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摺疊機似乎在台灣有越來越多廠商願意引入了,近期大多是以直豎的小摺做為主力,大摺除了三星 Z Fold 系列,vivo 也幾乎在同期引入自家新大摺 X Fold 5,也是台灣第一款引入的 vivo 摺疊機,相當有歷史意義(?)
而對於 vivo X Fold 5 來說,雖然不是最輕或最薄的摺疊機,但整體重量與輕薄度也是中上水準。加上自家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和蔡司攜手數年的影像實力,在 X Fold 5 上也一樣能看見外,更是有同級機種中堪稱第一的 IP59+ 防塵防水能力,以及 6,000mAh 加上 80W 的充電規格,真的要挑軟肋的話,就屬算上世代的高通 S8 Gen 3 處理器了。

開箱外型
功能效能
相機
實拍
小結
▌開箱外型
- 外盒正面
- 外盒側面
- 外盒背面
X Fold 5 外盒設計跟 vivo 歷代 X 系列相同,皆是以較為扁平的方式設計,正面也用了鏡頭模組的大圓加上產品型號。

盒裝內部一樣可以看到以平鋪方式的手機本體,底部則是充電器、USB-C 連接線與配件盒。

配件盒內則包含保護殼、退卡針以及說明資訊文件等。


這次 X Fold 5 共有鈦灰和羽白兩種顏色,並無中國版的綠色,本次開箱的是鈦灰。機背設計部分,則使用超薄玻璃纖維材質,同時延續 vivo X 系列的大圓 Oreo 相機模組設計。
而這次 X Fold 5 的一大賣點,就是包含 IP5X 防塵,以及通過 IPX8 / IPX9 / IPX9+ 的防水能力,不僅可在水下摺疊使用,甚至在零下 20 度都能運作。
機身尺寸與重量這邊也先附在這邊給大家參考:
摺疊:159.68 x 72.60 x 9.2mm / 9.7mm(羽白)
展開:159.68 x 142.29 x 4.3mm / 4.55mm
重量:217g(鈦灰) / 226g(羽白)


盒裝中有附上保護殼,但整體的保護性就是針對機背與轉軸處做包覆,外螢幕則是直接摟空,所以如果常手滑的話,可能還是要買個副廠都有包覆的保護殼比較安心.....
- 裸機重量
- 含殼重量
重量部分,這邊我僅有拿到鈦灰,官方的重量為 217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為 221g,加上保護殼則是 246g。不過重量這邊白色會來的比較重,在意手感的話可能就需要添購鈦灰了。

X Fold 5 轉軸是透過碳纖維骨架加上 FS55 超高強度鋼打造,結構也是摺痕相對少的水滴式轉軸設計;至於整體中框則都是航太級的鋁合金打造。
- 右側
- 機頂
- 機底
機身左側可以看到音量與電源鍵、另一邊則是有這次新增的快捷鍵;機頂可以看到兩個 mic 以及揚聲孔、機底則是 USB-C 連接埠、退卡槽、mic 以及揚聲器。


雖然 X Fold 5 展開後最薄的厚度為 4.3mm,差了 Z Fold7 一些,但這個薄度還是相當有看頭,甚至 X Fold 5 的鏡頭模組看起來都快比機身厚了。


另一項可以看出 X Fold 5 超薄的指標,則是在 USB-C 連接埠上。從機背角度來看的話,USB-C 的空隙甚至是有超過中框到機背的。

退卡槽則是雙 nanoSIM 配置,不過 X Fold 5 也是支援 eSIM 規格的。

外螢幕則是用上 6.53 吋,顯示比例還算舒服的 21.1:9 比例的 AMOLED 面板,解析度為 2,748 x 1,172,並有 10.7bit 色彩、1-120Hz LTPO 可變更新率以及 4,500nits 峰值亮度與蔡司大師色彩顯示等功能。
保護措施則是第二代鎧甲玻璃,號稱抗刺破能力提升 30%。

接近 21:9 的比例在顯示上,看起來就會跟以前要拼窄度的大摺相比更貼近一般手機,整體顯示也沒什麼問題,而且窄邊框的設計上,X Fold 5 在外螢幕也有 92.06% 的佔比。

