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2172ce95de1836cba2c1eba494ca5d4c.jpg)
這次要開箱的是於月初購買的DJI Osmo Action
網路上大家都已經做過其他開箱與規格實測
以及與Gopro Hero 7 Black、Sony RX0II、Sony FDR-X3000R的比較了
只能說每個產品各有千秋
所以本篇的重點在於大疆在這次產品上的設計細節
以及其他我所選用的副場周邊
[原廠相關]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646aa28147341633f7c3ed166e158590.jpg)
本體的部分,旋轉式保護鏡易於快速拆裝、正面散熱孔、背部觸控螢幕
每個規格都是衝著Gopro Hero 7 Black的痛點切入
正面螢幕則是切準Vlog需求劍指RX0II
側面的充電蓋可以拆除
蓋子下面白色的是防水膠圈
可以看到上面是Type-C充電孔
實際測試是支援邊充邊錄
下面則是Micro SD插槽最高支援256GB UHS-I高速記憶卡
因此我選擇搭配Samsung EVO Plus 256GB
既有UHS-I(U3/C10)讀取100MB/s、寫入90MB/S
又有防水、耐插拔、耐高低溫、抗X光、抗磁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6f1875a895c22d4e6ebcff02cde21c70.jpg)
唯一可惜的是如果你是Vlog使用需要高品質收音
他沒辦法像RX0II一樣又接遙控手柄又接麥克風
就只有一個Type-C
使用時須要像上圖一樣拔掉防水保護蓋後裝上保護殼
再用Type-C轉3.5mm接上你的外接式麥克風
跟RX0II一樣的點是在這種Vlog的拍攝狀況下一般是不需考慮防水性
才會在連接埠的部分做如此大膽的規劃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11f1449448c4e5e4ca979f5102a87fee.jpg)
另外我有購買三件式玻璃保護貼
鏡頭保護蓋、前置螢幕跟觸控螢幕都有貼
而原廠保護殼原本安裝後在內緣跟觸控螢幕之間有大約1mm間隙
貼完保護貼後剛剛好可以補滿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b61cbe720c18a35b95da576fb6a15faf.jpg)
保護殼扣具上的透光楔
讓原本機身上的指示燈在安裝後一樣可以顯示在保護殼上
非常用心的小巧思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abb54207ff36306e5b1a962a2fbe27a8.jpg)
保護殼也有針對他自己的旋轉式保護蓋特別加大開孔
但實際拆裝上仍然稍嫌卡手
拆裝時會需要將機身旋轉一點點
鏡頭朝開孔處較為容易拆裝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dca72ae86c38f223b1a9b3c1e33d4748.jpg)
旋轉式底座在安裝上也較Gopro系列來的更為直覺
不過目前也因為Gopro在市場已經征戰多年
大多數的副場扣具也都是參照Gopro直推式設計
未來能夠看到副場漸漸使用DJI設計也說不定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477101478280661086f0d2956df2828c.jpg)
原廠的電池收納盒也別具巧思的加入了記憶卡收納槽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34c437af38045c2ed28b09b428bde08f.jpg)
原廠弧面底座的通病
就是安裝在全罩式安全帽時
因為安全帽本身有時候在下巴段設計為內凹
又有塑料通風口
因此黏在安全帽頂部(以不影響鏡片開闔為前提)
以及側邊才是弧面底座較為適合的位置
我則是在底座下方多墊了幾層3M VHB工業用膠
[副場相關]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f66903f1a75cda15bc6cbaae845538fe.jpg)
DJI因為希望直接切入市場
因此在扣具的螺絲鎖扣直接使用Gopro的規格
一來原Gopro用戶在升級時不用擔心周邊重新購買問題
二來像我這樣的新用戶也能夠很輕鬆地將自己想要的周邊備齊
副場配件我選擇TELESIN的背帶組(皆為單購)
一共有頭帶、胸背帶、手腕帶及安全帽下巴固定器
頭帶有保護殼鎖點及螺桿無須扣具
胸背帶內附J型扣但無螺桿
手腕帶內附360旋轉扣無螺桿,但不知是因為鎖具設計太緊還是如何
導致無法調整角度算是很可惜
下巴固定器則沒有其他配件
日後使用會以J型扣搭配胸背帶、手腕帶及下巴固定器為主
J型扣在日常使用只要把角度彎到最大
也能夠當作迷你手持握把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a5cf4f29e16d944dc26696358b5e6118.jpg)
而因為TELESIN鎖具行程設計的關係
導致使用原廠螺桿會刮保護殼
因此使用副廠扣具及鎖具還是搭配行程較長
且邊緣導圓角處理的副廠螺桿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72296f229f3c26556df6ca29ed49b7f3.jpg)
頭帶直接鎖上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17840587571caf03655a825bf744ed06.jpg)
胸背帶先鎖上J型扣後掛上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bb95a03754a46abd2f1ec8a8c84d7e5b.jpg)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03d0449952a15ed72a5f310c8db465fd.jpg)
與原廠弧面底座比較Y字型的下巴固定器也是先鎖上J型扣後掛上
機身直立擺放且整體體積更為收斂
機身陀螺儀會自動校正螢幕方向
但有一個問題是單一方向操作時會發生陀螺儀找不到水平
導致畫面歪斜的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會遇到
希望日後有韌體更新可以改善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e203535f04a7c364443d94c882de85df.jpg)
下巴固定器是用左右兩條綁帶固定在安全帽下巴
本身也有橡膠抗滑非常牢固
實際試戴不會影響嘴部空間及鏡片蓋闔
![點我看大圖 [紳活|攝影]開箱 DJI Osmo Action](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7/mobile01-3a39813cff6d606ec295f07cf493a01a.jpg)
潛水濾鏡則是購買Sunnylife的雙色濾鏡
也都有貼玻璃保護貼
紅色適用於藍色水域
紫色適用於綠色水域
實際的色彩還原程度有待測試
總結以上
副場周邊雖然質感略遜
但品質堪用
而Osmo尚未推出潛水專用保護殼
也是因為深水域潛水另外需要強化壓力保護濾鏡以及外接光源
加上有些人覺得DJI在這次電池設計上防水有些疑慮
因此有潛水攝影需求目前還不建議購買Osmo Action
這塊也不是DJI要主攻的市場
但我相信在使用過之後
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到此次的DJI
來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