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meel wrote:
...(恕刪)
目前看起來有點確實印證咱講過的這幾天光陽銷售平均每日僅剩1台甚至不到1台這景況
光陽特約車行對銷售它家電動機車完全沒動力可言, 應該不脫那個中油換電站標案帶來影響
光陽接下來就看WEMO還有和運後續大批下單的好咖客戶衝量, 要是WEMO, 還懷疑除了電糖果它會願意增添IONEX車款嗎? 增加IONEX等於要維護二套系統, 要不就得靠和運繼續添購IONEX租賃車了
至於睿能電車單日增加一千多台, 其中那一千台吧, 也許是桃園共享電動機車整批審核完畢一次補認列, 不過要真有一千台共享認列, 那睿能一般銷售量有在下滑對照最近睿能車款生產品質妥善率保修處理態度等負面消息增加
小客5509 wrote:
至於睿能電車單日增加一千多台, 其中那一千台吧, 也許是桃園共享電動機車整批審核完畢一次補認列, 不過要真有一千台共享認列, 那睿能一般銷售量有在下滑對照最近睿能車款生產品質妥善率保修處理態度等負面消息增加...(恕刪)
應該不是上面不是寫了 "消費者購車數量"
法人的在下方有另一組統計數字

b670806 wrote:
雖然山葉門市賣電車,...(恕刪)
就說無心發展電動機車的業者才會把燃油機車及電動機車放在同一經銷商販售及保修,隨時想撤退都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引擎及馬達的驅動方式是兩種差異性很大的動力車輛,不熟電力驅動模式的技術人員是很有可能不會修或越修越糟,所以店員多少會只想推銷自己熟悉的燃油機車產品,除了產品訂價過高的問題之外,店家的銷售態度多少也反應了電車銷售數據不佳的結果
如果照燃油機車前三大品牌這種無心發展電動機車的態度,還只看重眼前燃油機車的銷售利益,忽略電動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
說不定未來電動機車的前三大品牌就很有可能會是睿能,宏佳騰,中華;對照燃油機車的前三大品牌完全沒有任何一個品牌重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