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ex充電站的概念跟GGR差異很大。但就公規電池解決市區充電問題的角度來看,新平台或許是更好的方案。1.電池的擁有者和充電設施的經營可以分開,就目前來看,inox的電池是跟著機車賣出,而充電是額外的服務,也可以單獨經營。例如超商門口擺幾台,由於電池體積較小,充電設備也比較小,停車場也不需要額外修改設備安裝電樁,更不用說很多路邊停車格密度超高根本不可能劃設電樁。大樓也可以跟管委會拆帳架設,解決大樓用戶機車無法充電的難題。 就目前公布規格,我估計充電箱門檻沒有很高,因為只提供慢速充電。相反的GGR的系統,就目前來看,3rd-party加盟會很困難,因為電池成本包含在營運成本之中,要加盟營運還不如入股GGR。2.電池租賃還可切開一層獨立營運。機車-電池-充電服務彼此獨立。這是GGR的模式作不到的,因為跟它的銷售模式綁死了,倒不是有沒有開放用戶充電的問題。INOEX/GGR的充換電系統,以技術的角度差異不大,但營運的概念差異卻很大。更多的競爭者加入,對消費者是好事。而最終還是會由市場決定勝利者,情緒化的各方支持者不知所謂何來?另外我有一個問號,多電池組分別充電這個架構有個很嚴重的缺點,當某組電池電量較低時,另一電池會對其充電直到達到平衡,但是這對電池壽命有非常不利影響,因為電池的總壽命跟充放總量相關,而不斷內平衡會讓電池在非平衡狀態耗損。曾有有人設計主動式平衡電池組,預期可以避免電池組內單一電池過充過放導致損壞,進而延長電池組壽命;但這類設計的實際結果非但沒有延長整體壽命,反而大幅縮短電池組壽命。很好奇,不知道inoex是否有創新的設計去處理這個問題。
鋰電池日常保養1、新購買的鋰電池因為多少都會有一點電量,因此,拿到電池時可以直接使用,將剩餘的電量用完再充電,經過這樣2~3次的正常使用就可以完全激活鋰電池活性。2、鋰電池不存在記憶效應,可以隨用隨充,但要注意的是鋰電池不能過度放電,過度放電會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損失。當機器提醒電量低的時候就要馬上開始充電了。3、日常使用中,剛充好的鋰電池要擱置半個鐘,帶電性能穩定後再使用,否則會影響電池性能。4、不使用時,務必將電池取出保存在乾燥陰涼處。5、注意鋰電池的使用環境:鋰電池充電溫度為0 ℃~45 ℃,鋰電池放電溫度為-20℃~60℃。6、不要將電池與金屬物體混放,以免金屬物體觸碰到電池正負極,造成短路,損害電池甚至造成危險。7、不要敲擊、針刺、踩踏、改裝、日曬電池,不要將電池放置在微波、高壓等環境下。8、使用正規的匹配的鋰電池充電器給電池充電,不要使用劣質的或其他類型電池充電器給電池充電。鋰電池長期不用如何存放1、鋰電池長期不用應充入50%~80%的電量,並從儀器中取出存放在乾燥陰涼的環境中,並每隔3個月充一次電池,以免存放時間過長,電池因自放電導致電量過低,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損失。2、鋰電池的自放電受環境溫度及濕度的影響,高溫及濕溫會加速電池的自放電,建議將電池存放在0 ℃~20 ℃的乾燥環境下。保養如此的麻煩,我才不要買斷電池呢,交給專業的來就好,別省小錢以後花大錢。
首選第一點電池的容量決定車的性能第二點電池若是有一顆是自己的這個會加在車價上會不會降低購買意願以睿能的ggr2來說扣第一次購車補助後g2 plus大約6萬初已經是一般人能接受的甜蜜點而有一派認為電池若是自己的能充電會更省錢其實這只是看每個月的電費支出而已電池要不要用錢購買有沒有消耗根本沒考慮到如果今天睿能推出兩個版本一個是月租電池版另一個是買斷電池版但是買斷版要拿五萬出來這個版本恐怕沒幾個人會買就算未來睿能推出綠牌版一顆電池25000恐怕也沒吸引力講簡單一點好了睿能不是賣車的他是賣電的要普及換電站這個計畫最快的方法就是賣只能換電的電車他不希望有妥協如果會妥協就可以在ggr1上市之初直覺推出可充電的套件自然可以增加電車的普及率為什麼要堅持建換電站從這點看就知道為什麼現階段睿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當然現在新增東部的三個換電點完成環島線又有充電套件有很大的部分只是想讓敵陣營無法見縫插針而已其實ggr的用戶也習慣換電的方便了目前要有續航力的機車除了油車之外第二就是能換電的電車了
mrlin1111 wrote:我看光陽是買斷電池讓人可以在日常往來的兩地充電 自己要先買好幾組的電池在兩地充電(可能要付一點充電費) 電池是自己的 怎麼換也是自己的電池 或者租用電池(以天計價不算里程) 所以A地(住家)充電站的20個位子基本上會被先買光陽的那20顆電池(預估10台車)佔滿而B地(公司)充電站的20個位子基本上會被先買光陽的那20顆電池(預估10台車)佔滿平均下來基本上一個充電站只能服務5台車在怎麼樂觀也不可能翻倍當後面買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現,並在網上宣傳試想光陽電動車銷量會降當利潤低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變成產品孤兒你說不可能?首先充電站要維護費,但不會在機車售價內所以要嘛電池貴到靠北要嘛充電貴到靠北第一台車要買斷2顆電池電池太貴車子就沒人買了所以只能由使用充電站的使用者付費充電站的電貴到靠北大家就自己充了,反正5KG當作提飲用水就算了充電站沒人要用,不說維護費,建設費就沒辦法回收商人不會放著虧損擴大自然漸漸變成產品孤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