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已開賣的 DJI Osmo 360 在幾天前也來到了吉姆的手上,終於有機會好好來體驗這款 360 全景相機的能耐了!話說這不僅是 DJI 全景相機的首作,更是全景相機之中難得一見的的 1 英吋機種,但它其實是廣義的 1 英吋,實則是前後兩片正方形的 1/1.1 吋方形 CMOS,感測器利用率提升 25%,能拍攝最高 8K 50p 的全景影片。
在此之前 1 吋全景相機,則是由 Insta360 One RS 1英吋全景套裝稱霸三年之久,但「成也模組化、敗也模組化」,螢幕小導致操控體驗不佳、續航力不足、不支援裸機下水,這也讓該產品叫好不叫座。DJI Osmo 360 雖然是首次跨足 360 全景相機領域,不過在空拍界與運動相機界早已是赫赫有名,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Osmo 360 這次自然是有備而來的!
/// DJI Osmo 360 外觀及特色介紹

雖然前兩次已經介紹過 DJI Osmo 360 的外型,但這次實際體驗了比較長的時間,感受也多了一些。首先 DJI Osmo 360 的造型方正容易拿取,表面類似磨砂的質感不僅好抓取也不容易留髒汙,通過 IP68 防水測試支援裸機 10 公尺防水;體積:61 x 36.3 x 81(mm)、重量則是 183 公克,攜帶性跟自家的 Action 5 Pro 差不多,機身正面會有狀態燈號作為提示,待機會顯示綠燈 / 錄影就會顯示紅燈。

不論哪種品牌 360 全景相機最怕的就是鏡頭刮傷,幾個月前推出的 X5 提供便利的鏡頭 DIY 更換設計的確很聰明,不僅省時也省錢!DJI Osmo 360 雖然無法 DIY 更換,不過官方同樣強調其具備基本的抗光能力,如果真的不小心刮傷還是得送回原廠處理,印象單顆更換約 800 多元,花費似乎比 X5 的 DIY 工具包便宜一點,但就是得多花上時間成本。
- 相機保護袋
- 絨布內裡
- 鏡頭保護膠
- 妥善保護
為了呵護 DJI Osmo 360 的雙魚眼鏡頭,吉姆這次收到的暢拍套裝內亦附上了兩種保護配件,一個是「相機保護袋」內植絨毛可妥善保護機身及鏡頭,另一個則是「鏡頭保護膠套」,材質偏硬單手不易卸下,但就只能保護鏡頭...機背螢幕如果有貼上鋼化膜的話就免煩惱了!

過去吉姆最常用來拍影片的器材,首先就是 OP3 其次才是 X5,畢竟 OP3 的穩定性及畫質有目共睹,特別是微光環境也能勝任,平面影片處理上也比 360 影片有效率;X5 的主要用途放在單人單機的作業情境,紀錄自己工作的側拍畫面為大宗,但遇到沒有自然光的攝影棚就糗了,畢竟感光元件尺寸僅 1/1.28 吋,細節的保留有限...先天條件就是不如 OP3 這也沒輒。

DJI Osmo 360 的出現讓我重拾希望,或許以後的日夜景拍攝都能倚賴它了,畢竟它配備前後兩顆「1/1.1 英吋方形 CMOS」/ 光圈 f/1.9,感測器利用率提升 25%,畫質顯著提升之餘還更加省電,這也是客製化 CMOS 的優勢所在,DJI 這招真的是夠霸氣!最高可拍攝原生 8K 50p 全景影片、5K 60P 平面影片與 120MP 全景照片。

DJI Osmo 360 讓我感到惋惜的項目之一就屬機背螢幕,維持運動攝影機的橫式而非大眾熟悉的直式螢幕,雖然亮度高達 800 尼特,但螢幕尺寸僅 2.0 吋,不論是操控或檢視成像都不是那麼友善,甚至容易出現誤觸的情況,儘管 X5 的螢幕不過 2.5 吋,但這 0.5 吋的差異就很大了。
螢幕下方的左鍵預設就是拍攝鍵,右鍵預設是前換前後鏡頭;如果是在關機狀態下,左鍵預設為 360 模式的 Snapshot,右鍵預設則是單鏡頭模式的 Snapshot,可自定義的功能有限,不若 X5 那樣豐富。眼尖的你看到這裡或許有發現 DJI Osmo 360 共計有五顆麥克風,包括正面兩顆、機頂兩顆加上機背單顆,藉此滿足全方為的收音效果。
- 電源開關/喇叭
- 傳輸埠/PD快充
機身左側可以看到電源開關的按鍵,至於 DJI Osmo 360 的冷開機速度超快,不到 3 秒即可進入工作狀態,至於喇叭的聲音還挺大的,側蓋打開後可以看到 Type-C 的傳輸埠,同時也是 PD 快充的插槽,約 20 多分鐘就能充至 80% 左右的電量。
- 右側外蓋
- 電池/記憶卡槽
電池/記憶卡槽的開啟方式比較特別,需要兩段解鎖,打開可以看到防水防塵膠條,電池型號與 Action 5 Pro 所用的耐低溫增強續航電池相同,容量來到 1950 mah 續航最高可錄製 8K/30fps 全景影片達 100 分鐘 / 6K/24fps 全景影片達 190 分鐘。除了內建 128GB 儲存(可用儲存:105GB)之外,還可透過 microSD 卡插槽擴充,最大支援到 1TB 的microSDXC。