顯示設定倒沒什麼好說的,跟 vivo 其他旗艦機種差異不大,這邊就直接看圖吧。

色彩模式一樣有四種,並有色輪的自訂選項外;更新率也有 60Hz 與 120Hz 兩個檔位可以選擇。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這邊也附上 Youtube 的 HDR 影片範例給大家參考。

內螢幕的規格則是 8.03 吋 4:3.55 比例,解析度 2,480 x 2,200 的 AMOLED 可彎摺面板,整體規格與外螢幕類似,都有 10.7bit 色彩與 1-120Hz 更新率、最高 4,500nits 的峰值亮度和蔡司大師色彩顯示等規格。
不過從 X Fold 5 內外螢幕尺寸可以看到,那個小數點的優勢.....幾乎都是衝著 Z Fold7 而來



現在大摺幾乎都是用水滴型轉軸的狀態下,基本上摺痕都不太需要擔心,除非受到光線直射,因為 UTG 玻璃與外層膜的反光之下才會比較明顯。不過摺疊機開闔使用久了摺痕還是會相對明顯,這就需要另外再更換膜了。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橫幅)
- Youtube HDR範例(橫幅)
這裡同樣附上內螢幕的 Youtube HDR 範例給大家參考,如果覺得顯示比例上下黑邊很煩,建議可以轉成橫向狀態,如此影片的顯示面積會比一般使用狀態多。
▌功能效能

X Fold 5 整體核心規格,除了處理器是用高通 S8 Gen 3,跟 Z Fold7 的 S8 Elite 相比差了一個世代,其他規格就真的是旗艦級了。包含 16GB LPDDR5x Ultra Ram + 512GB UFS 4.1 容量,以及超大 6,000mAh 電量加上 80W 有線、40W 無線快充等規格。
不過作業系統用的是國際版的 Funtouch OS 15,跟中國版相比還是有些差別,以 X Fold 5 來說,差異最大的就是 Apple 生態系的支援性上。中國版甚至能跟 Apple Watch 連接使用,國際版就只能靠 EasyShare 來與 iPhone 傳送檔案這樣。
跑分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跑到安兔兔跟 3DMark 的效能,後續做集評時再補上,但畢竟 X Fold 5 用的是上世代的 S8 Gen 3,日常使用絕對沒有問題,但一些比較耗能的遊戲上,自然是不會有配置 S8 Elite 的機型來得優秀了。


X Fold 5 8.03 吋的大螢幕在一般顯示上自然是頗具優勢,以 Chorme 來說甚至能切換成電腦版來觀看,就像是有台小平板一樣,這也是消費者會選擇大摺的最大特色了。

基本操作部分,X Fold 5 可以透過底部的工作列,以及展開的應用程式來做多工和分割畫面的操作。不過底部的工作列不能像三星選擇應用程式的數量,同時 APP 也是與桌面顯示的共用,要做自訂的話就是一般拖移方式,可以當作桌面放置應用程式的延伸。


開啟分割畫面有幾個方式,其一就是透過剛剛提到的 APP 欄位,直接壓著拖移就會出現浮動視窗、左 / 右分割視窗幾個選項,算是相對直覺。
另一項我覺得相對方便,也是我使用時的主力,就是在使用 X Fold 5 內螢幕時,稍微往內摺一下,就能直接開始分割視窗介面,真的蠻方便的。不過如果你常常有事沒事就想摺一下螢幕舒壓的話,這點對你來說就可能是困擾了



這邊也直接附上浮動視窗與一般分割視窗的樣貌給大家做參考:

X Fold 5 最大的視窗分割數量,則是基本雙分割加上兩個浮動視窗,跟三星比起來是少了一點。但以多工的程度來說已算夠用了,而且分割視窗其實最多是支援三個,只是另一個會被收納在螢幕邊角,不能展開。

X Fold 5 針對摺疊螢幕的操作上,也有專屬的功能選項,總體來說則是有幾個主要功能,但最常用的應該就是新的原子工作列了。

其中一項智慧外螢幕顯示,是在手機處於半摺疊狀態下,還是能開啟外螢幕來做操控。這點其實三星 Z Fold 系列也有辦法達成,但一般人感覺不太會這樣做.....最長的情境應該就是用主鏡頭自拍就是。

