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榮換電服務介紹訪問多如牛毛, 舉這篇認較有代表性作討論---
(原標題)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談電動車與尊榮換電:我們有能力把它做好
https://tw.news.yahoo.com/kymcos-chairman-of-the-board-ionex-3-plus-interview-100048775.html
[開本帖下標題因基於看到帥董口出此言, 直觀想到對應此句---
你知道嗎? 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 一等一科技
https://www.edetw.com › blog-right
有能力把事情作好對於光陽照理說應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能力該這樣使用? 從電車系統初衷看, 光陽自始就不是要打造一套完整的電動能源系統平台與車輛滿足消費者, 除了會影響油車本業, 還有當時看待對手那份輕蔑心態, 直到市場起了部份變化不得不開始投入心力應對
只是說白了它的戰略高度在於干擾對手, 態度決定高度, 雖有部份影響, 但難以撼動因對手目標與定位都很清楚打造一套全國換電生態系與載具架構, 投入資源龐大且是全力鋪設,
事實上對手五年前開始運轉時也有類似服務提供, 但當時是因基礎建設尚未普及所採取的權宜與應急, 相當於戰術層面, 待電站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 這應急服務就此身退;
反觀光陽戰略高度…有時還把戰術當戰略, 尊榮服務不斷由帥董親為媒體解說形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創新般, 大概理解後續3.0換電站基礎建設可能在達到400-500站後應是看著辦
基礎建設到底重不重要? 油管那找到一部老外介紹對手換電站投入影片, 截至今2000餘站架設不含電池, 總投入資金超過一億二千五百萬美金, 每只換電站投入約在快三萬到六萬多美金不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igLuaijsI
當尊榮換電一出台, 後面隨即想到馬雲說過的: 「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
小客5509 wrote:
尊榮換電服務介紹訪問(恕刪)
....談到「尊榮換電」,柯勝峯跟我們分享了很多他的想法,他心目中最理想目標是導入類似車聯網系統概念,一旦車子剩下 30%~40%,或者車子故障,系統就可以連線到終端通知換電,自然就有人到達指定地點協助換電,甚至幫忙檢查胎壓、更換零件等等。
[系統可連線到終端通知換電, 看起來還是在行進時..要作到此等理想就算先不談實務達成, 至少先有個技術驗證平台與配套投入確認方向可行性, 是要花錢鑽研不是僅停留在想法而已, 話說它家油車也沒如此尊榮
從標題到內文, 帥董表達都聽來很嚇人, 但實踐起來又不像那一回事, 所以才會傳遞: 我們有能力把它作好不斷重申, 只是這說詞能否取信外人不重要, 重要是自己相信嗎? 大概只有他自己清楚

….我們思考了 ionex 3.0,透過建置換電站的方式滿足部分消費需求,但是換電站建置不易,有些地方像是山區、古蹟或者學區都會有設置的限制,而這個換電的問題也已經困擾消費者很多年了。...
[結果推出的尊榮換電卻先以市區為主, 與所謂在山區跟古蹟等附近電站設置不易理由毫無干係, 尊榮並不上山區服務., 看似僅圖個理由包裝尊榮服務師出有名]
小客5509 wrote:
....談到「尊榮換(恕刪)
…. 很多時候很多車主會有兩天要換一次電的需求,但是換電站點不多,加上有些女性或者年紀比較大的人,或者天候不好的時候,換電都很不容易,這就會降低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想法。所以 ionex 3.0+ 新增尊榮換電的目的就是要真正解決消費者對於電動機車的需求。
[換電站不多應只有帥董家的3.0有此狀況, 至於女性或年紀大, 還是天候不好造成換電不易, 這些所謂問題是真格有被徹底調查過包括具體數字? 還是出於自身想像問題? 天候不好也可騎進騎樓內換電遮雨, 3.0換電站主要不是設在開放無遮戶外吧 ?
就算降低購買<換電>機車意願那也還有充電機車可提供, 再說女性或年紀大就影響提3.0電池似認3.0電池過重對女性與年紀大者不便是缺點, 只是嫌重也還有3.0以前系統可以力推?! 喔3.0以前就不再提..
尊榮這套服務總來看如對岸雷軍提過的反證: 用戰術上勤奮來掩蓋戰略上怠惰! 帥董成立的金庫大多以對岸為重心 應不陌生才對

「當我們推出一個新的東西,一開始一定都是自己做,因為裡面有很多Know how需要自己去學習跟調整,等到標準化的時候,就會開始找合作夥伴。」
柯勝峯說:「以現階段來說,我們發現消費者需要換電,但是打造尊榮換電,目前看來會有韌體、雲端、後台等等問題,它已經跨到另外一個領域,所以初期內部要有人去思考這樣的平台設計。但是重點是我們需要轉換心態。我們其實也必須要認清這個事實,如果你想在電動車活下去,那就要轉換心態看待整個電動車市場,跟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在哪邊。」
[上面這二段讀完乍現法覺得貴在自知, 能力資源到哪或說作自己最擅長之事, 拿外送興起想比照, 但外送平台業者也沒養專責員工下去作親送服務, 什麽都要自己作, 自信與自大一線之隔, 至於這尊榮換電有多少know-how有些存疑, 除非這know-how是沒有作不到的隱藏作業…
還有加進這服務會有跨入另一領域的軔體等問題?! 不就前段例如app增設一尊榮換電服務介面, 更新時就自動綁定, 有需要加入韌體? 另一領域所指為何? 難道是神的領域?!

這主事者喜堆砌名詞或類比, 自身說的一本正經動輒戰略為何 , 好似閱聽人皆沒有他理解全面, 但細看常有發生矛盾或類比讓人覺得好笑情事, 再說要在電動車市場轉換心態 好像也提了幾年, 但整體觀之實體轉換確實發生, 心態全面轉換嘛.... 最莞爾的是提及電動車領域他是老師, 訪問記者成了受教學生樣

小客5509 wrote:
…. 很多時候很多車(恕刪)
….談到轉換心態,柯勝峯以NOKIA為例,他覺得如果NOKIA早一點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或許會有另一番作為,可是它在進入智慧型手機得轉型過程中一定很痛苦,一定很多人罵他們,對光陽在看電動車的時候也是亦然。現階段首要的做法就是建立電動車的生態系,但是現在做馬達、做電池、電路板、晶片、雲端的每一間公司都不比你小,所以跟以前中衛體系的觀念不同,不是「我是中心你是衛星」的概念,而是生態鏈的概念,需要大家互相溝通跟整合的。
[又抓Nokia是要以Nokia為警惕還是想對號入座?


說著提及要建置電動車生態系, 並認那些電動車的關鍵總成, 後端平台業者都可能比光陽大等, 看來帥董思維還在造電車這層級, 不是說車不重要, 而是都知各家專擅所在, 甚至有的總成在電車體系與車位階等量齊觀, 好比電池
與對手出發點也不同, 帥董觀點骨子裏看來還是將電池作為電動機車的配套附屬即便號稱也要打造第二家能源供應, 而對手是用包括能源供給與聯網管理高度看待電動機車系統生態, 光二邊在人力網聘用職缺的需求深度就天差地遠
重點是, 那些可能比你光陽要大的總成平台業者, 到底自己有無本事統合? 不否認在車部份3.0確實拿出一定水準, 但在電車領域僅車有水準不夠, 還要其他配套, 若光陽無法自行掌握, 不如與專精業者合作, 但油車連霸多年後就自認為其他層面也能穩坐霸主大頭症, 不知隔行隔山, 拒絕合作都想自己來, 又不太願意下重本, 結果這幾年局面大家看在眼中, 果實不會憑空掉下來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