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除了假設的部分,像是全台機車數量、用電方面的數據都是網路上公開且查得到的,也算是嘴砲有所本了吧!這裡我是假設"如果全台燃油機車有10%被電動機車取代用以通勤"的結果。
只一成而以,先不談燃油機車的常態性零件秏材,就可以看出這對石化與燃油機車產業鏈的衝擊有多麼大了。
上表中的油價我還少抓了點(現在就算是92也已經每公升34.5元了)、電效能我也少設了點(EC-03每度電至少能跑40Km以上,我這邊非常客氣的抓個20Km就好
)OK,再來看表嘴砲!
I.以電動機車取代燃油機車通勤的這10%,每天可節省一仟兩佰五十三萬元的油錢,這還不包含燃油機車的常態性零件秏材費用。
II.這10%電動機車族群相對每日只會增加0.14%的全台耗電量(也就是說,即使全部取代,也只增加全台用電量1.4%),或相對於每日工業用電的0.256%、或是家庭用電的0.66% 。
75.6萬度電(台灣的電力有73%來自火力)之於43.2萬公升的汽油,對環境的汙染孰輕孰重,大家應該心裡有個底了吧(原油精煉到燃油的過程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以上,車廠的電池售價能不高訂嗎?

計算後就可以發現,這電池的售價就算在能500次全部用完且不出槌的前提之下,了不起也只是跟燃油機車的花費打平而已。
真是拿捏得宜,精妙啊~
消費者永遠與商家是對立的關係,雖然消費者當然有選擇更省錢的權利(如果有得選的話
),但當天秤明顯偏向消費者那一邊的時候,商家也不會坐視不管。這些原本可以被節省下來的錢,本來是進到油商保養廠零件商口袋裡去的(主要還是油商,佔80%以上),省錢原本就是換電動車最大的誘因,但車商又得想盡辦法的把這些"被釋出的游離資金"重新洗牌回到自己的口袋裡,結果就是搞半天換電動車也沒省到多少錢,又被巧妙的撈回去了~
站在車廠的角度,要開發生產一個新產品去取代舊產品,前提當然是這個新產品要能帶來比舊產品更多,或至少是等同的利益才行,現在電動機車比起燃油機車構造簡單很多,很難壞,也沒什麼零件好保養,好不容易弄個齒輪油來給消費者定期換換,不夠吃啊!最後只剩下電池可以動腦筋了。
至於電池的錢應該要多低才"合理"?大家如果早期有看過魔力士S教授的文章中所提到的"123法則"就會大概知道了。
rico0123tw wrote:
先來拉個試算表方便嘴...(恕刪)
R大呀,電動機車燒的其實不是電,燒掉的其實是電池(折舊費)呀,那才是心痛的所在.
關鍵還是,等油價高過200美元一桶,那麼大家就心甘情願地換車了.
還有,說大陸的電動機車便宜,那是些劣等產品.象綠源的車,還有雅馬哈,GIANT的,相對也都很不便宜哦,和大陸的燃油機車價格差不多.
還有,就算鋰電池和鉛酸電池一樣便宜.恐怕也只能替代掉部分鉛電池車的,鋰電池的軟檔,也是顯而易見的.
前面有人問三元鋰電池是什麼東西,業界專業人士公認,三元鋰電池比鐵鋰電池,在電動機車上,性能更優越.因為坐在機車上,不象坐在密閉的汽車裡,不太害怕電池燃燒的後果.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