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節錄:
「不能賺錢的模式不能算是商業模式」
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說,「沒虧錢」是他在訪談過程中不斷提起的話。身為第三代繼承者,背負55年機車品牌榮耀,是光環也是壓力。
走遍世界,柯勝峯說,目前說真正有賺錢的二輪電動車,大概唯一可提的是中國的電動自行車。
他想的是,一開始電動機車定價不要虧錢,雖然獲利不如燃油機車,但未來隨銷售量放大,電池技術進步,對電動車掌握更多,成本還會有下降空間,這裡面還得包含鼓勵經銷商推銷的獎勵金。
騎回家牽上樓,柯勝峯:賣車不會虧本
「這兩台都沒有虧錢在賣。」柯勝峯指著剛發表的Many 110 ev以及Nice 100 ev新車,儘管補貼後價格親民,他強調沒有虧錢賣,似乎向股東信心喊話。
柯勝峯說電動車好處多多,他曾騎著自家電動車回家,牽車進電梯上樓,騎入自家客廳繞一繞,「這是燃油車做不到的」而當他牽車進電梯巧遇鄰居,對方還抱著欣羨的眼光參與討論。
充電模式,解決客戶負擔跟疑慮
「換電模式與生俱來帶來無法避免的多餘成本,造成消費者必須負擔1人份以上的費用。」柯勝峯說,但二輪車用戶是對價格敏感的,也因此,「以換電為100%營運模式,我們不能說是商業模式,因為商業模式的意思就是創造價值,還能賺錢,無法賺錢(創造價值)的模式就不是商模。」柯勝峯態度堅定。
最大挑戰將是製造瓶頸,要做環島機車
似乎被安排好一樣,光陽今年剛發表全新
電動車新品,中國也頒佈法令對電動自行車做更多規範,讓電動機車蓄勢待發,光陽能不能抓住新的契機?柯勝峯語帶保留說,現在中國還沒有電動摩托車市場,新法規出來後市場很大,「如果真有大需求出來,我們會是其中一個。」
但擺在眼前的,或許還有產能問題。柯勝峯說,目前工廠都在積極準備,但真正量產應該是8月後,有需求就加班擴產,但中國合作夥伴也催得急,現在產能不夠,他只能安慰對方不要這麼急。
不只是要拼產能,光陽全台灣充換電站也在建置,除1,600家原廠授權店有快充服務,若加上專銷店2,000家,機車行4,000~5,000間,柯勝峯說「我們總店數比小七還要多」,未來2,000個能源交換站將於明年建置完成,選擇地點有三方向:1.多數人住家的附近,2.前往景點的路上,3.環島路線上。
「現在還沒有電動機車可以環島!」柯勝峯說,這2,000個換電站將會看點設置,隨燃油車銷售期限倒數計時,不論以「生死存亡」或「千載難逢」去評斷,光陽都在寫一個電動車商業模式的教案,成敗就掌握在第三代柯勝峯的手裡。
===========================================================
以上為內容之節錄,節省版面空間,若各位有興趣可至原文網站閱讀
看起來似乎iONEX的目的是指要複製中國電動自行車的模式在台灣?
以及要快速拓點的方式免不了是使用現有經銷商來做為建設充電站站的據點
然後原來回家方便充電的方式是指 牽車進電梯上樓,騎入自家客廳 充電阿@@?
跟我原來想的拆電池回家上樓充電不太一樣,不過那樣確實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