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 Q4 手機界的盛事之一,便是 vivo X 系列旗艦新機的發表!這回 vivo 在 10 月中推出的 X300 pro 與 X300 從陸版到國際版,從性能到影像規格可說是話題不斷,吉姆在上海短暫體驗過 X300 pro 陸版後,上週也終於拿到搭載「OriginOS 6 國際版」的X300 Pro,也就是即在 11/10 今日發貨的台灣公司貨,也因此作業時間整個被壓縮到極限。

有關於 X300 Pro 與 X300 的規格,我想資深 vivo 玩家或是有在觀望的同學們,早就已如數家珍,所以吉姆先在文章分享我對 X300 Pro 的短評,首先它的機身質感優秀,機背不會沾染指紋,裸機的握持質感相當不錯;選單到各項 APP 的操作反應靈敏且視覺效果討喜,螢幕的各項護眼功能及色彩表現體感都超棒。
不過最讓吉姆驚艷的還是它的拍照表現,我習慣的拍攝主力放在 24mm 與 85mm 這兩個焦段,但不論是哪一顆所帶給我的影像質感,都顛覆我對智慧型手機的拍照認知,儘管你我都知道這就是運算攝影的威力,但以「結果論」來看這就是懶人攝影的終極目標,色彩討喜、細節滿滿,還能玩 AI 後製與修圖,重點是讓你更有效率的保存檔案及社群分享,只能說用過就回不去了!
/// X300 Pro & X300 外盒與外觀
- 外盒

- 充電器

- 支援90W快充

X300 Pro & X300 的外盒大小一樣,皆是採黑色硬盒的設計與歷代 X 系列相同,隨機附贈變壓器及充電線,這點倒是比蘋果及三星要要誠意多了,而且還是支援 90W 快充的變壓器,比較有趣的是充電線是 USB-A / USB-C 的款式,並非雙頭 USB-C 這點倒是比較少見。

圖左是 X300 Pro 提供提供沙漠棕(以上)、雪峰白、晴空藍、星辰黑;圖右是 X300 提供晴空藍(以上)星辰黑、山嵐紫、晨曦粉...這幾款配色。雙機的體積與重量別為,X300 Pro|161.98 x 75.48 x 7.99mm / 225g,X300|150.57x 71.92x7.95mm / 190g,均支援 IP68 / IP69 等級防塵防水。
X300 Pro & X300 均採用玻璃背蓋搭配金屬中框製成,金屬質感相當優秀且機背不會沾染指紋,觸感有點類似磨砂;不過多數用戶肯定會裝上手機殼來保護愛機,因此裸機使用的機會也有限就是了。

X300 Pro 搭載 6.78 吋的AMOLED 1.5K蔡司大師色彩螢幕,採用 8T LTPO 背板技術與全鏈路蔡司自然色彩解決方案,呈現更細膩的畫面、更準確的色彩還原與更全面的護眼體驗。配備全亮度段皆支援 2160 Hz 高頻 PWM 調光和全域 DC 調光14,提供使用者全天候的舒適護眼;局部峰值亮度高達 4500nit,畫素密度來到 452 PPI,搭載 Ultra Motion 技術的刷新率 0.1-120Hz。


X300 Pro 以上規格與 X300 可說是平起平坐,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於螢幕的大小,因為 X300 的螢幕尺寸為 6.31 吋;更適合單手操作、握持,對於手掌較小的女生來說也更為合適,這也是為什麼女生都偏愛 iPhone 17 Pro / iPhone 17 這 6.3 吋的 Size 吧!
- 範例A

- 範例B

- 範例C

- 範例D

Youtube HDR 範例比較,圖左是 X300 Pro、圖右是吉姆的日常用機三星 S24U,雙機均關閉護眼及自動亮度相關功能,並將手機亮度開到最大,同時播放 4K HDR 的 YT 影片,可以明顯看到 X300 Pro 存在壓倒性的勝利,特別是暗部細節保留豐富,高光細節亦未被犧牲。

