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姆這趟來到上海不僅是參加 vivo X300 系列的發表,今早更體驗了在兩個月前發表的「vivo Vision 探索版」,其搭載了第二代驍龍® XR2+ 平台,採用 Micro-OLED 雙目 8K 顯示器,具備 4032 PPI 超高像素密度和 94% DCI-P3 廣色域,延遲低至 13ms,能實現逼真流暢的虛實融合體驗;打造 120 英尺移動巨幕影院級觀影享受,並具備自由多窗口虛擬工作台提升操作效率,同時兼容 100 至 1000 度的近視用戶配戴,以下吉姆就來分享實際的配戴體驗!
- vivo Vision
- 下鏡頭
- 可搭配度數鏡片
- 後綁帶
- home鍵旋鈕
- 喇叭
- 綁帶開口
- 音量控制
- 搭配行動電源
從拿到「vivo Vision 探索版」準備上臉開始會先進行近視度數確認,如果使用者是沒有近視或佩戴隱形眼鏡就可以直接戴上。固定方式透過後方的兩條綁帶調整,確保舒適度就算到位了。「vivo Vision 探索版」的質感做的還不錯,類金屬的外殼更有輕量化的優勢,僅 398 公克重而已;正面六顆加上下方兩顆共計有八顆鏡頭,頭顯的實體控制介面僅有「Home鍵旋鈕+音量鍵」,其它皆由雙手進行操作!供電的方式與 Apple 的 Vision Pro 很類似,就是以特規的磁吸行動電源為主,藉此減輕戴上臉時的負擔。
- 主介面
- 遙控手柄
- 控制器
- 扳機鍵
戴好之後「vivo Vision 探索版」預設要進行 2 到 3 步驟的眼部校正,一般來說當下的操作應該是用雙手的手勢及捏合動作就可以搞定...但每當設定到最後一步時就會出現失敗;官方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我的左右眼的度數不平均,又或者「vivo Vision 探索版」與我的臉型不太匹配(天生沒顴骨XD),所以只好改用手柄遙控器來操作。

這個手柄倒是蠻貼心的,支援左右手操作,操作邏輯很直觀,會顯示虛擬指標、搭配扳機確認鍵與 HOME 鍵作為體驗主軸,小白也能快速上手。為了測試手柄的精度,我體驗了一款節奏遊戲,它要求玩家必須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出揮砍動作,這遊戲的難度偏高!必須精準地掌握揮砍的位置、配合左右移動,並在方向確認之後完成切擊...如果位置抓不準,分數直接跟你說再見。

操作介面搞定後,當然是直奔內容!我把官方準備好的素材全看了一輪,有 360 度全景照片、全景影片,還有一些 VR 示範影片。先說全景照片的震撼度吧!真的是 360 度無死角,前後左右、 360 度轉頭都能看到整個畫面,而且厲害的是,它還會配上現場的環境音效。你感覺不只是「看」一張照片,而是真的站在那個空間裡的沉浸感。

至於 VR 影片部分,除了那些專門製作的全景影片,如果是一般市面上的影片,只要稍微轉換一下檔案格式,就能直接丟進去播放,這就大大提升了實用性。
- 照片
- 影片
但讓我最驚豔的,絕對是拿 Vivo 自家的 X 系列手機拍出來的影片和照片,這些用手機拍的素材,丟進「vivo Vision 探索版」裡播放時,竟然會呈現一種「類 3D」的效果!這不是 3D 電影那種強烈的出屏感,而是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前後景深之間的距離和差異;畫面裡的東西不是扁平的,而是有層次地立在那裡,這種強烈的臨場感,才是我認為這次體驗最核心的亮點。
整個體驗下來,我認為「vivo Vision 探索版」的產品野心很明顯,它直接對手就是 Apple Vision Pro。兩者在規格上的較量先不談,光從初步的接觸來看,我覺得最大的差異點,就是重量。Vivo 在輕量化上下的功夫,讓你戴起來的負擔明顯減輕,這對長時間的 MR 體驗至關重要。當然,憑良心講,雖然「vivo Vision 探索版」的畫質已經算不錯,但我預期在最細膩的畫質、感應器精準度以及生態系統的完整度上,與 Apple Vision Pro 之間應該仍有些差距需要追趕,而且量產後的價格肯定也是 vivo 的優勢!
「vivo Vision 探索版」顯然在「輕量化」和「沉浸 3D 體驗」這兩點上有初步的成果,它讓 MR 世界不再只是個概念,而是可以輕鬆入眼的現實。從市場策略來看,Vivo 目前在中國僅開放 12 家指定門市進行預約體驗,這表示它還處於蒐集使用者回饋的「探索階段」,並未達到量產販售;但 Vivo 顯然認定 MR 就是未來的趨勢,且會繼續朝這個方向邁進。據了解未來台灣也有機會加入這個體驗的行列,一樣會採取預約制,這對於台灣的 MR 裝置發燒友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