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大家好,這是小弟在01的首發
其實在購入這顆鏡頭之前
我曾擁有過Tamron 150-600 A011
也就是A022的前代鏡

這是用A011拍下的照片
這兩張都是600mm端拍攝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以下為追焦照~其實因為在北部山區路幅都較為狹窄
150-600的長焦段在這方面就沒這麼好發揮
但是若到了大鵬灣或其他賽車場可是非常好用的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雖然網路上一直說500~600mm的焦段畫質很軟弱
但我當初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畢竟這價格能有到這個焦段已經是奇蹟了
畫質方面我認為非常對得起他的價格
但日後還是因攜帶不便及使用率不高而售出


但之後在拍攝追焦時
使用D750+T70-200F2.8
我不得不說實在是太痛苦了
焦段完全不夠用,根本是當作200mm的定焦在使用
因此又重新考慮這個焦段的鏡頭
由於已經用過A011的T156
便將其他鏡頭作為優先考量

1.Nikon 200-500 F5.6 俗稱N256
2.Sigma 150-600 F5-6.3俗稱S156 又分為S版及C版(兩個我都有考慮)
而就在小弟還在猶豫的時候
湊巧看到國外媒體釋出新版T156上市的消息
因此下定決心要等這隻A022上市

雖然官方也表示9/30會上市
但一直到10/4都一直找不到鏡頭
而在10/7我終於將他帶回家了
全新設計的盒裝有點像現在的手機或是其他高品質3C產品 非常有質感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打開盒裝,內部空間使用的非常完善,鏡頭也包覆得很扎實
將重要配件拿出來後大概是這樣子
原廠有附贈鏡頭袋,但看起來沒有實際保護作用,大概也不會用到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A022鏡身全面更新為金屬製品,質感比起前代好上許多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伸長至600mm+上遮光罩的霸氣模樣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New SP系列鏡頭,在鏡頭接環旁加入金圈設計,非常亮眼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鏡身右側也加入耀眼的SP銘牌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腳架環的固定座不僅多了一個鎖孔,更能相容Arca Swiss快拆板設計
想必在實用性方面加分不少(雖然小弟沒有這系列的雲台能夠使用)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拆卸腳架環的旋鈕變得更小,令小弟覺得較不易於轉動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防手震功能全面強化,因此在按鍵部分有相當大的更新
根據官網公布
模式一:標準模式,更可透過新上市的Tap-In Console進行調整
模式二:追焦模式,據說是僅開啟垂直方向的防手震功能
模式三:加強穩定模式,以拍攝圖像的穩定度為優先,取景器為後。在此模式下的防震效果,在 CIPA 防震標準中為 4.5 級。
但小弟目前還沒有一一進行測試,且這顆鏡頭主要還是用來追焦居多
用到防手震的機率應該不大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鏡頭蓋也於舊款的不同,也採用不同的字型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eBAND(加大頻寬及視角) 奈米鍍膜 及 BBAR(寬頻防反射) 鍍膜呈現淡綠色的光澤
搭配95mm的大口徑看來非常霸氣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為了保護大眼睛因此購入Toyoyama 95mm保護鏡,厚度看來不算太薄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新增的全焦段鏡頭鎖功能,非常實用
未鎖定時的狀態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鎖定時則會露出白白的一圈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由於這幾天看來天氣欠佳
無法出外進行測時
只好在家隨便拍拍
150mm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300mm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400mm(但光影看圖顯示是420mm)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500mm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600mm
[簡易開箱]Tamron 150-600 G2

簡短心得:
畫質上小弟實在是看不出來差異,也因無實際的追焦拍攝
目前仍無法斷定在自動對焦方面的進步
但是就目前而言,採用金屬材質的鏡身握持感較佳,且外觀也更有質感
將最近對焦距離縮短至2.2m,更能夠實現小微距的趣味性
加入全新的焦段鎖設計,使用上輕鬆又方便
感覺不出重量有增加,且小弟對於鏡頭重量其實不是太在意

其他較專業的開箱測試小弟較為不熟悉
為大家介紹到此
歡迎大家互相交流^^

附上官網鏡頭規格:
型號 A022
焦距 150-600mm
光圈 F/5-6.3
全長 For Canon-260.2mm/For Nikon-257.7mm
視角 16°25′-4°8′(全幅)/10°38′-2°40′(APS-C)
最大直徑 108.4mm
鏡片組 13組21片
濾鏡直徑 95mm
光圈葉片數目 9片 (圓形光圈)
重量 For Canon-2010g/For Nikon-1990g
最短攝影距離2.2m
附屬品 遮光罩/鏡頭蓋/鏡頭背包
最大攝影倍率 1 : 3.9

2016-10-09 16:21 發佈
不知道A011跟A022就600mm端的畫質差距是否明顯?