「趣味光柵」可以設置多張照片、Live Photo 或影片,讓它們根據手機角度的變化而輪流或漸變出現,提供更多個人化選擇。
- 手機殼

- 頂部

- 左側

- 右側

- 底部

- SIM卡槽

X300 Pro 出廠即貼上保護膜,同時盒裝內也會附贈基礎的保護殼,算是應急用的...保護性有限,雖然坊間的知名手機殼品牌幾乎都沒出 X300 系列的保護殼,不過淘寶倒是有一堆俗又大碗的選擇,顏值、功能、MagSafe 磁吸...你想要的幾乎都有。X300 Pro 的造型相叫於前代來說,少了分圓潤多了分俐落,至少螢幕從微曲面改為全平面。
機身右側則維持電源鍵與音量鍵,機身左側多了一顆「快捷鍵」,預設可用來開啟手電筒與控制「震動/鈴聲」,我將它設為相機的快速啟動鍵,而且橫向拍攝時可直接作為快門鍵使用,但這時會比較容易摸到鏡頭,導致指紋或油漬沾染。
至於機底可以看到實體 Nano-SIM 卡槽的位置,支援雙卡雙待同時還提供了 eSIM 的選項,這對常出國旅遊或商務辦公的朋友來說是相對友善的,省去了 SIM 卡插拔的步驟,這也是國際版才有的功能,陸版的 X300 系列是沒有的唷!
- 鏡頭組

- 弧面連接

- 閃光燈

X300 Pro 共搭載 15mm、24mm 與 85mm 三顆實體鏡頭與三焦段變焦閃光燈,能根據焦段自動調整亮度,支援 24 mm、50 mm 與 85 mm。其中 85mm f/2.67 這顆鏡頭所使用的「HPB 1/1.4吋感光元件」最具話提性,因為這是來自「藍圖 x 三星」共同研發的產物,也僅有這片 CMOS 的畫素高達 2 億;順帶一題 X300 的2億蔡司超清主鏡頭 24mm f/1.68 也是搭載「HPB 1/1.4吋感光元件」,這也是 X300 Pro 與 X300 最大的差異。
- 85mm f/2.67:2 億蔡司 APO 超級長焦鏡頭、HPB 1/1.4吋感光元件、蔡司T*鍍膜、CIPA 5.5級防手震
- 24mm f/1.57:5000 萬蔡司雲台級主鏡頭、Sony LYT-828 1/1.28吋感光元件、CIPA 5.5級防手震、雲台級OIS±1.5 °防手震
- 15mm f/2.0:5000 萬蔡司超廣角鏡頭、JN1 1/2.76吋感光元件

X300 Pro 憑藉 6,510 mAh 的超大電池容量和 vivo 獨家的藍海電池技術,在同級旗艦中擁有領先的續航優勢,雖然電池容量大,但 90W 有線閃充確保了充電速度依然迅捷,有效緩解大電池帶來的充電焦慮,40W 無線充電則完善了充電體驗,提供了旗艦機應有的便捷性。
/// X300 Pro 搭配全能攝影師套裝
- 全能攝影師套裝

- 安裝完成

- 僅手機殼

- 支架型態

- kepler鏡頭

- 2.35x望遠

- 攝影手柄

- USB充電/螺牙

目前 Vivo Taiwan 的銷售方案是預購即送「vivo蔡司2.35x長焦增距鏡套裝」,與上圖最大的差異就是少送了「攝影手柄」,而攝影手柄的優勢自然就在於「手感」,X300 Pro 在裝上手柄後就猶如相機附體,整體的拍攝感受有顯著的提升,可透過變焦桿來改變焦距(有待加強)、滾輪可控制曝光補償,快門鍵則支援半按快門測光/鎖定目標,但拍攝反應不如直接觸控快門來的即時就是了。
吉姆在相機評測打滾十幾年,前一回玩手機外接鏡頭已經是三星 S7 Edge 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十年前了,原本是不對這類外接鏡頭抱有太大的期待,不過近年運算攝影技術的日新月異,吉姆也不得不佩服...X300 Pro 在 85mm 望遠端接上增距鏡後,等效焦距可來到 200mm,如果再搭配機內變焦最多可延伸至 1600mm。
目前台灣還沒有單售以上配件的計畫,不過淘寶倒是有不少方案,如果沒有增距鏡需求的話,我個人會推薦入手「保護殼+攝影手柄」這個組合,因為保護殼本身質感很不錯,重點是必須要有這個保護殼才可以裝攝影手柄,而攝影手柄除了支援拍照之外,本身也自帶 2000mAh 的行動電源功能,CNY 折合 TWD 約 3K 可入手。如果你就是想將 X300 Pro 作為你的生活主力機,來取代過去的隨身小相機的話,我會強烈建議入手以上套裝。
/// X300 Pro 各項性能表現


