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從光陽的換電事件看臺灣人才的悲哀

crazybirdyman wrote:
光陽?給他兩年,能...(恕刪)


光陽早有做電動車的子公司
光聯輕電
公司名稱光聯輕電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總額(元)630,000,000
董監事資料(序號依據公司基本資料內容顯示) ↑TOP
序號職稱姓名所代表法人持有股份數
0001董事長柯光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3,000,000
0002董事嚴文熙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3,000,000
0003董事林世強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3,000,000
0004監察人朱金龍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3,000,000

光聯輕電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光聯輕電股份有限公司(光聯輕電)成立於2011年,為國內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100%全資子公司。

公司策略以自有品牌為中心,目標為建立歐洲高階電動自行車品牌。主要產品為電動助力自行車,營運模式將採在歐洲造型設計,台灣進行工程設計及開發、並於台灣生產的創新性自有品牌產品,透過實體與網路通路行銷於歐美市場與其他地區。並於德國及荷蘭設有分公司直接掌握銷售通路。另外也有部分國家透過集團代理商通路進行銷售。

光聯輕電團隊背景多元化,成員具備哈佛大學MBA、台大電機所、台大機械所等學歷以及機車、電動自行車、傳統自行車 與馬達、消費性電子等十多年的產業經歷與國際化觀點。公司文化強調專業與合作,歡迎對綠能交通工具產業有熱情人才加入。

主要商品/服務項目
電動助力自行車,營運模式將採在歐洲造型設計,台灣進行工程設計及開發、並於台灣生產創新性自有品牌產品,透過實體與網路通路行銷於歐美市場與其他地區。並於德國及荷蘭設有分公司直接掌握銷售通路。另外也有部分國家透過集團代理商通路進行銷售。

====================================
2015年我求職時有找過我,所以我才知道有這家公司
看著換電的議題持續延燒還有某些人的回文及心態,真的很感嘆

一直再用代工及守舊思維的角度再看這個議題 ~ 唉


姑且先不論換電規格這件事,來看看全台灣的產業...

請看看周遭他國一直在往前邁進,提出新思維並且大力去推動執行
(不管是政府背後大力支持 還是 企業/個人本身執意執行不論成敗)

成功的話就是想法測底實踐得到認同,不成功也算是從失敗求得經驗、下次改變方法繼續努力!

而台灣呢?


欠缺前瞻眼光 (看不清未來市場趨勢)
缺乏創新能力 (與產業老人化、保守/守舊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產業欠缺整合 (眼前的利益大家都想獨佔)
無法接受失敗 (怕投入資金有去無回)
別人有,我也要跟 (利用別人投入的心力/成本,這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要做出差異化)

而導致只想維持現狀就好、加上看不清市場的走向,等真正要跟進時卻又晚別人好幾步,出來的東西也只能落得銷價競爭

最後產業除了原本的東西持續在經營/銷售外 (但市佔只會越變越小,到最後跟不上時代被迫淘汰)
落得只剩下代工、代工、代工

試問當別國已有能力時,且成本低於台灣或是與台灣接近
為何還要給台灣代工?

還在以台灣是代工王國、曾經的四小龍而自滿嗎?
抱歉,他國不這麼想!


==============================================
還記得馬雲2014年來台灣參加二岸企業高峰會嗎?
他很明確指出台灣目前產業問題 (至於是否接受這個講法就在於個人了)
1.我們應該把機會給年輕人,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你才會真正的說未來是美好的。
2.年輕人徬徨很正常,但迷茫以後,思考自己該做什麼,顯得更為重要,務必嘗試抓住每個機會!不可自怨自艾!
(很可惜的是,一直迷茫下去甘願維持現狀的人比例還是很高,我也是其中一員 XD)
3.創業是容易的,但堅持創業的理想、完善自己,是很艱難的。 (創業不易,但過好今天、堅持到後天)
==============================================

回頭看看本次換電的事件...
確實,政府在這塊處理的不夠完善及全面
但我認為政府應該要堅持態度,換電的介面及外觀/Size必須遵循統一標準!
政府應該要再這邊做好溝通的橋梁,不是一句話就打死然後拍拍屁股不管了 (也難怪廠商會抗議)

為何需要制訂統一標準?
請看看這幾年下來,各種規格的換電站還不夠多嗎? (但利用率又是多少?)

