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ie125騎了約二星期的小感想

willyfish wrote:
我的IE 125是彰化員林中華保養廠第一台保養車,換齒輪油5分鐘,消除維修燈號用半小時,可惜沒照像接頭位置。

willyfish wrote:
最高騎速破百(有破百警示,非過熱警示,破百2秒就讓時速下來了,我自己會怕,喵一下旁邊的車好像也抖了一下。)

員林去台中的路段有非常多可以滿電門的路段
怎會說的很特別的樣子
我上週去員林宏佳騰踩點
那條路破百的機車還滿多的


員林人去台中一定就是台74甲爬山那條路段
長爬坡一定要一直按boost 的
不然5匹的馬力很慢的
馬達會過熱嗎?
這路段是139的路線
破百的機車根本是常態
(1)基本上我只是一般有買IE 125的車主,心得分享,我覺得IE 125 9月掛牌數應該會讓中華滿意。
(2)樓上引言引到別篇的,讓我滿訝異的。
(3)我活動範圍在北彰化,南彰化昨天有從田中高鐵騎回台中,因為照像機位置不熟,所以省道盡量騎在別人後面,路上沒看過破百的。
(4)縣道139,有太多紅牌600,黃牌300在練車,我沒玩重車。
(5)我機車只是我上班,跑業務的工具,家庭出遊都開車。我小孩目前10歲,沒坐過機車。
willyfish wrote:
(1)基本上我只是一般有買IE 125的車主,心得分享,我覺得IE 125 9月掛牌數應該會讓中華滿意。

9/10 就知道接單狀況..
真厲害..


willyfish wrote:
(2)樓上引言引到別篇的,讓我滿訝異的。
(3)我活動範圍在北彰化,南彰化昨天有從田中高鐵騎回台中,因為照像機位置不熟,所以省道盡量騎在別人後面,路上沒看過破百的。

一下說噴出去
一下說慢慢騎在別人後面
嗯 ........
所以只有昨天騎慢是吧
台中<->彰化沒遇過破百的
那些路段除了踩點我是不常走
但我怎麼每次都遇得到機車破百?????





willyfish wrote:
(4)縣道139,有太多紅牌600,黃牌300在練車,我沒玩重車。
(5)我機車只是我上班,跑業務的工具,家庭出遊都開車。我小孩目前10歲,沒坐過機車。


如果你前面說的都是真的
只能說原本你是開車去台中上班
現在改騎ie125 這樣的確有可能快8分鐘以上
weiwei0118 wrote:

看到這又忍不住想吐曹了...............

1.Gogoro的水冷是間接再間接冷卻,真正發熱的是線圈,你間接再間接水冷冷卻殼體幹嘛?阿Q思維設計嗎?最優秀的冷卻方式是油冷,像是Gogoro這種大小的馬達,可以輕易發揮到超過40PS不過熱,而且可以做成密閉防塵,還能順便潤滑軸承,一舉將散熱與潤滑搞定,這種馬達壽命超長,如果空冷要達到這輸出,則是需要設計成偏向碟狀,來加大散熱孔與風扇加強散熱,此時使用輪轂馬達剛好順便散熱 ................(恕刪)


怎麼特斯拉的水冷也是冷卻殼體

以你的看法
特斯拉的馬達也是阿Q思維
當初在台灣第一線的馬達廠都不願合作開發
只有陌陌無名的富田電機
笨笨的去做這種冷卻殼體的阿Q馬達

cyt7241208 wrote:
怎麼特斯拉的水冷也是冷卻殼體

以你的看法
特斯拉的馬達也是阿Q思維
當初在台灣第一線的馬達廠都不願合作開發
只有陌陌無名的富田電機
笨笨的去做這種冷卻殼體的阿Q馬達


這影片早看過了,你影片有看到他們拆解出來馬達嗎?只有拆解控制器跟齒輪箱而已,這也你也能解釋成馬達是水冷?那個是將馬達油冷的廢熱跟IGBT放出來的廢熱,利用冷卻水導到車子前面冷卻而已,本質上冷卻線圈的仍然是油,一知半解連影片都看不懂就發文是很可怕的............
weiwei0118 wrote:
那個是將馬達油冷的廢熱跟IGBT放出來的廢熱,利用冷卻水導到車子前面冷卻而已,本質上冷卻線圈的仍然是油,一知半解連影片都看不懂就發文是很可怕的


所以目前我知道的
特斯拉和gogoro
都是用殼體冷卻的
至於你說的線圈如何
特斯拉和gogoro就都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了





不懂就要問,那有什麼可怕
能不恥下問才能真正懂
以為自己都懂才是真可怕
根本無法成長
weiwei0118 wrote:
Gogoro的水冷是間接再間接冷卻,真正發熱的是線圈,你間接再間接水冷冷卻殼體幹嘛?

阿Q思維設計嗎?

那個是將馬達油冷的廢熱跟IGBT放出來的廢熱,利用冷卻水導到車子前面冷卻而已,本質上冷卻線圈的仍然是油


tesla線圈冷卻油並沒有直接冷卻散熱,因為沒看到冷卻油循環管路

那麼tesla的熱傳遞 線圈 -> 冷卻油 -> 外殼 -> 冷卻液 -> 散熱片
對比 gogoro 線圈 -> 空氣(我猜的) -> 外殼 -> 冷卻液 -> 散熱片
差異在於線圈與外殼間的熱傳物質及效率

以你說gogoro 散熱方式來看 tesla
也是一樣屬於間接又間接的阿Q思維?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CcCManCcC wrote:
然後,充電樁目標本身就是廣設在各停車位上,路邊公有車位全部都要有才對
意思讓使用者停好車下車逛街就能充電
就算沒有充電樁你還是要停車去逛街,還不是要佔用


這種充電樁是屬於eMOVING"一般充電站"還是"快速充電站"/"超級充電站"呢?
但公有車位全部都要有,誰來支出這一筆建置費用呢?

如果充電樁(當然有停車位),那充電的車主只要付充電費用 還是充電費用+停車費用呢?
如果停車位有充電樁,那充電的車主只要付充電費用 還是充電費用+停車費用呢?
ace ventura wrote:

你LAG了
TELSA 在 2013 的確有一個實驗 (pilot program) 測試換電機制
但是那個是失敗的實驗 早在2016年就停止了


我知道是失敗了
因為使用模式不好
不是真的換電
而是ionex汽車版的機制
(我無法承認是換電,只是出借電池而已)

先換一顆借你的電池讓你先使用
還要再回來原處換回自己的電池


根本就不是gogoro汽車版換電的商業模式
而是光陽ionex汽車版借用電池模式


出租電池的模式
特斯拉和光陽ionex都失敗了
所以說是商業模式不好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