暢拍套裝附上的「多功能電池收納盒 2」這配件與前幾代的版本相同,能收納三顆電池和三張 MicroSD 卡,可為三顆電池進行智慧型快充,亦可搭配電池為手機等其它裝置反向供電,不過輸出為其它裝置充電時並不支援 PD 快充唷!
- 單鏡頭自拍
- 底部支援充電
- 可調節快拆轉接元件
全景相機主打就是自由取景,因此握持及拍攝角度幾乎不受限,只需要搭配一根自拍桿就能搞定,不過當你有單鏡頭自拍需求時,拍攝及握持角度就容易受到侷限;因此 DJI 很聰明的在「可調節快拆轉接元件」設計一個轉軸,按下後便可改變取景姿態,自拍時能握得更輕鬆同時又能透過螢幕掌握構圖。
- 搭配 Mic Mini
- 可直連 Mic 2 與 Mic Mini
DJI Osmo 360 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可直連 DJI Mic2 與 DJI Mic Mini,而且可以一對二使用,如果有訪談需求的話可直接派上用場,而且我發現另一個有趣的點就是,不僅可透過麥克風上的「連接鍵」作為遙控拍攝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語音控制的來源,這似乎比手勢控制更保險且辨識度還挺高的。

未來我應該會改用這組合來記錄工作,若要搭棚燈作業時還是得拿下來就是了...



- 正面
- 機背
- 機底
- 側面
本篇將帶來 DJI Osmo 360 與 Insta360 X5 的較量,因此就先來看看雙機外觀的差異,造型各有利弊不過早已熟悉 Insta360 直式螢幕的同學,可能需要點時間去適應; DJI Osmo 360 的底部面積大且造型方正,可以很放心的立在桌面上並進行充電,X5 我可就沒那麼有把握了。
/// Osmo 360 vs. X5|寫在 PK 之前...