其實我覺得不管是A011還是新款的A022
只要是搭配FF
基本上500-600mm畫質應該都還算及格(以這價位的鏡頭來說)
會覺得偏軟或畫質較差..........如果不是對畫質有較高要求
不然就可能是搭配APS-C機身(沒用過D500 也許搭配D500畫質依然不差)

會選這管.........應該是會額外購買Tap-In Console回來做一些細部微調吧!?
不然單以這管網拍上我看到的價格
我應該會毫不猶豫選擇N200-500


garo726 wrote:
不知道A011跟A0...(恕刪)


其實我單純認為150-600的焦段較為方便
畫質上也還沒有機會測試
也不打算另外購買Tap-In唷
價格上的確會令人相當猶豫
但騰龍的三年保固也讓人更放心^^
我也很想知道,若沒差多少,想撿一管2手A011來玩玩!

目前也是用D750手上的鏡頭有24-120 28-300,28-300是幕前的隨身鏡,觀望80-400及256好久了,總是舉棋不定!

garo726 wrote:
不知道A011跟A022就600mm端的畫質差距是否明顯?
了解
的確多了那150-199mm & 501-600mm在運用上能夠有更大的空間
畢竟曾經用過S150-500
也用過T150-600 & S150-600C
多少能理解
當然
保固時間也是副廠鏡相當迷人的地方!


陳喜德 wrote:
其實我單純認為150...(恕刪)


A011跟A022的比較得等待有心人測試回覆
而我剛剛看到國外網站的評測(http://www.digitalrev.com/article/tamron-sp-150-600mm-f-5-6-3-di-vc-usd-g2-review)
如果不是我現在愛睏.眼睛矇矇造成的結果
A022的600端裁切…………光圈全開的表現跟F8 or F11相比似乎還是略有差距
所以也許還是跟一代一樣是晴天鏡!Orz
不過撇開這點不提
我覺得A022從外觀.功能跟價格
相較於A011都有明顯的提升

至於你的選擇部分
我覺得要看你是以畫質為主還是求記錄為主
然後你的拍攝主題是什麼
如果我是你
而我拍攝的主題是鳥類
我應該會挑N200-500 or Tamron A011(盡可能以前者為優先考量 拍了一段時間後真的多少還是會從記錄慢慢轉為稍微追求一點畫質 不然A011二手公司貨應該2萬多一些就有機會找到)
D750的畫素雖然不算太低
但也不是可以盡情裁切的那種
所以長焦對我還是有一定必要性(寧可拍完後回家花時間裁切 我也絕對不開DX模式)

當然如果我有辦法盡可能靠近拍攝主體(躲車上或是偽裝)
或是我的機身是D8xx系列
那較短的80-400才會是我的首選(畫素高較利於裁切)


cc00992002 wrote:
我也很想知道,若沒差...(恕刪)
garo726 wrote:
了解
的確多了那150...(恕刪)

這個網站評測,其實我看完感覺還是沒抓到重點就是了(進步了,但是進步多少...)
說實話,T156G2 是我之前曾經有想過的器材
不過我沒等到那麼久,因為何時能拿到手都不知道
我就換到了S156 Sport版...
我必須說,以各方面性能我先斷定
S156 Sport理論上是優於其他幾顆156的鏡頭的,畢竟他也最高價
實際上要看看後面對T156 G2的評價如何(但是我是也不大信會大大超越S156 Sport就是了,理論上就是好一些,但好的有限)
我必須說,上手S156 Sport版感覺就是...
那個防手震是怎麼了...
超扯,根本就是2級防手震的感覺(我配上D500用)
副廠防手震常常用起來灌水我早已有感,但這灌水灌得我心都涼了...(不過我倒是衝著畫質來的)

假如廠商注重的是畫質成像考量,防手震則是附屬的,那麼我想T156G2也可能防手震沒強到哪去
我會覺得防手震很爛是因為,我過去用256感受到的VR非常強壯有力啊!!!
我甚至覺得很有趣的是我拿540G約有3.8公斤的鏡頭來手持拍攝,我都可以1/60s拍攝,結果用S156 Sport卻很難做到...
所以,同樣都為F6.3的晴天鏡,低速快門是家常便飯
但是,這種防手震能耐,讓我捏把冷汗

講白了,T156畫質很糟,光是在500端的開放光圈下,已經輸了256了
除非是要買T156二手兩萬元以內的便宜貨,否則我真想不出為何不買256有個品質有保障的(你說重,你可以拆掉256的腳架環來用,也只有2KG的鏡身重)直上,反而日後沒煩惱
說要多功能性...那我反而建議要好好考慮哪個功能?