X300 系列均搭載「聯發科技天璣9500 處理器」並內建「V3+自研影像晶片」,不過就僅有 X300 Pro 內建「VS1獨立影像晶片」,藉此來分擔天璣 9500 在影像處理上的負擔,尤其是在拍照、錄影、預覽等高負荷場景下,可以實現更快的處理速度、更優的畫質演算法執行,並帶來更低的功耗,台灣引進的國際版 X300 Pro 規格則是 16 GB RAM + 512 GB ROM。
以上是 X300 Pro 在「均衡模式」下的安兔兔跑分表現,勝過 90% 的機子,吉姆另外有用 BOOST 來跑分,但兩次的結果一次持平、另一次反而掉到 340 多萬分,所以最後我還是用「均衡模式」來呈現。


而在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壓力測試中,在數個 loop 循環當中,最高成績為 6996 分,這個分數顯示該機在短時間內的圖形處理性能屬於 Android 旗艦中的頂尖水平。它證明了搭載的 GPU 擁有極強的爆發力,能流暢運行所有大型遊戲,而 loop 2 開始效能略降,loop 4 則掉到 4669,其穩定性測出來是 46.2%,穩定性分數低於 50% 代表該設備在極端負載下。
為了控制溫度(防止過熱),啟動了明顯且大幅的降頻機制,經過 4 個循環後,手機硬體溫度由 32 度提高到 45 度,這個升溫幅度證明壓力測試的強度極高,而手機正是因為溫度達到這個臨界點,才觸發了積極的降頻來保護硬體和用戶安全。



接著來看到 Geekbench6 的跑分結果,X300 Pro 的 CPU 單核為 3223分、多核則是 9742 分,GPU 方面 OpenCL 取得 23578 分,Vulkan 則是 25538 分。這顆處理器在所有日常操作和要求最高的遊戲中,都能提供頂尖的流暢度與響應速度;無論是玩最新、畫質要求最高的大型 3D 遊戲,還是進行圖形密集型創作,X300 Pro 的圖形性能都足以應付,並提供極高的幀率。


續航這邊我是以最高更新率,搭配 2800 x 1260 最高解析度、喇叭關閉、50% 亮度並連接 Wi-Fi,關閉藍牙與定位,做的 PCMark 3.0 續航測試,可以看到 X300 Pro 不僅有 6,510 mAh 大電量的加持,搭配 vivo 藍海電池技術加持下,最終測得 23 時 14 分的優秀成績。在在高性能釋放的同時,能耗控制依然出色;長時間運行下依然能保持低溫,確保使用舒適度與性能穩定。


當電力僅剩 15% 時,我將 X300 Pro 接上自家的 90W 極速閃充,從 15%~45%僅花了 13 分鐘左右,而從 15%~100% 前後共花費 45 分鐘,這樣的充電速度真的很猛!畢竟誰都有可能滑手機滑到昏睡過去,一早起來卻發現手機電力 % 僅剩個位數,這時只要半小時不到就能讓 X300 Pro 回血過半,接下來的上班通勤路上也絕對夠你用的!
///「原子島」相關應用



原子島的設計理念是讓用戶「不用進入應用程式,就能完成常用操作」,從而大幅提升手機操作的效率和流暢度。直接顯示在畫面最上方,例如可以即時顯示你的運動狀態、音樂播放的曲目/時間、甚至是錄音的狀態;在不干預主畫面操作的狀態下能持續顯示,甚至可以並列顯示,我個人覺得有點像 iPhone 的動態島,不過功能更全面。

原子島功能支援拖放直達,並具備意圖識別模型,例如在相簿中選擇圖片後,能自動識別並提供分享建議,或識別便條中的電話或地址來推薦相關服務,這也是 OriginOS 6 的重點特色之一。
/// 私密空間


vivo X300 Pro 的「私密空間」不僅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資料隱藏夾,而是一個功能完整的第二安全作業環境,專門為用戶提供最高規格的隱私保護;在桌面的下方常駐欄(Dock)向左滑動即可喚出登入介面。進入私密空間需要指紋驗證、密碼或圖形鎖,與主系統的密碼可以不同,以此來提供雙層保護;例如可以作為辦公與生活用途的區隔,又或是不想讓枕邊人太瞭解自己的另一面,這似乎都是不錯的方案XD。
/// vivo 辦公套件 for Win
- 鏡向投影