基本的懸停觸控板分割操作,在 X Fold 5 上也是支援的。


分割與浮動視窗也一樣有快捷選項可以調整視窗大小,並也能開啟原子工作台模式。

剛剛提到的浮動視窗,也能把至多三個數量直接收納在螢幕邊緣,展開後也一樣能快速啟動,或是開啟原子工作台做使用。

原子工作台再開啟後,內螢幕就會一分為二,最多也能容納五個 APP 同時運作,同時四個程式會在左邊安靜待著(?),直接點擊就能快速做切換。如果你是蘋果生態系的使用者,相信對這個

另一項操作上,就是在機身側面有個小小的快捷鍵,不僅可以拿來開啟 APP 或是指定多項功能。由於 X Fold 5 機身也算是相當薄,有時候展開內螢幕不好施力,此時手指抵著快捷鍵就能施力開啟,也難怪位置會做的比較上面(?)

快捷鍵可以支援兩種操作方式,分別是長按以及按兩下來觸發兩種動作,只是這個自訂的畫面.....這個相似度.....真的沒有問題嗎


快捷鍵也一樣能指定應用程式開啟,甚至能選擇應用程式細部操作,像 IG 就支援直接開啟拍攝、或是發文等等,只是並不是所有 APP 都支援,這點要注意一下。

Google 的畫圈搜尋與 Gemini Live 相機辨識應該就不需多說了。


vivo 在國際版的內建 AI 功能不算多,主要都是以相機或是基本的文字辨識為主。而 X Fold 5 一樣也具備 X200 FE 實裝的魔法移動,以及 AI 擴圖等功能。

基本的 AI 消除也具備,而且 vivo 實際消除的成功率也蠻不俗的;另外,在選項中也有可幫助修正玻璃反光或是文字陰影的反光消除等。

連接規格部分,X Fold 5 也具備 Wi-Fi 7、eSIM 以及 NFC 門禁卡等功能,針對通話部分除了基本的通話錄音,這次也有 AI 相關的智慧摘要以及通話翻譯等。

AI 智慧摘要與通話錄音則是會根據通話時的文字,將其直接做翻譯與摘要,其實也不少手機有類似的功能了。

其他功能部分則是與 vivo 其他手機差異不大,至於 AI 字幕則是跟 Android 內建的功能差不多,像是看 Youtube 影片時,就會出現即時翻譯的字幕。

續航部分,這邊我用 50% 的螢幕亮度,搭上最高的 120Hz 更新率,並關閉藍牙與 GPS 定位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外螢幕這邊得出 19 時 24 分的成績,相當不俗!

內螢幕部分也有超過半天約 14 時 23 分的成績,使用上基本不太需要擔心續航問題了。

有線快充這邊也有 80W 的成績,這邊我沒有特別選極速充電的選項,就是預設的方式搭配原廠充電器做充電。5% 充到 50% 約花 21 分鐘,充飽則是 46 分鐘,這個成績相信不需多說.....這也是 Z Fold7 目前最大的軟肋了,畢竟只有 25W 的充電功率。
▌相機

X Fold 5 在相機一樣有著蔡司的合作,有著 T* 鍍膜以及相關色彩模式之餘,硬體規格也配置包含 50MP Sony IMX921 1/1.56 吋 f/1.57 等效 23mm 廣角 + 50MP 三星 JN1 1/2.76 吋 f/2.05 等效 15mm 超廣角 + 50MP Sony IMX882 1/1.95 吋 f/2.55 3x 等效 70mm 的望遠鏡頭(有 OIS 與 15cm 微距)三鏡組合。
雖說跟本家的旗艦相比還是有些差別,但 X Fold 5 以同級的大摺來看,這樣的相機規格絕對是一時之選,甚至也有比較少見的長焦微距功能了。


至於內外螢幕的自拍鏡頭規格則都是相同的,配置 20MP f/2.4 規格,也沒有用上 UDC 螢幕下配置,但透過外螢幕預覽與摺疊機制,要自拍的話其實用主鏡頭拍會是比較推薦的。


