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人生第一台...小晡晡emoving Shine 【不專業開箱文】


被放逐的羊隻 wrote:
魯妹終於到了2017...車廂大小

基本上放不下安全帽~

所以只能掛在外面

但是女生的小包包還放得下的(恕刪)



沒想到電池居然是設計成這樣放在置物箱中....

產品開發者的想法實在無言..

hx135cb750 wrote:
沒想到電池居然是設...(恕刪)

我是EM50車主,新電池設計是為了雙電池改良而來的,電池排列比照GGR方便更換,如果你覺得不妥是因為你沒騎過電動車才會覺得怪~
樓主200公里換油是第一次,下一次1000公里,以後2000公里換一次齒輪油就可以了~
這台可以解速到40公里,只是對電池比較傷,所以中華只願意保固2年,EM50電池都是3年,機車款的電池也比較貴~
EM shine只是自行車,路橋20以下很正常(腳踏車還不到10)
Tang543 wrote:
...如果你覺得不妥是因為你沒騎過電動車才會覺得怪...(恕刪)

中華為了保留擴充雙電池而做出這樣的不及格設計,竟然能用仿Gogoro來合理化解釋
emoving Shine車重不到40公斤,而那顆電池至少重5公斤以上卻偏放在一側,且造成置物空間形狀不好利用,那條電纜還橫過半空中...
如果兩顆電池槽設計成前後縱列,電纜改由前側拉出,單電池狀態就能有更方正好用的置物空間,車輛重心也不會偏一邊。
之前做了那麼久的台灣電動機車龍頭大廠,車款設計仍然如此不長進不用心,另一款郵局標案特規車更令人傻眼...
wmcrux wrote:
中華為了保留擴充雙...(恕刪)

emoving post給郵局用的,雙電池巢座艙設計,GGR必須放兩顆才能動,這台可選一顆或兩顆,沒騎過也不想騎的人不知道在叫什麼,這小電池沒5公斤重,你當GGR電池喔!
被放逐的羊隻 wrote:
電池的話,電動自行..您的問題我已經在文章上做補充可以往上看看唷

如果還有疑問我再回答您~.(恕刪)

感謝回覆,有看到了



Tang543 wrote:
我是EM50車主,新電池設計是為了雙電池改良而來的,電池排列比照GGR方便更換,如果你覺得不妥是因為你沒騎過電動車才會覺得怪~
樓主200公里換油是第一次,下一次1000公里,以後2000公里換一次齒輪油就可以了~
這台可以解速到40公里,只是對電池比較傷,所以中華只願意保固2年,EM50電池都是3年,機車款的電池也比較貴~
EM shine只是自行車,路橋20以下很正常(腳踏車還不到10).(恕刪)


12年前我是電動機車研發工程師,參與專案是500W電動自行車和後來的PGO E bubu,
但這兩種都是輪鼓馬達,不需要更換齒輪油

那時和三陽推出的36V 500W電動自行車方案,就是要小車大置物空間



儀錶板左右分別是鋰電和鉛酸電池電量顯示,電量是用電量IC計算的,這種電量計算跟筆電一樣較準確,
不是當時一般的電壓顯示錶,


28V 12AH電池(不重是真的,我日常使用時還會多帶兩組在背包中),不過這是副電池,主電池在踏板下方是36V12AH鉛酸

置物箱空間,大概只能放瓜皮帽


後來推出量產的是三陽 E star
SYM E star
一樣保留置物箱,而且電池移到踏板下方(圖片出處同上)



電控系統驗證車,車體是中國彷YAMAHA電動車,這外型後來美博士電動車也有採用,我主動跟公司凹來測試約3個月,藉此省通勤油錢
初期用高扭力馬達極速42,後期用高轉速馬達,極速47,但馬達會過熱導致最後磁力衰退到極速40
不過因應電動自行車的法規限制,馬達輸出上有分限速版和全動力輸出兩種模式





目前光陽的子公司光聯輕電
電動自行車還是以外銷為主,表面上看不出有對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有動作
但如果真的有商機,相信會推出更有競爭力的車款
仿GGR的電池排放方式???
我誤會了什麼嗎?

我覺得如果變成下圖這樣, 是不是空間可以更多?



Tang543 wrote:
我是EM50車主,新...(恕刪)
Mikekai26 wrote:
仿GGR的電池排放...(恕刪)

EM50的電池有點正方形,所以用疊上去的,雙電池不買雙切開關,換電池就是要先停好車,將電池一顆顆拿出來換,GGR是兩顆併排(雖然他本來就需要兩顆一起換),GGR橫著放車子重心穩也才能多出一點點小空間給車主放瓜皮帽,缺點是車身很胖,不過它是白牌車,不是電自這種買菜接小孩的車,電自車基本上就是輕巧(上面PGO工程師開發的那種),電池放滿就沒空間了,EM Shine是EM25換殼升級版,大概是沿用先前的設計(也沒車主說不方便,因為EM25座倉真的只有放兩顆電池空間,並沒有多出後面那塊),如果是前後放座倉空間會比較完整(也許中華座桶會改版也說不定)。
hx135cb750 wrote:
感謝回覆,有看到了12...(恕刪)

原工程師啊!我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只是騎了很多年的EM50/80車,電池真的是電動車發展的罩門。電動車在過去酸鉛時代是電動車發展的黑暗史,我是主張雙電池,可以改善單顆電池突然故障或沒電時,還有第2顆電池慢慢騎回家充電或維修而不是下來推車。PGO雙電設計與儀表不錯,可惜開發的時機不對,也只能消失在市場中了!! 時下電池放置的位置最能被接受的還是座倉,放龍頭下,腳踏板下時座倉空間就能置物...但是並沒有被接受(可能設計者要好好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Tang543 wrote:
原工程師啊!我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只是騎了很多年的EM50/80車,電池真的是電動車發展的罩門。電動車在過去酸鉛時代是電動車發展的黑暗史.PGO雙電設計與儀表不錯,可惜開發的時機不對,也只能消失在市場中了(恕刪)


你多年的騎乘經驗才是對產品最真實的測試

早期的困境就跟1930年代日本零式戰鬥機的開發者一樣

沒有大馬力的引擎,就沒有優良的性能,只能靠偷輕來解決

同樣的我們那時
沒有優良又便宜的電池,機構上只能繞著鉛酸電池開發車體,而且當年測鉛酸電池壽命只有
鋰電池的1/4而已
圖片中有鋰電池,但那不是動力型的,是用筆電電池兜出來的電池組
車體再怎麼偷輕,
馬達能源轉換效率再高(從有刷馬達到無刷馬達),
大燈效率再好(那輛三陽試做車是用LED大燈)也抵不上高性能
電池容量的突破及價格的合理化
而這也就是為何電動汽車問世已破百年,但電動汽車無法普及化的原因

雙電池設計在當年是因為2005年鋰電池很貴才想出來的高低搭配方案
而抽換鋰電池包也是為了交換站的模式而設計的.只是當年是希望政府或機車廠商作,
但直到GOGORO有大量資金的公司才有辦法做到



而公司推銷這方案就是希望有機車廠來完成,結果真的量產的只有PGO而已

Mikekai26 wrote:
仿GGR的電池排放方式???
我誤會了什麼嗎?

我覺得如果變成下圖這樣, 是不是空間可以更多?
.(恕刪)


沒錯,這搞不好還能並聯3-4組

中華工程師在想甚麼?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