- NB存取X300Pro

- 待辦事項/記事本

當初在上海發表時原廠就不斷強調這功能的優勢,概念很清楚就是遠端相互控制嘛!這次收到國際版後我實際將「辦公套件」安裝在 NB 之後,我才能真正體會這功能有多強大!特別是我正在進行撰稿的當下,只要成功設定一次連線,日後就無須煩惱配對的問題,程式打開後按「立即連接」立馬搞定!



連線後我可以從電腦去查看並直接下載手機內的檔案,當手機產生新的影像時,電腦也會收到通知與儲存與否,另外用戶可以直接在「辦公套件」上輸入「待辦事項」與「記事本」,手機也會即時同步不漏接。另外如有遠端控制辦公室 PC 的朋友們,別再用TeamViewer 或 Google 遠端連線這類玩意兒了,vivo 的辦公套件才真正牛啊!
/// X300 Pro 拍照功能



X300 Pro 的拍照功能中「拍照」是我最常用的模式,不過人像模式才能叫出光圈控制、美顏、個人化風格...等功能,「風景與夜景」的用途我覺得跟「拍照」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風景與夜景」/「人像」模式下才能啟用「AI 視覺效果」。



「風景與夜景」下有一些既定的場景模式,能讓攝影小白無須掌握攝影知識,就能拍出理想的照片;不論是長瀑溪流、慢快門煙火、星軌的捕捉都能靠它來完成;人像配方中提供各焦段的蔡司經典鏡頭,對應不同的色彩配方及模擬散景,這次還特別新增「撕拉片 / CCD」風格。
/// X300 Pro|2 億畫素的優勢
- 2億原圖

- Crop_A_780x520

- Crop_B_780x520

- Crop_C_780x520

過去相機專業戶們總會質疑手機攝影的高畫素並不代表高畫質,不過在運算攝影的與日俱進之下,現在的 200MP 總算能端上檯面了!以上是我裁切 200MP 原圖的其中 780 x 520 區域,其實也是 100% 檢視時才會發現它的中央及邊緣畫質落差頗大,如果要裁切用的話,建議挑選「水平向內 70% 的區域 + 垂直向內 85% 的區域」。
- 200MP|A

- 200MP|B

- 200MP|C

- 200MP|D

以上是我為數不多有上傳 200MP 的範例,雖然兩億畫素對手機攝影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多數品牌都專注在主鏡頭,vivo 可說是少數持續有在耕耘長焦 2 億畫素的機種,同時延續 X200 Pro 的優勢,今年 OPPO Find X9 Pro 則是首次加入這個戰局。
/// 各焦段的日夜實拍比較|0.6x~30x
- 日間|0.6x

- 1x

- 2x

- 3.5x

- 10x

- 20x

- 30x

- 夜間|0.6x

- 1x

- 2x

- 3.5x

- 10x

- 20x

- 30x

以上是日夜間各焦段的實拍範例,僅有「0.6x、1x、3.5x」這三顆是原生焦段,而 50MP 可以對應 「0.6x、1x、2x、3.5x」,如果要用 200MP 就僅支援 3.5x。從 X300 Pro 以上的實拍表現來看,就算是 30x 要作為社群分享使用也是相當夠用,30x 時的等效焦距是 728mm,不論是日拍或夜拍,防手震的抑制能力相當驚人,真的是旅遊神機啊!
/// X300 Pro 搭配蔡司 2.35x 長焦增距鏡
- A|15mm

- 24mm

- 48mm

- 85mm

- 200mm

- 400mm

- 800mm

- 1600mm

- B|15mm

- 24mm

- 48mm

- 85mm

- 200mm

- 400mm

- 800mm

- 1600mm

如果真的有長焦需求,特別是想用來拍舞台、運動、飛羽之類的題材,85mm 肯定滿足不了你,不過 85mm 以後的「混合變焦」畫質還是有它的極限在;如果搭配蔡司 2.35x 長焦增距鏡的話,純光學的等效焦距可從 85mm 延伸至 200mm,而且 200mm 同樣支援 50MP 與 200MP 的超高畫素拍攝,接著還可繼續以混合變焦來作業,最遠可達 1600mm,可玩性也就更高了些。
- A

