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R換不到滿電的電池的問題並不是外送員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使用的人與電池數量比例問題,因為GGR的換電站幫電池充電的模式不是像eMoving的超充或快充那樣可以很快地把電補足,所以也凸顯出這個問題來。
現在GGR放寬(鬆綁)這樣的規範,好像也不能解決這個現象(因為沒有治本),只有增加換電站、增加電池的充電效率、開放給用戶在家充電,感覺比較能徹底解決。
相較來說iE125雖然不是換電的,可是利用短暫的10幾分鐘就可以讓電池增加50%(20分鐘80%),有足夠的續航力去跑(客戶或通勤),其實比較務實。而且因為可以在家充電,至少前一晚就可以在家裡充飽,隔天一早出門電是滿的,對於跑外送還是方便一些。
我有朋友跑吳柏毅,一個月休4天,平均一天將近100公里,如果油耗加上保養,每個月將近5000。


若換成iE125,即便是用商用費率999,除了可以在家充電,在外面充電也是充到飽的,就真的划算了。即便是使用前一陣子被罵翻的的保養套餐費用,還是便宜許多
相較來說,EM的商用版費率比起GGR還真的佛心許多,雖然說GGR說不要連兩個月超過1600,看起來就滿難的吧!而且兩家的商用費率還真的差滿多的。GGR真的越騎越貴。(不過是說如果GGR的車主不介意了,我騎iE125的其實也不用在這邊喊燒啦!)

只是這陣子iE下來就會比較關注電動機車的新聞,不管事GGR的費率議題,還是EM的保養費議題,都有關注。,我覺得GGR是媒體寵兒,也幾乎成了電動機車的代名詞,相較來說比較早起步的EM反而被邊緣化。其實對EM來說很可惜,因為兩家的系統不一樣,也導致使用的主力客群不同,但是市場聲量也比較小,連前幾天的地球黃金線介紹機車時,也完全沒有EM的存在。
其實EM的費率與計算方式我覺得相對合理,用充電時間算,同樣的電量,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續航里程,即便商務用的資費也比GGR佛心,如果EM能夠在充電站的多用點心力、快速布建,才不會邊緣化。
畢竟這確實是一台不錯的好機車,我自己是騎得很開心,有時去到特別的地方也會幫自己記錄一下足跡
那天去楊梅找人時,還特地轉進去中華汽車用了一下他們們口的充電站~。

上個月全球第一個開打的職棒(第一天因雨延賽,第二天出去繞繞過去看有沒有機會在外面感受一下,結果還是繼續延),終於現在可以開放進場了

角落有GGR的換電站,如果EM的充電站也這麼普及,iE125的銷量就應該不只這樣了。EM爭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