升到台灣人民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在不斷微縮的奈米工藝進展下,台積電已經將製程技術推進到1奈米試產成功,順利的話有望在2-3年內進入量產,並持續努力在3-5年後挑戰推進至次奈米領域。

▲護國神山台積電。 圖片來源:https://news.xfastest.com/tsmc/70713/tsmc-market-value/

▲台積電試產1奈米製程獲得重大突破。 圖片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5/17/bi-mit/
人類科技的進展速度令人眼花撩亂,大廠間的廝殺對決更是讓人驚心動魄,在一片食指指甲大小的晶片上,濃縮超過一千億個電晶體數量(蘋果 M1 處理器約160億個電晶體),甚至一兆個電晶體指日可待,每個人手上的手機跟筆電都將成為超級電腦的等級,想想五年前、再想想五年後,電腦科技的演變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intel Tiger Lake 晶片實體圖。 圖片來源: intel YouTube頻道
在這樣的態勢下,晶片的演算能力越衝越高,筆電的效能進展讓人感到興奮,目前市場上有三股勢力正在激戰,放話嗆聲、近身肉搏,搶奪未來筆電核心晶片市場的主導權,這三支大軍照佔有率來看,依次為最大的 intel Core 平台、第二大的 AMD Zen 平台、以及咄咄逼人的 Apple M1 平 台,各自的優劣勢也成為消費者選購時比較的重點,在本段內容中我想簡單提出我對這三個平台的淺見,不知道哪一個平台讓你覺得最吸引人?也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不吝賜教!
一、首先是 intel Core 平台: |

▲目前筆電佔有率最高的 intel 推出高階的 evo 平台。 圖片來源: intel YouTube頻道
身為筆電晶片常勝軍的 intel ,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品牌,很多鄉民暱稱他牙膏廠,每年擠一點點擠一點點看了都很想從頭殼小給他巴下去,看看我的破筆電用了9年就知道 intel 擠牙膏的功力有多強?
挾著創始者率先切入市場、累積多年的優勢,擁有制定規格的話語權,每年推出新插槽卻只提升少許效能的習性,累積不少負面聲量,在製程提升的吝嗇摳門程度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搞到現在情勢逆轉被對手壓著打到按在地上磨擦,終於大夢初醒展開反擊,才有了今天架構大翻轉、效能中幅提升的10奈米製程 11代 Core EVO 平台,
一口氣將 PCI-E 4.0 、USB 4.0、Thunderbolt 4 、DisplayPort 1.4、Iris Xe 高效內顯等好料上身的局面,好不容易在今年擠了一大坨牙膏,希望明年在 AMD 與 Apple 夾擊下擠出更大一坨牙膏,有大競爭才有大進步,請讓我這個曾經連手機、平板都買 Atom 平台的 intel 鐵粉扭轉印象、喜極而泣,拜託了!

▲Iris Xe 顯示繪圖晶片,可說是近幾年 intel 擠出的最大一坨牙膏。 XD 圖片來源: intel YouTube頻道
1.intel 11代 Core 平台的優點:
架構大翻新,許多次世代規格終於齊備,11代算是近幾年 Core 核心架構最大的升級,以SuperFin 嶄新電路製程的5倍電壓電容穩定度,組成高效率 willow cove 代號新核心,讓筆電可在不插電的嚴苛電源環境下,依然可以不降頻跑出高效能,卻仍能提供大約8-10小時的實測電池續航力(16Z90P 內建80W/Hours),前述許多 4.0 世代的規格提升,讓11代 EVO 平台成為最近幾年來少數讓人有衝動想換新的機種世代,背負歷史包袱堆疊的相容性雖然是雙面刃,但不可諱言對講究系統穩定性的用戶來說, intel 相對較高的相容性與穩定度還是比較讓人放心一點,驅動程式的更新與維護也比較勤快,但偶爾腦筋打結凸槌的狀況也不少見,愛之深責之切,正面思考才能不斷進步,加油!
- evo 平台優點1 10nm 製程的成熟。
- evo 平台優點2 架構的改進。
- evo 平台優點3 內建顯示單元大幅增強。
2.intel 11代 Core 平台的缺點:
老毛病效能提升幅度較低,雖然相較10代提升不少,單核心效能高但多核心翻船,i7 祖傳4核心8執行緒執行效能相較對手競爭力不足,製程落後對手太多,散熱與功耗不佳、價格偏高都是顯而易見的缺點,希望12代能夠有突破性的改進,期待明年我的筆電滿十週年的汰換新機週期,能夠歡歡喜喜開箱迎接 intel 的嶄新機型!
二、接著是 AMD Zen 平台: |