- B

- C

- D

- E

以上提供幾組 800mm 的實拍範例,同樣是搭配「搭配蔡司 2.35x 長焦增距鏡」的成果,很少能如此近距離的拍麻雀,手上的這個組合如有神助啊!也因為我跟麻雀的距離太近用 1600mm 會爆框,用 800mm 來拍算是剛剛好。麻雀身上的羽毛細節超級豐富,跟平常用大砲打鳥的成果幾乎是難分軒輊,焦外的背景虛化過渡也算是自然,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應該也很難猜到這是手機拍出來的成果。
- A

- B

- C

- D

- E

這天來基隆原本只是單純的取景沒有要打鳥,下交流道時看到當日的黑鳶數量似乎不尋常,停好車來到海洋廣場前才發現是熱門日,一堆大砲早已架好蓄勢待發,而吉姆也難得有相對輕鬆的時刻,能單純的用 X300 Pro 搭配「蔡司 2.35x 長焦增距鏡」來打鳥。
多數情況都是用 800mm 來作業,畢竟沒有觀景窗還是少了人機一體的優勢,加上手機螢幕在大太陽底下還是無解,大概曬了 2 個小時前後拍了約 700 多張,但實際能交作業的應該只有 1/10 不到,看來追焦這件事還是得交給專業相機,手機的追焦速度、畫面凝結能力、再來就是畫質這部分,在面對高速移動目標時就比較容易顯露出短板。
拍攝這類高速移動目標時,建議用「抓拍」模式的成功率會高一點,只不過抓拍模式就無法使用超高畫素來作業,另外用螢幕上的虛擬快門反應會比攝影手柄要更快,快門延遲會再縮短一點,以上心得給各位參考。
/// 各焦段的人像日夜拍比較|24mm~135mm
- 日間|24mm

- 35mm

- 50mm

- 85mm

- 135mm

- 夜間|24mm

- 35mm

- 50mm

- 85mm

- 135mm

在人像模式下焦段會從 24mm 起跳,而且這時就不再用「x 倍數」來顯示,每顆鏡頭都是用「等效焦距」來顯示,比較有趣的是相較於一般拍照模式,要多了 135mm 這個人像經典焦段。以上的夜間場景是在極暗的室內環境拍攝,拍攝時皆有偵測到夜景人像,只不過運算攝影太過強大,看起來就像是白天,各位可以參考浮水印上頭的 EXIF 數值。以下吉姆再提供更多人像實拍給各位參考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前置鏡頭自拍範例|20mm~50mm
- A組|20mm

- 24mm

- 50mm

- B組|20mm

- 24mm

- 50mm

前面似乎都沒有提到前置鏡頭的規格,其原生等效焦距為 20mm,另外還有 24mm 與 50mm 的選擇,當你用自拍立架距離較遠拍攝時,50mm 就能省去廣角變形的困擾;其畫素最高來到 50MP 且不限焦段全都支援,另外自拍模式下還能錄製 4K 60p 的影片。
/// 人像攝影新增「CCD + 撕拉片」濾鏡
- CCD|A

- B

- C

- 撕拉片|A

- B

- C

人像攝影的「個人化風格」之中,新增了「CCD」與「撕拉片」這兩個選項,「CCD」會強制啟動閃燈,進行補光的同時讓背景顯得曝光不足,然後會加入大量雜訊來營造 CCD 風格;「撕拉片」則是呈現類似拍立得的效果,柔焦低對比再加上白色邊框,這時如果不要加上浮水印可能會更好一些。
/// 人文相機



人文相機的介面更傾向於數位相機,主介面可以看到曝光補償的調整介面,再來畫素也控制在 1380 萬並沒有超高畫素的選項,而濾鏡的選項也更偏向富士及理光的氛圍,例如它的負片真的很富士、正片風格真的很 GR,只不過為了測試相機完整功能,比較多心力還是放在主拍照介面上。
/// 微距功能實拍|85mm 起跳
- 微距A

