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錢成本來看,台灣一千萬輛機車,如果改為自充:
個人充電器:一千萬個以上。每個一千元,要一百億。
戶外充電座:二千萬個(隨處都有境界),要埋管、拉線、插頭、施工、甚至立桿子,每座五千元,要一千億。
戶外換電站:零
如果是換電,一千萬機車,以目前15:1來算,要六十七萬個備用電池服務,是三萬三千座換電站。
個人充電器:幾乎是零。
戶外充電座:零。
戶外換電站:三萬三千座,每座兩百萬,要六百七十億。
結論,全台電動機車化,自充與換電建設經費是8:5
為何差異這麼大?這就是私有制與共享制的差別,大家都想自己當充電專家,家裡充公司充路邊充,耗時耗力耗費多,就是一個「耗」字。
到處有小設備,反而形成大浪費。不如把數百人上千個小設備換成一座換電站,精簡就是省就是美!
如果加上時間成本,換電站更強大:把充電的事交給專業,把備用電池集中在一牆上,不佔時間不佔空間,無需停車格,來了就走,以有限的電池及換電站,服務全台機車,達到快速方便電池長壽新境界。
只要您拋開以前隨手插電的老舊觀念,跟上時代新思維,這種不停流動的電池共享模式,是不是更棒?
如果您是經濟部長,要支持哪一個為主流?
可別告訴我是支持自充......因為可以增加支出,繁榮經濟?呵呵!



https://www.bnext.com.tw/px/article/48586/fighting-back-gogoro-kymco-ionex-battery-charging-network-solution-and-many-ev

ukj2621004 wrote:
自充與換電誰優,等...(恕刪)
我發現你實在太笨了,你忘了將來汽車也會都是電動的嗎?
汽車很明顯的是不適合換電的,因為搬電池太麻煩了。
還有,你家的電器用的電是靠插座提供的還是靠換電池提供的?
答案很明顯了嘛,只要政府及民眾有心,加上現在電池容量、壽命、價格都以達到足夠的水準了。
再加上未來電池容量、壽命、價格還會更有優勢,最近新聞也提到三星的石墨希電池以研發成功。
所以總合來看,真的就是充電優勢大於換電。
這有兩則新聞值得大家關注:
三星宣布石墨烯電池研發成功,充電速度提升快 5 倍
https://technews.tw/2017/11/27/samsung-develops-battery-technology-that-charges-5-times-faster/
東芝研發鋰電池,6 分鐘可充 90% 電力
https://technews.tw/2017/10/03/toshiba-electric-car-new-lithium-battery/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