另外,在拍攝時機身開DX模式跟回家裁,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機身自動幫你先裁一下
就算是D800系列,打鳥還是不夠用
D800系列很常出門配的都是大砲,有沒有想過為何?
因為焦段不夠要大量裁切啊,假如都已經快爆匡了,那還需要裁嗎?(需要大砲的成像才經的起裁切)
假設光線夠,D800系列的DX模式就只有1600萬畫素,根本就跟1600萬畫素的APSC成像一樣(D800系列在如此裁切下,噪點也很可怕)
對於拍鳥,很多時候,捨棄焦段拿的是高ISO能耐
但是,後面往往都過度裁切(都已成為色塊)
有沒有想過拍人像時,往往都是我可以100%看都還很細很細
結果拍鳥都沒辦法
事實上並非如此
其實可行,只是拍攝者能不能做到罷了
不知入手$?及哪間店家?可否告知,感謝!
陳喜德 wrote:
大家好,這是小弟在0...(恕刪)
我當時沒特別去專心搜尋評測 @@
畢竟凌晨也真的有點想睡了
就隨意點了一篇進去瞧瞧
細部評測可能還得等有心人 or 網站做出來才有辦法得知

S156S畫質是肯定勝過檯面上的其他156鏡頭
以T156 G2的價位跟整體升級幅度來看
畫質提升肯定有限
要大幅提升畫質
然後外殼材質.防手震.對焦系統升級..........價格肯定不只4開頭
至於防手震
以我用過S156C來說
防手震部分我個人也是無法接受
不曉得為什麼
以我常用的副廠鏡品牌(Sigma & Tamron)來看
Sigma的防手震常常是最讓我無感的
而且是焦段越長越是如此

因為沒用過T156 G2
也無法針對防手震做出太多評斷
但畢竟它跟一代純粹的VC On跟Off不同
多出了可以選擇模式的功能
甚至Mode 3還號稱有到4.5級
我是覺得可以觀望.但別做太多期待 XD

坦白說
以那個網站的測試
我會覺得其實N256應該仍是50K以下的變焦長鏡首選
不只是價格
更是因為畫質.防手震 (原廠對焦速度的優勢應該就不用再多提了)
而如果是預算為主要首選
T156 G1二手鏡反而是目前最為超值的變焦長鏡頭首選
不過
畢竟T156 G2已經就功能面做出一定的升級
而且還能藉由專用調焦器去做一些細部調整 (雖然我不清楚能調整的部分有哪些 如果是對照S156C 那應該是可調整防手震.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
後期表現還是可以再觀察看看

至於DX模式
因為D750開啟DX模式解析度後只剩3936 x 2624
開了之後你就只能接受以這個畫質去做拍攝
不是說這樣不好
畢竟那是拍攝者自行能決定使用與否的功能
只是我自己的感覺是與其這樣
不如事後回家自行裁切原圖來得較有活用空間
此外
因為大砲並不是人人買得起
尤其是定焦大砲
在有限預算的前提下也許只能買管156系列或是原廠N256
所以D8xx系列的高畫素對我來說反而有利於做一定程度的裁切 (同樣不考慮DX模式)
用一些在合理範圍的畫素裁切去換取不足的焦段

當然
以上是我個人的單純想法
畢竟我不是專業 @@a
只是曾經拍鳥拍過一段不長的時間
也使用過D7100.7200跟D750這三台機身
所以以我的習性
在我心中大概有個較為理想且經濟還能負擔的設備組合 - D8xx系列+N256


deflash wrote:
這個網站評測,其實...(恕刪)

cc00992002 wrote:
我也很想知道,若沒差...(恕刪)


抱歉 小弟目前仍難以判別600mm是否有較佳的畫質
但價格跟店家小弟無法透漏 不好意思~~

garo726 wrote:
了解的確多了那150...(恕刪)


如果是以打鳥而言
我也不會選這顆鏡頭
小弟主要的用途是以追焦為主
以往拿Nikon 70-300也很少發生對焦速度不足的狀況
因此我認為150-600是非常夠用的
但在畫質上
我想...
會100%放大來看的機率也不大啦
所以純粹就是喜歡這個品牌帶來的一切
因此手邊全都是騰龍的鏡頭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