- 微距B

- 微距C

- 微距D

- 微距E

- 微距F

在拍照模式下即可啟動 X300 Pro 的微距功能,而微距功能從 85mm 起跳,另外可延伸至 170mm 或 242mm,而且這時可以手動光圈也就是調整虛擬的景深,這樣的焦距及放大倍率用來拍美食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該清楚的地方清楚、該虛化的背景自然虛化,效果真的不賴!
/// AI 視覺效果



在「風景」與「人像」的拍攝模式下,才會支援「AI 視覺效果(15 種)」這功能,拍攝前需手動開啟這樣事後才能去改變「AI 視覺效果」。吉姆算是後知後覺才玩到這功能,想必是過去既有的特色;最有趣的就是隨手拍一張照片,套個「AI 視覺效果」馬上就變大片,讓綠蔭變紅楓、昏黃車流變北國雪景、大白天都能變夜景...這些以假亂真的 AI 特效不僅效果逼真,還可以順便消除路人且完全免費,以下提供七組對照供各位參考。
- AI視覺|A

- B

- C

- D

- E

- F

- G

- 原圖|A

- B

- C

- D

- E

- F

- G

/// 錄影表現



vivo X300 Pro 在錄影方面具備旗艦級的規格和多項專業功能,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蔡司影像系統、藍圖自研影像雙晶片(VS1 & V3+)以及強勁的處理器。vivo X300 Pro 在錄影方面的主要優勢是提供了多種專業級的電影拍攝格式(如 8K 錄製、4K 120fps 杜比視界 HDR 和 10-bit Log),同時透過獨立影像晶片的協同運作,確保了高畫質和流暢的處理速度。
▲ vivo X300 Pro 日拍 4K 60p
▲ vivo X300 Pro 夜拍 4K 60p
▲ vivo X300 Pro 變焦 4K 60p
▲vivo X300 Pro 超級防手震 2.8K 60p
/// Vivo X300 Pro 使用心得與結語

其實在 vivo X300 Pro 發表前,我對三星以外的安卓手機可說是一無所悉,因為手機對我來說就是輔助生活的工具,因為我不追劇、更沒有沉迷手遊,頂多就是一週玩幾場 「決勝時刻:Mobile」,儘管如此還是習慣入手旗艦機型,畢竟直上就沒有啥好遺憾的,至少也沒有年年都需要升級手機的必要。
過去我對手機的拍照功能,印象還是停留在單純「生活紀錄」這階段,如果要發 FB 或 IG 一定得修圖才過得去自己這關,所以出遊多數還是會帶相機在身上;但初次體驗 vivo 就是旗艦機,而 X300 Pro 的影像表現還真的是顛覆吉姆過去的認知,X300 Pro 不僅好拍而且拍得好!直出的照片就超級討喜,如果想要錦上添花的話也支援豐富的修圖功能,不論是 AI 或其它編修都很全面,只能說體驗過就回不去了。

「OriginOS 6 國際版」帶給我的操作體驗也相當不錯,系統、選單、介面的操作流暢且多處都設有動畫過場,不會有卡卡或不自然的情況,整體觸控的反應及回饋,與我目前在用的 S24U 相比有顯著的進步,單純就是體感的直觀分享,這部分很難用數據去量化,不過 S24U 已經是三星去年的旗艦機了,畢竟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X300 Pro 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功能還包括「原子島、私密空間、辦公套件」這幾項,原子島的頂部資訊顯示及檔案的即時傳送,讓我印象深刻;私密空間讓 X300 Pro 能妥善掌握自己的隱私狀態,不論是通訊軟體或社群軟體的也能雙開操作,安裝的 APP 也能與獨立於外部,整體來說更有安全性。
大螢幕通常會伴隨高耗能,不過 vivo 的藍海電池技術讓 X300 Pro 確實更有檔頭,一整天拍照拍下來,至少都還有 60% 以上的電力;而且在支援 90W 極速閃充的情況下,想要隨時快速的補充電力也不成問題,畢竟 100W 的行動電源也越出越多。買高單價手機最怕的就是隔年變孤兒,vivo 承諾提供 5 年作業系統升級,外加 7 年安全維護,加上舊換新及誠意滿滿的預購活動推波助瀾之下,我想這也是 vivo 的用戶為什麼能持續穩定增長的緣故。最後於文末加碼 100 張 vivo 實拍照,請笑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