界面就想成是加油槍/孔
電池就想成是燃料(就是油)

就這麼單純的想法,很難嗎?
不幸的是,在企業眼中就是很難、就是這麼不單純!

光陽要成為第二家公版界面的換電規格,看來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但介面會跟Gogoro一樣嗎?肯定不可能!

這邊很高興光陽終於有走向"創新"一途,看看AK550的改變 (先不要說台灣定價了)
但是為了也想要取得換電的利益,而把話說的"冠冕堂皇",這態度非常不可取

當然,Gogoro的態度不明朗也是造成此事件的因素之一...


*********************************
為了能夠一統介面,底下是個人想法:
『睿能』原本 就只是一個 "能源公司"(官方先前就一直聲明如此),
而Gogoro 1, 2 Series只是"該能源利用"下的一種應用而已
如果當初睿能拿著手中的電池與國內機車廠"真的"合作的話,也不會落成這種局面。
(但問題是,當初沒有任何一間廠商能夠認同這個理念)

我想...或許可以把睿能(電池能源)事業群 及 二輪事業群拆分 (母子公司)
然後電源能源事業群開放上市上櫃讓各產業入股,技術面仍由睿能主導
(至於是否開放技術與他社共享及技術傳承,這由董事會自行裁定)
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更專精在製作二輪車及其他應用上
電源收益大家分得到(按比例),然後產品應用就看市場/民眾接收度...

但這有可能發生嗎?在台灣已自我為中心的情況下(自私) ...

riddlelr wrote:
看著換電的議題持續...(恕刪)


"請看看這幾年下來,蚊子換電站還不夠多嗎?"

改一下應該是蚊子慢充站還不夠多嗎? 換電站利用頻率ok喔
riddlelr wrote:
看著換電的議題持續...(恕刪)

狗狗肉要做得並不是單純能源公司,而是把能源+互聯網思維全新結合的新能源,然後再重這中間的利差賺錢,光陽根本沒法做因為他並沒有相關技術和思維還有願景,光是專利就卡死光陽他要做啥?
他們最終構想是智慧城市這種整體解決性方案機車算是小試牛刀而已。
台灣人太過迷茫是因為我們根本就守在島內完全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化成什麼樣子,每天都被一大堆垃圾訊息轟炸真的很慘。
closer0616 wrote:
我提出方法就是政府跟狗狗肉 買下電池經營權再來搞統規
睿能將近6億美金的融資也要一起買下來是嗎w

kgame carter wrote:
睿能將近6億美金的...(恕刪)


就算六億美金又如何

甚麼艦的都幾百億在那邊汙來汙去


六億美金換來台灣永遠空氣乾淨


真的超值得

riddlelr wrote:
主要商品/服務項目
電動助力自行車


這是自行車,跟捷安特同等級的!中國不就一堆了!
太清楚國產車業的能力了
國產車業最厲害的技術就是“撿現成”、“能拖就拖”、“換車殼變新車”、“催促政府通過87期環保,順勢漲車價”
你要國產車廠生出什麼新花樣...慢慢等吧
能用舊技術賺大筆鈔票,為何付出大筆成本開發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新技術?
畢竟支持者太多,沒必要做得這麼累,爽爽賺就好

話說...人的能量決定車的力量,四五十年過去了,還在單缸嗎?
唉...

riddlelr wrote:
看著換電的議題持續...(恕刪)


睿能這禮拜就會公布專利權細節的說明會喔,沒有態度不明朗
還有光陽要推是一回事,政府時程都訂好,時間到就會推公版,明年公版規格就會確定,到時廠商就要照做
光陽如果推出了就是2制公平競爭,看誰能活,政府也不會真的等光陽
聽說是21家電動車廠 共識決!
如果,每年都有一家反對,然後說,自己也要推出 換電系統!
然後,每年拖延一次,然後就過了20年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