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注意到路上開始有狗肉電動車型跑來跑去,一時顛覆了我對電動車的看法,但網路上正負評都有,加上自身的125車齡還新,尚未入手,一直潛水保持關注。
如今過了幾年,一直關注的牌子之外,多出iE125的選擇,原來emoving不只是會做代步級電動機車,也加入評估,今年重車展的時候也順便到emoving的攤位逛逛。


但一般油車加速及聲浪的快感,豈是電動車能比?還是考慮Y牌155?.....檢視用途後,我主要是通勤,其次是市區使用逛街 購物,發現市區的路邊車格實在太少,且路邊停車常兩格塞3台,車身大雖霸氣但塞進車位則令人不便,主要是1人在騎。另外驚覺選擇電動車趨勢已慢慢形成,又獲知明年電動機車補助會降低,趕在這陣子入手。
對品牌與車型的抉擇:購車決策,其實還是跟使用成本有關係。
首先是車價:emoving73800元起,gogoro2 80980元起,兩個牌子的補助額相當,桃園新購補助都是24000元,購車差價約7000元。
保養成本:依據經驗,電的東西很難說,只能先假設同等級電動機車保養成本都相同,僅比較購買成本。
電池租賃費:我估計每天通勤來回約20公里,每周假日約10多公里,約650公里/月
依據廠商官網資訊,若依我的習慣行駛里程,G2選799元比較划算,至於emoving電池在家充電費,搭配桃園有免費充電站,家裡充電頻率可降低,若每度電2元計,一周充3次1.5度。估36元,算整數50元好了,自行作成下面的表。

車輛簡易開箱
交車日來到專賣店,印入眼簾的居然是一字排開的消光橘色,天啊,我究竟是選對車色還是選錯了車色,大家眼光一致……..但我不想跟太多人一樣啊。

一字排開的橘色,哪一台是我的車呢?


交車後拍照留念

簡易介紹:
初見外型,某些車友說有G牌影子,仔細一看,還是有中華汽車自己的元素在裡面,有耐看的感覺,外型就不再贅述。
全車燈具都是LED,省去改裝及可能變成打鳥燈的困擾,行照上也有註記LED燈形,不用擔心臨檢改裝問題,實際上照明亮度十分好,喇叭音量夠大,希望用不到,但三寶……你知道的。
我選的是有行車紀錄器及胎壓偵測器的車型


動力上CVT 出力線性,扭轉了我對電動機車一貫突如其來的起步暴衝感印象。三個行車模式車友形容的好,ECO休閒用,旗子上班用,BOOST壓力大時用,哈……..

而行李箱不是很長,但夠深、已夠我放我的小號全罩安全帽。

目前使用狀況
目前採399元方案,家附近也有免費充電站,搭配起來,比預期成本再低些。
已過300公里換了一次齒輪油,被收了80元。下次3000公里才要換了。
文末給車廠的建議
1.現在都流行大螢幕,儀表螢幕再大一點更容易辨識,放置桌面圖片也會更漂亮。
2.踏板平面部分變大一些,置物比較方便比較穩。
3.行車模式鍵位置與遠近燈鍵位置互換會更順手。
4.操作音樂能自行下載更換。
5.自行在家充電的費率若更低一些(例如199或299),應能吸引更多精打細算客戶。
以上雖是個人私心,期待車廠能更精進。
不過瑕不掩瑜,此車符合預期用車需求,路上能見度也變高了,車友們可打打招呼,之後可能就是有機會裝配件再分享囉。
最後附上愛車的視角,似乎有要風起雲湧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