▲AMD Zen 3 平台LOGO。 圖片來源:AMD 官網
AMD 多年來在筆電市場一直施展不開,規格爛、功耗高、散熱差這些窘境,近幾年在蘇媽領軍下,破釜沉舟銳意革新的翻新架構後,用多核心堆疊的強勁算力完全翻轉形象,尤其轉由台積電的先進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後,算力暴增功耗狂降,表現脫胎換骨,世代轉換乾脆不拖泥帶水,突出的表現吸引眾人追捧,賣到斷貨的熱潮讓 intel 備感壓力,才有11代逆襲反攻的反常表現,牙膏擠爆給好給滿的非典型日常,印證了有競爭才有進步的市場真諦,AMD 也請繼續努力,不斷打爆 intel 我們才有更大坨的牙膏可以享用,有你真好! XD

▲在蘇媽領導下,AMD 引爆晶片算力大戰! 圖片來源: 極客灣 YouTube頻道
1.AMD Zen 平台的優點:
雙拳難敵四手、人多天下無敵,多核心包圍戰術打得對手哀鴻遍野,台積電7奈米先進製程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翻轉 AMD 命運的次世代架構轉換工程,改寫了晶片市場的競爭態勢,也重劃了市場版圖,勢均力敵的戰力讓 AMD 重返榮耀,強大的運算效能讓許多用戶覺醒,逼迫 intel 也得使出渾身解數,投入真正的實力,讓原本一攤死水躺著賺的局面洗牌,真正讓世界迎來嶄新的競逐氣氛!
2.AMD Zen 平台的缺點:
雖然 AMD 重新塑造競爭格局,但恃寵而驕的氣息慢慢出現,沾染了 intel 惱人的擠牙膏習性,效能提升趨緩、架構進步保留,驅動程式表現不佳、周邊連接的規格落後 intel ,USB 4.0 、 Thunderbolt 4 等次世代周邊介面推動消極,若不加緊腳步持續創新,好不容易獲得的領先局面,將被對手逆轉,打回尷尬的落後原形,回歸苦苦追趕的競爭劣勢。
三、最後是 Apple M1 平台: |

