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華發佈了iE125後,深深覺得充電機車後勢大有可為,但囿於現今大多居住社區大樓,公有停車區域設置私人充電設備會有許多層面的問題,包含社區居民共識、法規及安全性等,先前有聽過許多社區裝設後荒廢不用,所以想請問車友有無社區成功案例可供參考?謝謝建議!
                                    
            有時可能因天候或使用等因素,如果社區可以補足無法外出充電的問題,相信類似充電式的機車一定更能讓社會大眾接受,畢竟民眾大多數居住地方都是社區大樓而不是透天,在家充電就變成一個社區共識而不單純是個人問題,要讓每個新舊社區可以輕易設立私人的充電設備,真的需要政府來規範及輔導,不只是僅僅補助這麼單純而已。
HAY524781 wrote:
可能之前推動的時候整體電動汽車和機車都還沒有這麼普及
但畢竟充電還是未來的趨勢,不管是哪一種類的充電需求都會越來越大
慢慢越來越多社區也會開始考慮架設充電設備
還是需要一些時間去轉化中間的過渡期
不過像iE125的話,也是可以用一般家庭充電就解決
如果生活圈還有其他的快充站也很便利,使用上的彈性還是滿大的
clarinet2055 wrote:
是的,現在尷尬的就是(恕刪)
說實話,很難的。
雖然不是機車,我也考慮過特斯拉Model 3,但想到要去跟管委會爭取架設充電樁就很怯步,而且隨著特斯拉熱銷外面超充排隊慘況只會越來越嚴重而已,想到這些我就購買慾望全沒,要是特斯拉有像gogoro那樣的換電站我現在已經下訂排隊等交車了。
回到充電機車問題,新的社區或是高級社區或許還有私人機車位,但絕大多數大樓社區的機車位都是全體住戶共用,好一點的定期抽籤分配使用權,隨便一點的就是先到先得,但不管哪一種方式,社區機車停車位都是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況。
停車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要撥出部分空間給充電車專用,想都知道反彈必定非常大,如果這些充電設備的建置費還要由社區經費支出那就更不用想了。
政府官僚也不是笨蛋,現階段油車依然佔據絕對優勢,電動機車也還有換電模式可以選擇,要為少數人強迫全體住戶去同意充電樁建置,於法於理都很難獲得認同(不然換電車使用者也可以主張每棟大樓都要蓋換電站了),官僚們絕對不會淌這趟渾水的。
很多人都說換電模式比充電模式更不可行,但實際上充電模式要解決的困難點遠比換電模式多得多,我在別樓也提過多次:不用拉電線的油車都找不到停車位了,充電車還妄想會有足夠的充電樁?
也許等未來電池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大幅縮短充電時間又不傷電池壽命,充電樁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吧,但現在真的太難了。要求中華將電池改為抽取式讓車主可以提電池回家去充電還比較可行(當然還有重量和距離問題,但總比蓋充電樁簡單)。
clarinet2055 wrote:
特斯拉的充電樁與iE125...(恕刪)
不,由於家戶都有220v冷氣插座,拉線鋪設充電樁本身在技術、安全問題上都不大(車位太擁擠或機械車位就另說)。而且電動汽車買主會想裝充電樁必定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專屬停車位,和整體社區利益也不會有多大的衝突,想獲得管委會通過反而比較簡單。
至於機車充電樁,技術上的難度當然不大,安全性也沒什麼問題,但卻很容易和整體社區利益起衝突,因為正如我前面說的:機車很少有私人停車位。車位共享又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割一塊出來給充電車用,其他住戶的權益就受損了,要他們同意自然很難。
所以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權益分配問題。
另一方面,當前電動汽車除了充電模式就沒別的選擇了,即使麻煩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但電動機車卻有換電模式可以選擇,我想除非超級有愛,不然絕大多數電車消費者會寧可選擇換電式電車或可抽取電池的充電車,不會特地為了機車充電樁去和管委會槓上,倒是說服公司安裝充電樁這類案例有聽說過。
我是覺得既然你們社區的機車位是專屬的,你去向你們管委會爭取增設充電樁的成功率還比別人高些,如果連你們社區有這樣的條件都爭取不到,其他機車位共享的社區就更加希望渺茫了。
        內文搜尋
    
    
X
                
                    
,真的非充電模式不要的話,催促中華推出可抽取電池的車款還是最好最簡單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