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 wrote:信乃達和蔡司都已經拿...(恕刪) 比起Zeiss 電影鏡, 我更看好Schneider 的電影鏡...因為 Schneider 從上世紀50年代,就為許多光學大廠設計與製造鏡頭L牌也最常找Schneider合作... 不能說Schneider 早被L牌合併吧...
很多人早就玩菜頭接到M4/3上了, 不管是C/Y, 或是Contax G, 還有是Zeiss for Nikon F環, 或是非Zeiss的LeicaR, 要轉接到M4/3都輕而易舉, 應該也不用等到未來吧?除非是Zeiss出的M4/3鏡是有超廣角的, 或是有AF, 或是有變焦, 是目前玩轉接所無法提供的, 這才比較有意義點, 否則我不覺得這個新聞會令人有太大的新鮮感.
SHUNG6666 wrote:專門開發出的m4/3...(恕刪) 想請教一下不同在哪裡? 轉接鏡頭仍然是道道地地的菜味吧! 難道是再引人蓋一棟大樓來爭論M4/3的Zeiss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嗎? 就像我上面講的, 除非是Zeiss出的M4/3鏡是有超廣角的, 或是有AF, 或是有變焦, 是目前玩轉接所無法提供的, 這才比較有意義點. 再一點, 也許體積小一點的優勢, 這樣而已吧? 因為我們現在早就在享受用在M4/3的菜味作品了啊!
不知道您現在用的蔡司鏡頭是m42還是其他接環?這些鏡頭是for 135 規格開發的,難道您覺得這些新開發m4/3鏡頭的尺寸,對應的光學設計,進光角度,鏡頭大小都一樣?如果您認為只是接環不同,鏡頭一樣...(撇開新舊設計好壞問題)那我也無話可說了...引言:除非是Zeiss出的M4/3鏡是有超廣角的, 或是有AF, 或是有變焦, 是目前玩轉接所無法提供的, 這才比較有意義點,您自己不就點出了不同在哪裡? 體積,重量,廣角?這不就是新開發專用鏡頭的用意嗎?
Monte920 wrote:想請教一下不同在...(恕刪) 應該是1. 焦段問題 轉接老鏡要*2 如果像SIGMA想設計同時用在APSC上和M43上 視角還是不同2.43系統當初O家的概念就是輕量化 但是如果又和當初43的頂級鏡一樣重的話 這樣就失去M43目前輕量化的優勢看那幾塊M43新出的餅乾 最輕的只有71G , 而EPL2附的KIT鏡只有112G基本上體積不只小一點 是小很多點我想大部分人都把M43定位在輕量化系統吧當然未來類似GH2之類的高階機種會上市 O.O 但是鏡頭如果能保持輕量化不好嗎畢竟專為M43所設計的鏡頭 理論上應該比APSC所設計的鏡頭來的輕巧
smallma168 wrote:我當然知道消費者是關鍵,但我比較感興趣的是O跟P兩家之中,誰是促成目前盛況的相對要因? GF1和破解的GH1,G1功不可沒GF1最低時期幾乎是買鏡頭送機身GH1讓錄影愛好者的器材門檻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