▲Apple M1 平台效能驚人,引發晶片超級大戰! 圖片來源:Apple 官網
去年橫空出世的 M1 平台,可說是 Apple 多年來吃夠 intel 擠牙膏苦頭後,反將一軍的最新力作,在 iPhone 平台耕耘多年取得巨大成功後, Apple 乘勝追擊,以 A14Z SoC 仿生晶片為基礎,擴大規模打造了 M1 自主研發處理器 ,一出手就技驚四座的 M1 晶片,強大算力與省電低耗,讓世人見識到 ARM 架構處理器前所未見的性能表現,作為第一波取代 intel 晶片的先遣部隊,強大戰力引爆網路議論,紛紛猜測更強悍的正規軍將會有怎樣的驚人表現?
Apple 按兵不動,苦心練兵的 M1X / M2 晶片(命名未定)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正式發表後會造成甚麼局面,全世界 3C 玩家莫不引領期盼,而競爭對手更是嚴陣以待,晶片大戰一觸即發,戰況激烈精彩可期!
- Apple M1 架構圖
- Apple M1 晶片布局
- Apple M1 晶片實體圖
1.Apple M1 平台的優點:
完全由 Apple 主導的軟硬體生態系,從頭到尾針對自家作業系統,量身打造最佳化晶片架構,和台積電聯軍多年的蘋果帝國,兵強馬壯不可一世,口袋深不見底的現金流,源源挹注台積電和旗下供應鏈的新廠建造,所有頂尖技術與奇特設計一經蘋果採用,立即像病毒擴散擋也擋不住,例如電容式多點觸控徹底翻轉了全球的手機標準、讓滑手機變成新世代文明病,瀏海全螢幕席捲全球市場,何時剪掉瀏海全世界敲碗等待中...
M1 在蘋果家大業大的優勢下,自主研發及採用台積電超先進5奈米製程,讓晶片尺寸及耗電量極小化,蘋果全線產品
採用讓經濟規模極大化,不到一年產量已經破億,滲透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除了 iPhone 電池容量較小續航力優勢不明顯,其他行動平台的電池續航力令人印象深刻,後續推出的高效能專業版晶片,可預期在影片剪輯與數位影像等大數據運算擁有壓倒性優勢,Apple 動見觀瞻、一舉一動勢將深刻牽動 intel 與 AMD ,甚至連高通、聯發科等手機晶片大廠也難以避免,捲入越演越烈的晶片大戰!
2.Apple M1 平台的缺點:
晶片架構轉換期 Apps 的版本相容性需要花時間改寫更新,系統穩定性仍待 Apple 打磨,驅動程式與外掛程式的漏洞容易造成系統崩潰,重灌系統的複雜性與流程仍在摸索期,在 Apple 宣示的二年轉換期中,需耗費大量時間測試偵錯,還有蘋果對硬體與軟體分潤的集權式管控,嚴重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四、晶片的大搶購時代來臨! |
在疫情大爆發居家辦公與遠距教學的風潮下,所有待在家需要用到的電子產品,每一款都洛陽紙貴、水漲船高,去年上市的 PS5 至今一機難求,4K與8K電視轉換潮也推波助瀾,汽車生產大國日本與德國也為車用晶片運籌帷幄,運用國家力量確保貨源,nVidia RTX 30 系列和 AMD Radeon™ RX 6K 系列顯示卡等通通很難買到,手拿現金望卡興嘆的日子將會變成生活日常。
在這樣的狀態下,晶片大搶購的時代才剛開始,在你突發需要購買新機、又能取得產品的當下,不要遲疑立刻下手,先求有再求好,把眼前的問題先解決,只要發揮耐心,目前的困境,在所有人類的合作下,一定能夠廣種疫苗群體免疫,早日走出疫情陰影,重回生活正軌。
|

