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
電池這樣旋轉裝置,光電源線拉扯 就是個潛在風險。
充換兩用真是高招,但只會是幻影一招,因為如果只能換電,就必需花大錢去蓋換電站
賣的好就算了,賣不好錢就賠大錢了,所以換電站的架設不會很積極。
換電進可攻、充電退可守,這時充電這招就用抵擋,賣不好,拍拍屁股走人,消費依車可以在家充呀,一樣可以用~~
沒換電站你車還是能用(不管你家能不能充),所以抱持著因換電而買這車的人會被充電打敗
不是大家喜歡潑冷水,弄台樣品車,拍個DEMO 影片,做個好看的廣告,重點是東西還在....
Maxwell wrote:
光陽現在才建設充電..
go不開放自己充電就是有鬼!.(恕刪)
就小弟認知,ggr開放自充是有困難的,理由:
自充電池不付系統月費無限跑,與換電系統電池是不可能互相流通的。
因為換電系統為了收費公平,必須是封閉而無漏洞的。
目前的電子科技可能無法精確檢驗電池使用狀況。電池充了100次與充了101次,是檢測不出來的。
少一次的差別可是一兩百元(依電池總價下去平均)
充電次數與充電損傷,如果未能透過電子科技檢測出來,為了公平性,應該就是採用分離制度,讓充電電池與換電電池永遠保持分開計算。
自充電池好處卻是不想付月費,跑再多的市電也很便宜。壞處是幾年後一次付幾萬重新買電池。
如果不想繳月費,理論上無法參加換電。
一年車主、三年車主、五年車主……電池都混在一起了,不收月租費怎麼辦?
總歸一句,都是使用者付費,别想鑽漏洞、佔便宜。
真的不想月繳,請買大馬力中華或光陽,但是,每隔幾年後再繳幾萬元換電池……不是都一樣?
而換電已分攤各月份,不用付幾萬。但是要防堵好,不讓貪小便宜情形發生。
不會讓沒有從頭至尾被監控計算的自充電池混入換電系統。
之前的ggr在家微型換電站,可在家充,一樣要連線檢核控管,照樣付費,只等於是換電站延伸到您家。
由於是管制在整個換電系統中,沒有無限自充不付費漏洞存在,所以可行。
綜合以上,目前自充不付費與換電難以完全合併,需要分開計費。
馬上回應對手XD
plovea wrote:
總結下來...車上...(恕刪)
注意到了, 原來可換電池是要先對核心電池充電, 真這樣覺得有點....不多講以惹上身
但一顆電池要真是700瓦時, 那比估猜的還要小, 假定它用18650電芯第三級距(用到特斯拉主推21700恐怕不可能, 貴且要反應在車價或租金裏)主打輕量化, Xwh / 3.6V *1000 =2250 => 每顆芯大約8wh, 104顆電芯組合起來的電池也該有快0.85kwh, 光本田一顆就有快1kwh, 難怪要多準備extra電池帶著走,
至於電池防護力安全性, 這樣薄應該別期待撞擊後裏面仍能完好, 因為無多餘空間提供緩衝材在其間了, 應該也沒有設置上傳電池使用數據的硬軔體空間
對照電站看來就只有電池插入充電提供使用結算金額等功能, 應該也沒有管理數據的傳輸作為調度之用, 也對, 畢竟造車起家, 最擅長的還是車..
但相關諸元都沒有進一步透露, 都辦成這樣了是有何不能講的? 還是繼續拖字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