Insta360 X5 在月中才帶來夏日大更新,想不到在七月底又敲敲推出最新韌體「v1.4.2」,吉姆以下就是雙機最新韌體的對決,X5 更新後最特別的就是機身直接加入「影調增強」的選項,這在過去僅能透過軟體疊加的「美化功能」,現在直接配備在機內,主要目的就是輕微提升銳利杜、對比度及飽和度,看來是想藉此手段來加分!?吉姆接著就直接測給你看!
- 開機速度|至於開機速度 Osmo 360 真的是夠快!冷開機到螢幕出現只花 2 秒,如果是暖開機僅需 1 秒不到,反觀 X5 冷開機到螢幕顯示約 4 秒,暖開機則是 1.5 秒。
- 全景照片寫入時間|過去用 X5 讓我覺得需要改善的還有全景照片的寫入時間,X5 寫入 72MP(HDR 關)的全景照片需 9 秒,但 Osmo 360 寫入 120MP(無 HDR)僅花了 5 秒,而且均是寫入插入式記憶卡唷!
- 8K 連續錄影時間|我想大家更在乎 Osmo 360 在 8K 50p 畫質下的連續錄影時間,在 32℃ 的戶外環境下(有屋簷),Osmo 360 約 22 分鐘多就出現過熱強制關機,觸發保護機制的溫度目測是 53℃;至於 X5 的畫質為 8K 30p,撐到將近 44 分鐘才出現過熱強制關機,觸發保護機制的溫度目測是 57℃。體積越小越不利於被動散熱,我想 Osmo 360 的問題就出在這吧?!不過如果在邊走邊用的環境,有撞風的情況下表現或許會更好也說不定。
/// Osmo 360 vs. X5|日間 - 8K 全景拍攝
以上有日間人像、風景的比較,Osmo 360 的最高畫質為 8K 50p,它在全畫質下都支援 HDR,X5 的最高畫質則是 8K 30p 且不支援 HDR,畢竟是全景相機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選擇降畫質作業,因此本篇的比較與測試都是以 8K 為主。
影片中可以特別留意天空雲層的亮度階調,還有室內有自然光時的亮度差異,再來某些場景展看之下會認為 X5 比較銳利但又不夠自然,而這就是軟體硬拉的結果,X5 的預設對比度過高也會讓人物看起來不是那麼討喜,再來少了 HDR 的救援 X5 人像在背光時明顯居下風,臉會顯得黑黑髒髒,這也是過去我自己不曾注意到的。
/// Osmo 360 vs. X5|夜間 - 8K 30p 全景拍攝
微光下的全景攝影表現絕對是雙機比較的重頭戲,Osmo 360 針對微光提供了「超級夜景」,X5 則是提供了「PureVideo」。影片中首先比較的是「標準」全景錄製下的夜拍表現,可以看到 Osmo 360 在光圈 f/1.9 加上雙 1/1.1 吋 CMOS 的條件下,亮度明顯優於 X5 特別是越暗的情境那個差異越大;再來「超級夜景 / PureVideo」分別開啟後,雙機在相同微光環境下的差異反而變小,看來 X5 的「影調增強」功能真有其妙用。
/// Osmo 360 vs. X5|日間 - 單鏡頭拍攝
Osmo 360 單鏡頭的最高畫質支援到 5K 60p(4:3),X5 則僅支援到 4K 60p(16:9),而 4:3 的優勢就在於後續想做成直式影片時,裁成 9:16 也比較有餘裕,我個人比較中意 Osmo 360 的直出調性,整體看上去比較舒服,像是 X5 的木質地板就因為「影調增強」的緣故讓線條及暗部顯得更深,反而破壞了協調性。
/// Osmo 360 vs. X5|夜間 - 單鏡頭拍攝
Osmo 360 在單鏡頭項目上還是留了一手,那就是少了「超級夜景」這功能,反觀 X5 在單鏡頭模式下還是能開啟「PureVideo」,但別以為這樣 Osmo 360 就會認輸唷?!在同樣微光環境下 Osmo 360 還是能帶來滿滿的影像細節,不過 X5 在「影調增強」的輔助下景色的輪廓線條會比較深,但色階及亮部的過渡就不如 Osmo 360 了。
/// Osmo 360 vs. X5|人聲收音比較
Osmo 360 選單中並沒有針對「人聲」增強的選項,我這裡就用「智能」降噪作為首選,而 X5 提供了「智慧人聲增強」模式,影片中比較出 X5 的人聲收音明顯優於 Osmo 360,同時 X5 的環境噪音也有明顯下降,如果你是 Osmo 360 的準用戶且特別重視人聲的收音表現,吉姆建議直上 Vlog 套裝,因為包含了一組 Mic Mini 發射器在內。
/// Osmo 360|偽空拍
搭配 DJI 原廠的 2.5m 超長自拍桿就能做出偽空拍的效果,前提是取景時自拍桿可以盡可能上下左右擺動,有劃過建築、高樹的話會更逼真,但重點還是要搭配事後軟體的運鏡選擇,透過「關鍵幀」來旋轉畫面營造無人機轉身繞飛的動作也是小技巧之一。畫面中可以看到地面上有長長自拍桿的影子,若要舉這個 2.5m 自拍桿我也只敢選在人少的場合,實在太高調了...
/// Osmo 360|運動延時
運動延時就是縮時攝影,360 全景模式下的最高畫質支援到 8K 30p,但也沒其它畫質可以選就是了,同時也沒有單鏡頭模式,拍攝前可自訂間隔時間與拍攝長度,拍完需要再透過 DJI Studio 或 DJI Mimo 來重新構圖,未來若能支援單鏡頭模式我想樂趣會更多。
/// Osmo 360 |降噪:關 vs. 強 vs. Mic Mini
吉姆選在車水馬龍的天橋來測試 Osmo 360 的降噪效果,內建的降噪功能有「關 / 標準 /強」這三種,吉姆直接就用「關 / 強」來進行比較,我發現它對於人聲的收音似乎不會特別強化,降噪的果也有限,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建議還是加購單顆或整組的 Mic Mini 會有比較理想的收音品質。
當自拍桿延伸到 1.2m 時對人聲收音也會有部分的影響,這裡就來單純比較 Osmo 360 在戶外遠距離收音與搭配 DJI Mic 2 的收音差異,有搭藍牙麥克風真的有差!
/// Osmo 360 |時空凝固 6K 120P
Osmo 搭配「時空凝固旋轉手把」切換到全景模式中的「時空凝固」,就能營造出 Insta360 的「子彈時間」效果,錄製當下的畫質最高 6K 120p,但有趣的是輸出後的幀率不僅維持 120fps 還是慢動作,因此可以再透過其它剪輯軟體降成 30fps 播放,這樣凝結的效果會更突出。
/// Osmo 360 |自拍模式 4K 60P
Osmo 360 的「自拍模式」僅有 4K 60P 單一畫質可錄製,錄製時的比例為 4:3,事後可透過 Mimo 重新選擇比例,但就是從 4:3 再去裁成 16:9 或 1:1 這樣;這模式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事後取景,用途介於全景與平面影片之間,它與平面影片最大的差異就是自拍桿同樣能「隱形」,不過還是得透過 DJI Studio 或 DJI Mimo 輸出就是了。
/// Osmo 360 |D-LogM vs. 普通色彩
DJI Osmo 360 的色彩模式僅有兩種,分別是「普通 10-bit」與「D-Log M 10-bit」,用戶可透過 DJI Studio 或 DJI Mimo 一鍵還原 D-Log 的色調,但我覺得還原後的色調有點過濃過重,建議可以多利用軟體內建的豐富濾鏡及參數加以調整,藉此達到理想的效果。
/// Osmo 360|一般廣角與及極廣角的視角差異
DJI Osmo 360 的單鏡頭也相當有看頭!在標準廣角的設定下最高可錄製 5K 60p(4:3)影片,解析度甚至高過自家的 OA5 Pro,這項目要比較的就是「極廣角」與「一般廣角」的視角差異,前者的等效焦距來到 6mm 且最高畫質為 4K 120p,「一般廣角」開增穩後的等效焦距為 15mm。
以上比較時~自拍桿長度不變僅切換拍攝模式,可以明顯看出視角的變化,「極廣角」模式可容納的畫面資訊真的很驚人,如果你對 360 後製不是那麼嫻熟的話,戶外記錄或許也可以先從「極廣角」開始玩,畢竟這視角應該沒有其它運動攝影機可企及。
/// DJI Osmo 360 使用心得與結語