一、intel 為什麼不怕對手的強力挑戰:
雖然 intel 近年來跌跌撞撞碰上不少挫折,但深厚的科技實力還是讓他守住全球電腦晶片霸主的地位,雖然被譏諷為牙膏廠依然不為所動,端出好料滿滿的 11 代 Core evo 行動運算平台,各家筆電大廠端出的菜色香味四溢,確實也讓消費者食指大動,掏錢買單,究竟 evo 有甚麼魔力,讓 intel 面對 AMD 與 Apple 強力叫陣依然老神在在、腳步穩健按照自己的節奏穿梭行動運算市場,就我的觀察,有三大優勢,讓 intel 仍然拿下全球電腦晶片市場的過半江山:
1.自主晶圓廠的穩定製造量能:
雖然在晶片製程落後對手甚多,但 intel 在全球各大洲廣設製造基地,產銷一條鞭的優勢讓英特爾能夠快速調動產能,隨時供應市場需要,而且長年累積的死忠客群相當龐大,隔三到四代需要升級電腦的用戶數量驚人,尤其全球疫情爆發,居家工作的電腦需求激增, intel 所有工廠即使產能全開依然供不應求,讓研發單位有足夠的利潤挹注,持續進行先進的架構與製程設計,讓公司健康穩定地成長。
2.根底深厚,專利數量獨步全球,擁有主宰地位的規格制定權:
從1971年推出4004晶片開始,intel 就站在歷史的開端,將數位科技的火種點燃,很難想像 從第一代的4004內建2300顆電晶體開始,經過短短五十年的演進,到今天單顆晶片濃縮的電晶體數量已經達到數百億的規模,成長幅度高達一千萬倍,每年電腦晶片的需求量數以十億計,再加上手機、汽車、船舶、家用電器、影音娛樂的設備越來越多元,全球七十億人口,每人使用五種電器,需要的晶片產能就高達350億之譜,更何況很多人可能要用到一二十種數位產品,晶片的需求量更是暴增到令人難以想像,今天的晶片缺貨狂潮,已經讓人感到飢渴異常,到底哪一天可以供貨正常,全球鄉民把碗敲破都等不到答案! XD
- intel 4004 於 1971年發表距今年正好滿50周年
- intel 4004 只有2300個電晶體
- intel 4004 vs Tiger Lake 二千三對決數十億
3.認清事實、開始尋求外援代工製造:
結果 intel 還是找上了台積電分攤產線需求,已經有台積電接獲 intel 6奈米晶片製程大單的消息流出,由於保密協定及全球合縱連橫態勢,在未來幾年這樣的趨勢只會越來越普遍,intel 專注研發,並將自身產能專注投入利潤超高的一百核心起跳的終極高階市場,將大量普及化低利潤產品外包製造,對公司的未來及成長,找到雙贏的平衡點。
二、evo 平台的前瞻性是 intel 的定心丸:
1.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架構更新,以周邊部隊抵擋對手強攻:
- SuperFin 新電路結構 1
- SuperFin 新電路結構 2
- SuperFin 新電路結構,提升5倍充電密度,降低電壓提升效能,不用插電也能極速執行。
- SuperFin 嶄新電路架構讓運算效能穩定提升
- willow cove core 柳樹灣核心
- Tiger Lake 晶片放大圖,美麗的光線反射、豐富色彩標註了科技璀璨的光輝
- Tiger Lake 代號老虎湖
- USB 4.0、Thunderbolt 4、DP 1.4 等快速打擊部隊,守住第一波防線。
- evo 特性一秒喚醒技術
- 晶片宇宙的超級算力,為太空探索提供最大的科技後盾
從第一代 Core i 橫掃全球開始, intel 好整以暇收割市場占有率,最高曾占據八成以上市場,對手太弱讓 intel 志得意滿而放緩腳步,但 AMD 從12核以上的超高核心數量 Zen 世代新架構,PCI-E 4.0 超多系統管線整合的巨量算力,與台積電先進 7奈米製程的低功耗高效能,單位成本驟降讓 AMD 開出破壞性價位,低價高效一舉找到市場突破口,推出效能驚豔世人的新產品,但 intel 對周邊架構的掌控依然滴水不漏,USB 4.0、Thunderbolt 4 、 DP 1.4 、wi-fi 6 等超高速周邊的話語權還是 intel 說了算,這些強大援軍是 AMD 仍然無法突破的專利高牆,因此 intel 在二線陣容的大勝中獲得喘息空間,重整旗鼓醞釀下一波的反攻。
2.intel 突破重圍的新銳部隊 Iris Xe 顯示技術:
- Iris Xe 顯示核心內建 96EU 執行單元,提供比桌電版 32EU 內顯更高的顯示算力
- EU 模組陣列圖
- EU 結構圖
在 evo 平台上戰力最強、表現最驚人的先鋒,就是高效能的 Iris Xe 內建核心顯示技術,i7-1165G7 內建高達96組 EU 強力圖形繪製渲染執行單元,將顯示效能一舉推進到與 nVidia MX350 獨顯平起平坐的地位,讓 intel 得以阻斷 AMD 的步步進逼,雖然 intel 在光跡追蹤技術的高階獨立顯示卡市場仍處於落後局面,但以 Iris Xe 核心為基礎的嶄新架構大規模新款晶片已經箭在弦上,只要在製程微縮技術上獲得突破,intel 吹起反攻的號角,應該是指日可待!
四、gram 世代,一克不放過、一刻不鬆懈的自我要求 |

LG gram 15 在2016年1月於 CES 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全球首發,隨即獲得 CES 頒發創新產品獎,超輕薄 980g 全球最輕量 15.6吋軍用規格筆電,以及超長效電池續航力的極致設計,平地一聲雷在國際市場造成轟動,同年9月正式上市開賣,引發全球搶購風潮,當年更榮獲 2016年度 iF 設計獎金獎及同年度 Red Dot 紅點獎,囊括全球兩大工業產品設計大獎,締造產品設計的傳奇。

到了2021年,過了5年依然炙手可熱,強勁的產品力歷久不衰,持續進化的輕量化工藝仍獨步全球,以不可思議的 1190g 榮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輕薄16吋筆電」!
而大哥 gram 17 則榮獲今年 2021 創新產品獎,延續了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