相機介面基本上跟配置 Funtouch OS 15 的機種,如 X200 FE 類似。而 X Fold 5 預設焦距可以延伸到 10x,最遠則是 30x;不過前鏡頭自拍僅有單個焦段。

拍攝介面上大抵相同,但 X Fold 5 在色調上的選擇會來的更多,包含蔡司色彩、鮮明、質感與黑白,甚至多了個負片選項;另外,先前有的參數調整,以及高階機種會有的舞台模式也都具備。
不過 X Fold 5 在詳細設定中,倒是沒有 X200 Pro 那時額外新增的炫光修正功能,可能是官方覺得 X Fold 5 不會?至少我自己這次測試是沒遇到炫光的問題啦。

X Fold 5 在夜景模式上倒是與 X200 Pro 一樣,將其揉合為「風景與夜景」模式,並一樣把長曝光、夜景全景與超級月亮都整合在一起之餘,相較一般模式的自動夜景偵測,風景與夜景模式拍出來的夜景飽和度會來的更高。

這次 Funtouch 15 在拍攝上的一大亮點,就是人像模式也支援色調選擇。也就是說拍人像也能選清淡的蔡司自然色彩之餘,也能按照自己需求來做選擇。
不過我自己有把 X200 Pro 同步更新,但相機介面還是舊的,不知道是不是後續才會實裝,還是被放生了(怕)。


蔡司鏡頭包以及人像鏡頭套件(改名叫人像配方)相信也不需多說,就直接看圖吧!

美顏也一樣有自然與經典兩種不同風格可以選擇。

X Fold 5 在錄影部分一樣有最高 8K 30p / 4K 60p 可選,但其他功能就能看出跟 X200 Pro 還是有拉出差別;像前鏡頭與人像錄影僅有 FHD 畫質,更別說什麼 Log 與 4K 120p 慢動作了。
▌實拍
日拍
實拍這邊大部分的照片都是用蔡司自然色彩模式拍攝的,這邊也列出 X Fold 5 這次幾個不同的色調模式比較給大家參考。要拍出冷白皮的話,我自己是推薦負片模式,校正的真的蠻明顯,甚至有點 over 了。當然想要第一印象最好,色彩鮮明加上測光會偏亮的鮮明就蠻推薦的。- 蔡司自然
- 鮮明
- 質感
- 黑白
- 負片
這邊也來一組蔡司自然色彩與負片的比較,就知道負片對於色彩偏冷有多誇張(?)
- 蔡司自然
- 負片
各焦段的比較部分,可以看到 X Fold 5 在色調、測光的一致性都蠻不俗的,真的要說我會覺得超廣角對比會稍重一點,但不算明顯就是,以拍攝調性來說,vivo 現在的機種真的不太需要擔心。
畫質表現部分,預設的焦距基本上縮圖也全都可用,真的要挑的話,超廣角跟 2x 放大看會稍微有點鬆散,3x 倒是意外的表現不俗,甚至細節會比廣角還要優秀。
- 超廣角
- 廣角
- 2x
- 3x
- 超廣角
- 廣角
- 2x
- 3x
換成比較逆光的場景,X Fold 5 這邊再 3x 上色調會稍微偏移一點,但整體曝光與 HDR 的表現也是高水準,不會有太 over 的高低光修正,在背光的 MD 主體也沒有那種霧狀的低對比狀態(第二組是有但不太明顯)。
不過畫質在逆光部分,衰弱的程度會更為明顯一些,尤其是超廣角與 2x 放大看就真的有點糊.....,但縮圖看起來還是夠用的。
- 超廣角
- 廣角
- 2x
- 3x
- 超廣角
- 廣角
- 2x
- 3x
這邊也來一組 3x / 5x / 10x 的高倍組別,在光線充足的狀態下,雖然 5x 與 10x 放大檢視還是有相對的衰弱與塗抹,但放大檢視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只要光線足夠,基本上 10x 都是可以放膽拍的。
- 3x
- 5x
- 10x
這裡也來一組跟 X200 Pro 的對比,都是用蔡司自然色彩。但可以看到 X200 Pro 在膚色上明顯有 vivo 以往的祖傳綠調.....X Fold 5 就沒有這個狀況之餘,X200 Pro 整體亮度會稍微暗一點就是了。
放大檢視畫質,基本上兩機在如此光線之下,畫質幾乎是沒什麼差異,不過 X200 Pro 2x 這邊有點手震.....可以稍微忽略,其他焦距包含高倍,在夜景時有比較詳細的對照,等等就會講到了。
- XFold5超廣角
- X200p超廣角
- XFold5廣角
- X200p廣角
- XFold5 2x
- X200p 2x
微距部分則是可以從 3x 起始,搭配變焦的方式來做更近一步的拍攝,而且 X Fold 5 的超微距功能也能調整模擬的景深強度。以縮圖來看只要光線足夠,真的用 10x 拍微距也不是問題,其他摺疊機種也幾乎不具備這樣的長焦微距功能了。
- 3x微距
- 6x微距
- 10x微距
這邊也附上一些 X Fold 5 微距的範例給大家做參考,這也是大摺中比較少見的功能。