DJI Osmo 360 儘管是 DJI 的全新嘗試,不過硬體規格敢給、價格又夠漂亮,上市能開出紅盤也是理所當然!光是標準套裝 Osmo 360 的配備更多還比 X5 便宜了 2.5K,再來 Osmo 360 的暢拍套裝售價幾乎等同 X5 的入門套裝,但配件卻是給好給滿,如果你是全景相機的新手小白,想必也是選俗又大碗的吧?!

機內收音、特別是人聲的部分可說是 Osmo 360 的罩門,再來降噪的效果也有限,如果你習慣現場收 vo 的話,強烈建議直接入手 Vlog 套裝;若你本來就有 OP3 全能套裝的話,就可以沿用 DJI Mic 2 來配對使用,這也是 DJI 生態系的優勢。
DJI Osmo 360 的硬體規格基本上已經是坐一望二了,不過 DJI Mimo 與 DJI Studio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首先 Mimo 連基本的自拍或前進視角都無法自動辨識,連人物都要手動拉框去選取,且識別率有待加強了...不然就得倚賴關鍵幀一步步慢慢拉。
再來 DJI Studio 的功能與 Mimo 幾乎齊平,但電腦版輸出影片的速度真的超慢,同部影片在 DJI Studio 可能需要輸出 30 分鐘,但 DJI Mimo 可能 5 分鐘不到就搞定,所以我會建議從編輯到輸出都由 DJI Mimo 處理會比較妥當。

在 1/1.1 吋方形 CMOS 的加持下,DJI Osmo 360 的日夜間畫質真的是有目共睹,光是基礎的普通色彩就擁有 10-bit 色深,如果有調色需求的話也可用 D-Log M 來拍攝。在大感光元件的幫助下所帶來的細節與豐富的色階,從實拍影片及 PK 單元中都可以看出 DJI Osmo 360 的優勢所在;開啟「超級夜景」模式後能讓 Osmo 360 更從容的在微光環境下作業,誰說全景相機只能當白天機來用?!未來取代傳統運動攝影機也不無可能唷!
值得讚賞的部份:
◎ 日夜間所能保留的 8K 全景影像細節豐富,微光環境下同樣如此
◎ 機身輕巧好握且好攜帶,底部支援續航延長桿直接充電
◎ 整體續航力還不錯且支援 PD 快充
◎ 單鏡頭支援等效 6mm 的極廣角,畫質最高 4K 120p
◎ DJI 生態完整,不論是麥克風或電池都有共用的選擇
◎ 內建 105GB 的可用儲存空間,不用怕忘記帶記憶卡出門
可以改進的部份:
◎ 機背螢幕尺寸僅 2 吋容易誤觸,且非直式操作不夠友善
◎ DJI Mimo APP 的介面完整度有待加強,例如要鎖定主人都不是那麼準確
◎ DJI Studio 轉出平面影片的效率過低
◎ 人聲的收音品質及降風噪的效果普普
◎ 8K 50p 的連續錄影時間不夠長,約 22 分鐘就會觸發過熱關機

這幾天一直陷入轉檔地獄中,電腦轉完~手機接著轉!過去頂多一年測一台全景相機,想不到 DJI 現在也下海了,最重要的是要感謝「神剪輯 Monica」的加班支援,不然那麼多影片要分批上傳真的會讓人眼花繚亂,重點是要有 A/B 組的比較大家才看得明白,希望近期別再有全景相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