LG 在 gram 上的設計理念,透過實機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獨到的深厚功夫?
1.毫無贅飾的極簡線條,去除不必要的加工程序與物料浪費,回歸設計初衷,提升視覺純淨度與時尚流行感。
2.採用高科技奈米碳鎂合金,講究材料力學,以精密結構分析打造最高機構強度,達到質輕強韌的設計目標。
3.採用當年度最高規格硬體組件,用頂尖設備提供極致性能,打造最佳使用體驗。
4.極力保留豐富的連接接頭,新舊俱全、兼容並蓄,不須累贅外掛,乾淨俐落。
5.做工細緻優美、收邊仔細用心,用打造頂級工藝品的精神完成製造流程。
6.整合軟硬體溝通介面,縮短操作程序,讓所有設備自動化無縫接軌。
7.檢視舊機缺陷,回應用戶回饋,持續進化推出更完美機種!
五、耳目一新的實機體驗 |
一、那些年曾追過的 LG 產品 |
不管是 3C 玩家,或是對電子產品保持關注的消費大眾來說, 來自韓國的世界級大廠 LG 存在感十足,集團龐大產品線擴及生活許多領域,在我家中曾經買過 LG 22吋電腦螢幕與大容量冰箱以及多款手機,幾年前超夯的 G3 手機超棒的使用介面,例如敲兩下螢幕喚醒與休眠這個印象超深刻的觸控手勢,使用習慣延續到今天改也改不掉,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2吋電腦螢幕因為換裝27吋大螢幕所以送給姪女,使用至今超過十年以上,還沒壞掉姪女仍捨不得換新,冰箱使用近20年還能用但更換耗材已經不划算,非變頻馬達耗電較高所以光榮退休,換機時因為 LG 沒有推出純白色鏡面機種(我是嚴重的白色控)才忍痛更換友商品牌機種,LG 產品品質穩定、質感優異,使用上令人非常安心。
我自己心中的 3C 產品願望清單第一名,就是想買一台 LG G1 65吋新世代高亮度 OLED evo 面板有機自發光 4K 電視,但是家裡 4K 電視已經有2台也沒壞掉,還有一台 4K 投影機投射115吋也頭好壯壯,真正迫切需要換新的,就是前面提到的 Toshiba C850 舊款筆電。

▲我的 3C 產品願望清單第一名,就是採用新世代高亮度 OLED evo 面板的 LG G1 有機自發光 4K 電視。

▲試用期間剛好看到 LG 的空氣清淨機廣告強力播送,於是順手拍下來當作紀念,LG 的空氣清淨機也是許多人採購的首選。
所以這次獲知得到機會試用 16Z90P 真的讓我非常興奮,其實去年差一點買了15吋 gram 10代 Sky Lake 機種 15Z90N-V ,不到4萬的超輕薄大螢幕筆電,但是這款機種沒有我最想要的 Thunderbolt 4 介面,而且記憶體只有8G、固態硬碟也只有 256G,在規格不甚滿意的情況下決定觀望看看,而且也爬文知道 Tiger Lake 世代將會有重大架構更新,直到現在親手試用這款頂尖筆電,真是感到雀躍萬分,開心了好幾天!
二、開箱啦! |
當黑貓把試用機的包裝箱送到家裡的時候,這麼小的箱子著實讓我嚇了一跳,越吹越旺的環保風潮真的是完全回不去了啊! XD

