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函館山跟小樽運河用相機長曝功能拍攝夜景
這時節還不怕器材過熱 但就是人要耐得住寒冷

因為相機有WIFI直連功能所以拍完可以馬上傳到IPHONE檢視跟後製
這時相機跟手機拍的照片畫質就看得出明顯的差異
因為手機拍攝都是疊圖所以看起來都很濃郁又有後製過頭的感覺
相機拍攝的照片畫質就相對純淨許多
手機照相就是圖個方便但對畫質有堅持的還是帶著相機吧
對有些長輩來說, 可以, 對愛好攝影的長輩們來說, 不能
揹不揹得動, 也是和取代相關, 我不論自由行或是和一群人出國旅遊,
我都一樣是揹雙機雙鏡+腳架+一些週邊配件, 我即便買了各款旗艦手機,
我還是想用單眼拍, 畢竟我有時喜歡拍超廣角14-16的視野,
但更大多數是拍望遠150-600這之間的焦段,
以上這兩個反倒是旗艦手機還是很難取代,
因為手機對於超廣角的優化還是不夠, 而且感光元件還是很小,
小而複雜的結構都明顯有塗抹的油畫感;
望遠主要是拍攝出特寫的感覺, 還有無法接近的情況時所用, 譬如搭船拍島嶼, 鳥類,
或是爬山時拍攝其他山脈或動植物, 又或是在高塔上拍攝城市與山的風景之類,
手機望遠開到30倍拍出來能和600mm鏡頭拍出來的質感相同嗎?
看到有人說要看細節還要買電腦?
現在一堆人不是都買65吋電視嗎? 我親友群甚至買到75-85吋,
有些朋友甚至花20多萬買了4K雷射投影機(不含布幕),
當我拿整理好的照片 (單眼+手機, 按旅遊時間混搭排列) 去他們家播放時,
連70-80幾歲阿公阿嬤大部分能看出來差異,
對很多張照片說機丟水(這張漂亮, 剛好是單眼), 嘻丟母母(那張霧霧, 剛好是旗艦手機拍),
親友看到有些單眼照片時, 會好奇"那邊能放大嗎? 那是不是鹿還是野豬??"
大家突然熱烈討論了起來,
當然, 偶而也會在手機拍的情況發生同樣反應, 然而放大後就 "啊 看不清楚, 算了, 下一張"
我自己並沒有習慣把旅遊的照片直接在網路上分享給親友, (除了國外的朋友)
因為大多數人已經非常習慣上網看照片, 每天都看非常多,
絕多數情況是快速翻一翻, 稱讚拍得不錯, 很美, 他們並不在乎是用什麼手機或相機拍,
(國外朋友的反應一律都這樣)
終究, 在手機和平版上看的感覺,
肯定比不上電視65-85吋的視覺感受, 更何況還有單眼帶來的細膩感,
甚至現場都會有親友各自想要索取好幾十張照片當他們的手機桌布,
我也會直接給他們原圖尺寸, 這樣他們選桌布時也方便裁切出自己想要看的部分
很多人認為, 單眼拍細節只不過自爽而已, 嗯嗯對, 沒錯, 就是爽~
因為讓我感覺不會像是戴缺度數的眼鏡,
或是沒有開upscale和去鋸齒的低解析度3A遊戲(尤其DLSS1和FSR1那種塗抹),
也不像是低碼率的720p IMAX電影,
更何況, 細節更豐富, 還能進行裁切重新構圖, 再upscale的空間也更多(細節夠多讓Ai解析),
拍RAW的後製寬容度比手機RAW還要大,
所以確實, 非常爽, 滿足我的需求
當然我也會用手機拍攝, 如果場地環境有所限制, 或是真的很臨時情況需要極速拍一張,
手機還是有能發揮的空間, 譬如住國外朋友家, 有次早上只是走路出門3分鐘去附近吃早餐,
突然看到一輛改裝超跑+哈雷重機在等紅燈, 這時候手機可以拿出來快速拍一張
對我來說, 手機是標準焦段23-70內, 光線好的環境下,
或是餐廳/展覽禁用相機時, 都能很方便快速的拍攝工具
對於我而言, 拍攝是個人喜好, 同樣先求有, 再求好,
手機不太離身, 以防萬一隨時可以看到就拍, 出門則是習慣揹相機, 負重慣了就還好,
我覺得比抱1-7歲小孩輕很多, 至少相機不會在我身上翻來覆去,
又哭又鬧又流口水, 夏天更像抱一台中型暖爐;
當我經歷過抱小孩這些年頭+揹單眼個人全套揹包, 涵蓋抱小孩睡著時仍用單眼拍照,
現在不用抱了, 目前揹10公斤以上的攝影包出門每天在都市裡走2-3萬多步真的沒什麼;
拍照, 能讓我感動是紀錄了當下所看到的人事物,
但回顧10年前照片時, 更讓我感動是當時還好用單眼記錄下一切, 一切看似如此清晰,
10年前照片並非差到不能看, 但覺得, "嗯, 有拍到這過程", 就這樣的感覺而已
我現在的感覺應該和一般年輕人很不同, 因為十多年一直經歷家中和朋友們的長輩陸續過世,
幫忙整理照片時, 發現反而長輩們比年輕人更在意照片的清晰度, 因為時代與技術不同,
以往對他們而言, 那些看似如此清晰, 現在卻覺得如此模糊, 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技術比以往好上太多, 習慣了高解析, 導致看到實體舊照片, 無法放大, 細節就是那些;
極少數人會在手機拍攝後一兩年反覆觀看, 尤其一直拍攝一直堆疊,
10年下來累積幾萬或幾十萬張之後, 偶而想到只會快速翻一翻看一看, 最後放著變大量堆積的電子檔,
因為"多數"照片是隨手一拍的智慧HDR照片, 並沒有投入什麼精神與時間去拍攝甚至後製
舉個大眾比較明顯的回憶點, iPhone 4, 當時全球討論區上說, 其拍攝畫質已經接近單眼,
單眼即將被手機取代;
這是15年前的事情, 那麼用現在的手機/平版來看看,
當時被譽為接近單眼畫質的 iPhone 4 的實照 :

當時與論覺得, iPhone4非常強, 單眼不用買了, 無反完全沒看頭,
不只打不贏單反, 不用三年就要被iPhone壓著打,
然而單眼的拍攝質量與鏡頭光學品質卻是持續提升,
電腦螢幕與電視也是一直升級, 用現在75吋的OLED電視看15年前接近單眼的手機照片,
覺得如何呢?
這一點, 同樣會反應在未來15年後, 8K電視一普遍, 現在旗艦手機的照片與現在單眼照片,
可能在觀賞上會比現在更有明顯差異
總之, 手機與相機, 哪一個能滿足或取代個人需求, 並沒有絕對性, 爽用手機拍, 就拍,
爽用相機拍, 就拍
但能不能滿足觀看者, 則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詮釋自己的拍攝, 有些人辦迷你攝影展,
有些人沖印實體照片, 有些人用大圖輸出, 我就是在大電視上分享加點背景音樂與聊天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