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廠都聯合歐洲大廠開始搞國際規格了,
台灣一些人在怎麼吹自己技術領先國外多少年啥的有鳥用。
想也知道,國外大廠根本看不上台灣系統,
笨蛋才會讓自己去用別人的系統被卡脖子,
電車技術又不是啥獨門高科技,
只有市場需求時機點到不到的問題,
時機點到了,自然一堆跑出來。
沒看到,一開始特斯拉一家獨贏,
當市場時機開始出現,
每家大車廠馬上推出新電車,
所以根本沒技術上的問題,只有時間點問題。
現在歐洲電車銷售量,特斯拉都變成電動車第三名了。
不用再在台灣吹誰電機車技術領先世界這種井底蛙笑話了。
靜看台灣未來一二十年的電車市場變化,
猜測大概慢慢形成兩規並行,
然後慢慢的轉變成只剩下國際規格。
但小眾規格市場,終究只是時代中的曇花一現,
激不起啥多大浪花。
@潛水夫@ wrote:
國內在怎麼玩,最後也(恕刪)
當初台灣政府根本不求國際化
只希望國內電車能取代油車
降低移動汙染與降低石油的依賴度的二大訴求
國際化是睿能自己的企圖心而已
目前國際大廠最終還是決定以換電為主軸
這跟睿能有何不同
說自充才是未來的車廠要自盡嗎???
全世界最大的換電商業化樣本數就在台灣
就算是全世界的最先進的製造機車集團結合
多多少少也還是要參考、借鑑一下台灣睿能的模式
看看有甚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很多國家都已經確定油車落日的進程
大車廠已經感受到壓力
有壓力是好事~~~
本田出面領軍組國際隊
希望能搞出些名堂
順便確定
自充已經不會成為廠商的首選
而且本田的國際隊營業模式會跟睿能的模式非常類似
甚至硬體都能看見GGR的影子
有興趣自己GOOGLE就知道
小葉叔叔 wrote:
如果不停用核能發電
你不只花子孫的錢
甚至是拿後代子孫的命來開玩笑
全世界各國都在用 , 連德國原本也是停用核能的也開始使用核能了
綠色能源是趨勢 , 但現今科技尚且不能將清潔能源發電的能效比發揮到一定程度(除了一些特定區域)
導致發電成本過高 , 最終還是人民要承擔這些費用 , 德國停用核能 , 僅使用綠色能源 , 供電不穩還須向鄰國買電 ,
最終電費上漲三倍 , 國民吃不消影響生計(有紀錄片)
現在台灣電費低廉 , 所以大家沒有感覺 , 等大家看看到時如果電費漲三倍~五倍 , 看看大家會如何
核能仍是能效比最高且尚屬製造汙染物較少的發電方式了
至於"安全性"我也是笑笑了 , 核設施都有最嚴謹的制度和應對方式 , 福島事件主要還是"人禍"導致 這種重要設施卻給民營業者經營 , 各種削減成本 , 提高獲利 , 本來就已種下禍根
就跟"乘坐飛機"死亡率100% , 那為什麼不禁止這種交通工具 , 因為事故率仍然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啊
就算台灣"完全停止"使用核電 , 對岸的'核電廠"依然整排的都在我們旁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