▲筆電已經成為抗疫戰略物資。
▼包裝盒大器低調,完全貫徹環保理念!
- 開箱1 簡潔俐落的純黑包裝盒設計,非常環保又有質感
- 開箱2 保護紙袋上方的拉帶還貼心印上 gram 的 g 標準字,非常用心
- 開箱3 拉開拉帶取出筆電
- 開箱4 保固聲明與簡易說明書
- 開箱5 右側隔層收納充電器組
- 開箱6 65W PD 充電器與分離式電源線
- 開箱7 取出筆電本體,也太輕了吧!
- 開箱8 俐落大方的 A 面設計
- 開箱9 整個包裝盒內容物就這麼多,環保貫徹到底!
▼機身造型非常簡約俐落,消光黑細膩塗裝低調內斂,散發出滿滿的商務風格,我個人相當欣賞這樣的設計語彙,沒有一絲累贅的緊實線條,好看極了!
- gram 正面左側
- gram 正面左側微開
- gram 正面左側全開
- gram 右側全開
- gram 正右側
- gram 螢幕最大開啟角度140度
- gram A 面銘牌
- gram A 面銘牌特寫
- gram 機背
- gram 正面視訊鏡頭,兩邊內建三顆矩陣降噪麥克風
- gram 內斂簡潔的 LOGO 印刷
- gram 機身底部
▼機身 C 面設計簡單俐落,毫無累贅線條,鍵盤鍵程加深至1.65mm,敲打回饋力道Q彈適中,背光鍵帽為白色LED光源三段可調,觸控板面積夠大,按壓反應靈敏柔順,整體使用質感令人滿意。
- gram 鍵程深度 1.65mm
- gram 鍵帽按壓回彈力道Q彈,手感優異
- gram 防指紋塗層測試
- gram 防指紋塗層有效防止指紋的沾染
- gram 觸控板尺寸比較圖,跟螢幕同步採用16:10比例,按壓回彈力道適中柔順
- 三轉軸中央強化轉軸增加結構強度,分散螢幕應力,防止轉軸斷裂
- 中央三轉軸全景
- gram 右側置手處的 evo 認證貼紙
- gram 左側置手處的 gram 標準字樣,簡單有型
- 機身左側 HDMI 輸出埠
- 機身左側雙 Thunderbolt 4 輸出入埠
- 機身左側 3.5mm 耳麥孔
- 機身右側電腦鎖孔
- 機身右側雙 USB 3.1插槽
- 機身右側MicoSD 卡插槽
▼機身兩側共配置7組連接介面,與1組實體防盜鎖孔裝置,周邊裝置的相容性與彈性非常大,幾乎完全不需要集線器就能隨興安裝任何設備,便利性、經濟性與安全性可說完全免煩惱。
- gram 8字電源接頭
- gram 充電器8字電源母座,輸出功率65W
- gram 充電器全家福,機身接頭為 USB Type-C 規格
- 65W GaN 充電器可順暢充電,支援新世代的 PD 充電協定
- Thunderbolt 4 的 Type-C 支援最高 100W PD 充電協定
- Thunderbolt 4 的 Type-C 支援最高2台 4K 螢幕,及 HDMI 等豐富介面
- 支援體積小巧的 GaN 氮化鎵充電器 PD 協定充電,使用彈性大增
- 保留 MicroSD 插槽可插大容量記憶卡
- 保留 USB 3.1 插槽可插舊款隨身碟
▼螢幕轉軸機構的配重與阻尼經過細心調校,單手開合輕鬆順暢不會晃動翹孤輪,開啟到位後瞬間喚醒系統, evo 平台的即速反映,使用回饋令人非常愉快!
▼LG gram 16Z90P 只有1190克的重量,用二根手指即可輕鬆舉起毫無壓力。
▼LG 針對 gram 的規格特性,深度優化系統設定平台,細心調校操作程序,整台筆電隨心所欲任你揮灑。

▲電腦系統資訊清楚明白,11代 i7-1165G7,16G DDR4X-4266滿血版記憶體,1TB PCI-E M2. 固態硬碟,Windows 10 64位元家用版,intel evo 平台頂規配置,任何繁重工作輕鬆自在游刃有餘。

▲現代電腦的效能已經快到一定程度,許多時候測試數字漂亮但使用起來幾乎無感,所以我對跑分已經不再熱衷,但看看 SSD 的高效數據也是頗為療癒,不知道下一代有沒有機會衝破7000MB/s? XD