人像自拍
人像模式部分,X Fold 5 也具備多個焦段可選,雖然沒有 X200 Pro 的 135mm,但 100mm 拍起來也是絕對夠用的,加上實用度滿點的蔡司鏡頭包,大摺可以拍成這樣真的是意外的驚喜,也是 X Fold 5 的絕對主打特色了。另外有一點要提的,是 X Fold 5 在支援新 OS 後,人像模式可選色調,就不用怕像之前 X200 Pro 那樣怎麼拍都艷到不行,可以用蔡司自然色彩拍真的很讚.....
- 廣角人像
- 35mm人像
- 50mm人像
- 85mm人像

當然,在使用長焦拍攝時,預設的光圈數值會是比較小的光圈,如果覺得景深效果不夠「糖水」的話,也能在相簿後手動調整。
- 調節後
- 調節前
另外要提的是,在人像模式的濾鏡中有個 CCD 模式,拍攝後色調會比較暖之餘,也會開啟閃光燈來做補光。不過 X Fold 5 的閃光燈不是像 V 系列的柔光環,補光效果我自己覺得沒有那麼明顯,除非是在真的很黑的地方,但拍攝起來還是有蠻不一樣的氛圍。


而且人像模式在可選色調的狀態下,透過黑白模式加上反差較大的情境,拍起來的氛圍真的不需多說,基本上不需多做後製就能直接出片了。

當然,這邊也要拿 X200 Pro 做個人像比對。兩機在景深的效果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好,真的要說 X200 Pro 在畫質呈現還是會稍微好一些。
不過以人像模式來說,兩機最主要的差別在於,X200 Pro 不能選擇拍攝色調,不管是在照片鮮艷度、或是對比都會明顯比 X Fold 5 厚重。雖說看起來也很好看,但少了 X Fold 5 有選擇性就還是有差.....總是有人會喜歡清淡一點的風格吧?
- XFold5廣角人像
- X200p廣角人像
- XFold5 50mm人像
- X200p 50mm人像
- XFold5 85mm人像
- X200p 85mm人像
- XFold5 85mm人像
- X200p 85mm人像
前鏡頭自拍也是絕對夠用的,但因為只有單個焦段的關係,拍攝時要特別注意變形問題;另外,這次 X Fold 5 透過前鏡頭自拍,也支援浮水印顯示了。


這邊也附上其他人像範例給大家參考:
