▲充電速率平穩不求快充,約三個小時半可以把電充飽,可以有效保護電池,延長使用壽命。

▲LG 控制中心可以集中管控系統的各項狀況,讓你一目瞭然輕鬆愉快。

▲LG 更新中心可以集中監管系統更新的排程與紀錄,條理分明井然有序。
▼LG 致力於整合軟硬體溝通介面,推出新奇有趣的 Virtoo by LG App ,將手機與筆電無縫接軌,簡化操作程序,讓使用更加直覺人性化。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1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2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3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4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5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6
- Virtoo by LG 筆電端設定 7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1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2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3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4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5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6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7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8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9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10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11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12
- Virtoo by LG 手機端設定 13
▼Virtoo by LG 手機映射同步機能,設定簡單直覺,依照系統安裝指示一步步操作完成,即可完成手機與筆電的鏡射連線,低延遲反應迅速,操作體驗新奇有趣。
開箱最後不能免俗把特性規格等詳細數據,從官網節錄在本章最後,有興趣參考的網友就不用再去官網或 Google 搜尋啦:
★★特色★★
● 16:10 WQXGA (2560 x 1600) IPS 顯示器,DCI-P3 99% 廣色域專業螢幕。
● 電池容量 80Wh 全日理想值22小時電池使用時間。
● 白色背光鍵盤,1.65mm鍵程,軟Q柔韌的敲擊體驗。
● 採用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獲 Intel® Evo™ 平台驗證,強效迅速反應能力。
● Thunderbolt™ 4 充電、傳輸、顯示整合為一,高達40GB的超高傳輸速率。
● 峰值5W 的立體聲雙揚聲器,DTS: X Ultra 認證沉浸式音效技術。
● 通過 MIL-STD-810G 七項軍規測試,經認證實驗室檢驗通過的極高耐用度。
◆◆規格◆◆
● 產品尺寸:355.9 X 243.4 X 16.8 mm
● 產品重量:1,190g
● 產品顏色:黑(i7處理器)
● 預設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64BIT)
● CPU: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 i7-1165G7
● GPU:intel® Iris® Xe 顯示晶片
● 硬碟 / 硬碟擴充插槽:1TB M.2(NVME) / Dual SSD slots
● 記憶體 / 記憶體充插槽:16G LPDDR4X(4266 MHz, on board)
● 螢幕尺寸:16 吋 WQXGA IPS
● 解析度:2560X1600
● 色域:DCI-P3 99%
● I/O 埠:Thunderbolt 4 (X2) / USB 3.2 Gen2x1 (X2) / HDMI / 耳機孔 / Micro SD
● WLAN:Intel Wi-Fi 6 AX201
● 藍芽:BT 5.1
● 鍵盤有數字鍵:有 (白色背光)
● 材質:奈米碳鎂合金
● 保固:2 年
六、結論 |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世界秩序,確診人數節節高升、死亡人數駭人高漲,蔓延至今更徹底改變整個世界,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往日可隨心所欲旅行移動的日子,每年更新疫苗版本將成為生活日常,狂按 F5 搶購 3C 電腦產品跟日常生活物資也變成可怕的夢魘, PS5 、Switch、RTX 30 系列獨顯、筆電、環繞擴大機、甚至到特斯拉 Model 3 等各款電動車,這些依賴晶片很深的產品,下訂之後都要等待半年甚至更久才能交機,價格也水漲船高有錢都買不到!
得益於 intel 自主晶圓廠供貨充足的優勢,今天我們只要預算足夠,想入手 LG gram 16Z90P 將不會碰到供貨短缺、望機興嘆的困擾,光是買得到就足以讓人開心不已了,況且嶄新的架構與充足的算力,不管是什樣的工作內容,都能夠給你充足的運算能量,以我自己而言,主要的工作項目是平面設計跟美術繪圖為主,
這麼一來 LG gram 16Z90P 的 IPS 技術 DCI-P3 99% 廣色域、2560X1600 2K 解析度的螢幕就顯得至為關鍵,也是 16Z90P 除了超輕薄外,最吸引我的特色之一,而且影片剪輯跟照片合成不可避免會產生巨量的影片素材,累積數百 TB 容量的巨量影片,即使內建 1TB 的 SSD 固態硬碟,仍然是捉襟見肘、杯水車薪,讓人容量焦慮爆發啊!
要解決容量破表的困境,最佳解方就是 Thunderbolt 4,這個超高傳輸率、功能包山包海的先進介面了,尤其補完 Thunderbolt 3 只支援一台 4K 螢幕、PCI-E 與 USB 3.2 傳輸率因管線不足只有20Gbps 的限流問題,還有與新規協定尚未支援的缺點,解放表面上40Gbps 巨量傳輸率看得到吃不到的窘境,可以更靈活調度顯示器與儲存陣列的傳輸頻寬,打通塞住半條命的數位血路,得到真正的極速快感!
▼LG 針對專業市場推出的 32UL950-W Thunderbolt 3 專業顯示器,可靈活運用 Thunderbolt 技術的優勢,為設計公司與電影工業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 LG 32UL950-W Thunderbolt 3 專業顯示器
- LG 32UL950-W 專業剪輯應用實例
- LG 32UL950-W Thunderbolt 3 直接連結
- LG 32UL950-W Thunderbolt 3 菊鏈式直連雙螢幕
這也是我去年放棄入手配置規格仍有些不足的 Thunderbolt 3 的 15Z90N-V 的最大原因,而今年 16Z90P 解決了這個缺憾,讓人荷包君快要檔不住了。XD
因為我是沒有玩遊戲需求的用戶,所以 Iris Xe 內顯對我而言就是非常夠用的等級了,況且針對設計業軟體龍頭 Adobe 旗下軟體量身打造最佳化設定,因此跑這些應用可說是虎虎生風不在話下,綜合這個平台的許多特性,我覺得 evo 認證筆電真的是為設計而生,為了美學而舞,完完全全是我的菜啊,布拉佛!
而 Thunderbolt 4 還可以支援外接顯卡,如果突然有案子需要光跡追蹤等級的顯卡需求,只要調度一組 Thunderbolt 4 外接盒,加上一片夠力的顯卡,起碼可以逼出八九成的功力,這樣一來,進可攻、退可守,是不是非常痛快?
▼Thunderbolt 3 介面顯卡、硬碟陣列等高階外接盒,勢必需要跟隨 evo 平台的腳步,盡快更新為 Thunderbolt 4 新世代完整規格以符合市場期待。
- Thunderbolt 3 顯卡外接盒,可擴充具光跡追蹤技術之旗艦級獨顯
- Thunderbolt 3 外接陣列可擴充海量儲存空間
一講到這裡我都想要衝出去買一台16Z90P了 XD,只可惜現在很多案子都暫停了,只能望天興嘆!!!

▲Thunderbolt 4 可以說補完了 Thunderbolt 3 單條腿的缺陷,讓你具備強健的雙腿,要跑要跳無限自由,這也是 intel 為何面對 AMD 的節節進逼,有信心發動反擊的關鍵因素,跟 Iris Xe 顯示技術並稱 evo 平台的兩大戰神!
今年的 16Z90P 用製程優化、規格躍升、螢幕更大更美、算力更強更猛、電力更夠更長,全面進化的體質不愧 evo 這面旗號 ,也為你未來的需求做好準備,要擴充大容量磁碟陣列、外接顯示卡,都能在疫情解封供應回歸正常後,照預算下手執行,這一代的 gram ,不僅強大更面面俱到,等你下定決策、做好部署,它將隨時跟進,成為你最有力的幫手。
- 毅力號火星探測車 圖片來源: NASA
-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 圖片來源: NASA
- 祝融號火星車示意圖 圖片來源:iGargedPro
眼前的疫情也許會暫時影響我們的生活,但這些磨難都不會阻礙人類向前進化的決心,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和機智號火星直升機,以及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都已經排除萬難登陸火星,在火星地表展開搜尋外星生命的旅程,也為人類累積科技能量,做好殖民外星的準備,而這些太空探險的背後,都需要更強大的晶片作為後盾,
今年的疫情只是人類認清危機本質的開始,將來一定有更險惡的病毒、更毀滅性的彗星來襲,只有我們更加自律、加快技術進步的腳步,一點一滴累積,我相信在二十年、三十年後,我們的子孫將具備更強的能力、更大的勇氣,登上太空船,展開偉大的冒險旅程,
而最幸運的是,我可以在世界降載的此刻,用 LG gram 16Z90P 這台全能筆電,完成這篇分享文章,見證我們在世界危急的時刻,一起合作待在家裡對抗疫情的歷史,感謝天!
「本文係參加【LG gram 輕贏隨型、極輕感受與卓越效能滿足你全方位的行動力!】體驗活動所撰寫之文章」。
在此跟所有 Mobile01 網友們分享個人體驗感受,
請大家不吝留言賜教,
疫情嚴重,希望大家注意防疫,保護自身健康,
謝謝大家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