夜景
夜景模式第一組先來看考驗白平衡的自由廣場牌坊,這邊就都是用風景模式拍攝,可以看到兩機在超廣角與廣角色調上幾乎是複製貼上;但到了 2x 與 3x 就有完全不同的詮釋,X Fold 5 會比較自然,X200 Pro 則是變得更為螢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業系統改變就是了。放大檢視畫質,這邊 X200 Pro 旗艦的定位就看得出來了,除了 3x 不是光學變焦(是 3.7x),比 X Fold 5 來的差點之餘,其他焦段在畫質幾乎都是佔優的。
- XFold5超廣角夜景
- X200p超廣角夜景
- XFold5廣角夜景
- X200p廣角夜景
- XFold5 2x夜景
- X200p 2x夜景
- XFold5 3x夜景
- X200p 3x夜景
下一組則是中央有容易過曝吊燈的國家音樂廳,可以看到 X200 Pro 在壓光處理會比較積極,但 X Fold 5 也只是稍亮,而不是過曝。不過 X Fold 5 部分焦段(像是望遠端),在色調上會比較多校正,整體就比較偏冷一點。
放大檢視畫質,這邊就有拍到 10x 了。基本上 X Fold 5 除了 3x 同焦段佔優,超廣角與廣角稍微弱一點之餘,在 5x 都幾乎都會輸 X200 Pro,差異其實蠻明顯的。但我自己覺得 X Fold 5 其實 10x 縮圖還是算可用的,只是有比較有傷害嘛。
- XFold5超廣角夜景
- X200p超廣角夜景
- XFold5廣角夜景
- X200p廣角夜景
- XFold5 2x夜景
- X200p 2x夜景
- XFold5 3x夜景
- X200p 3x夜景
- XFold5 5x夜景
- X200p 5x夜景
- XFold5 10x夜景
- X200p 10x夜景
最後一組是亮度最低的中正紀念堂本體,一樣可以看到兩機色調類似,但 X200 Pro 壓光會更積極的調性。主要的差異還是在畫質上,除了超廣角、廣角兩機類似,3x X Fold 5 是光學變焦,只要 5x 之後就幾乎是 X200 Pro 的天下了,加上這組亮度真的不高,10x 的差距就相對明顯。
- XFold5超廣角夜景
- X200p超廣角夜景
- XFold5廣角夜景
- X200p廣角夜景
- XFold5 2x夜景
- X200p 2x夜景
- XFold5 3x夜景
- X200p 3x夜景
- XFold5 5x夜景
- X200p 5x夜景
- XFold5 10x夜景
- X200p 10x夜景
錄影這邊也附上基本的 4K 60p 一般影片給大家做檢視,平常紀錄日常生活也是夠用了。
人像這邊則是支援廣角與 3x 兩個焦段,摳邊什麼的也算夠用。如果要用 3x 的話,由於焦距比較長,建議手要拿得更穩才不會有明顯晃動。
這邊也附上未成組的照片給大家做參考:

























▌小結

以目前的摺疊市場來說,要在台灣買到大摺,目前新機就是 vivo X Fold 5 跟同樣在先前開賣的三星 Z Fold7 了。兩機雖然都是大摺,也都是走輕薄小巧路線,但主打的調性倒是不太一樣。
以 X Fold 5 來說,即使不是最輕薄的,但有著大摺中數一數二強的 IP59+ 防塵防水功能,加上 6,000mAh 大電量與 80W / 40W 有線、無線快充,論電力規格真的是 Z Fold7 難以望其項背的。

不過 X Fold 5 的巨大亮點,就是在 vivo 耕耘已久的拍攝部分,有蔡司加持加上歷代機型的演算法,拍起來那叫一個討喜。以懶人出片來看的話,X Fold 5 幾乎是一等一的好。只是巧妙的砍掉一些錄影規格,加上廣角端的鏡頭配置,跟 Z Fold7 相比還是有點差距,這個就等後續集評時再來好好測了。
當然,Z Fold7 有著耕耘以久的摺疊操作 UI,以及效能相對好的 S8 Elite 處理器,X Fold 5 在大摺的操作不是說不行,但整體在多工操作、甚至是 AI 功能上,還是差了三星一些。以我來看的話,兩機主打的調性不盡相同,X Fold 5 反而是走向相對均衡,換得相對平實的售價。
只是 X Fold 5 售價跟中國版一比,有著認證等因素的價差,台灣預購資訊這邊還是頗有誠意,走舊機換新機的話其實相對划算不少。至於 Funtouch OS 與中國版的差異,以 X Fold 5 來說,還是在蘋果生態器的「吃豆腐」支援性上,這點目前還沒有聽到會有的風聲,真的很在意的話,可能就要想想其他管道了。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