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就如同標題所說,本次試駕版本為 Gogoro Delight 標準版,Gogoro Delight 還有一個隱藏的版本叫做 BASIC 版,大家在發表會上看到的六萬多起,建議售價不到九萬的 Gogoro Delight 指的就是 BASIC 版,其中差異不僅是標準版有四色而 BASIC 只有白色這樣而已,標準版與 BASIC 版本僅在省力牽車、安心護送燈、省力中柱、AIR-CUSH 緩衝飾板與抗菌車箱這五樣配備相同。
除此之外前面提到的抗菌把手、可收合杯架以及發表會提到的 U 型車箱燈、車箱香氛組、儀錶板專屬光環色彩可調、能夠選配 TCS 與定速巡航,還有外觀看到的鍍鉻後照鏡與鍍鉻後扶手都是標準版專屬,而標準版比 BASIC 版足足貴上六千,配備以及價格的差異 Gogoro 整場發表會以及試駕前說明均未提及。
所以在閱讀這篇試駕報導之前,小編要先與大家說明這輛試駕車是要價近十萬的 Gogoro Delight 標準版,另外活動的試駕車輛也沒有任何一輛是全原裝樣式 Gogoro Delight 標準版,或多或少都有安裝一些選配,好在我們拍攝的版本僅有安裝選配的一體式掛勾置物架以及弧形提袋掛勾,相較於被安裝置物籃或者改裝把手的車款容易理解,但還是在這邊先做提醒。

功率:7.0 kW @ 3,000rpm
最大軸馬力:9.38hp @ 3,000rpm
最大軸扭力:26.6 Nm @ 0-2,500rpm
最大輪扭力:196 Nm @ 0-2,500rpm
電門控制:電子油門
變速系統:MOSFET 水冷馬達控制器 / 模組化靜音齒輪組
傳動方式:Gates 碳纖維皮帶
車台:高張力鋼管
前避震:正立潛望鏡式前叉
後避震:雙槍可調後避震
前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190mm (SBS 同步煞車系統)
後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190mm (SBS 同步煞車系統)
前輪尺寸:Maxxis MA-EV,規格 90/90-10 (50J)
後輪尺寸:Maxxis MA-EV,規格 100/90-10 (56J)
長度x寬度x高度:1,755mm x 735mm x 1,067mm
軸距:1,235mm
座高:729mm
裝備重量:117kg (含兩顆電池)
|外觀與功能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比例側面
- 比例正面
- 雙腳著地
- Delight
- 車頭組
- 車頭
- 中央飾板
- 大燈組
- 方向燈
- 感應區
- 騎士視角
- 左把手
- 倒車鍵
- 儀錶板
- 右把手
- 內裝
- 選配掛勾
- 寬掛勾組
- AIR-CUSH
- 實際騎乘
- 收折杯架
- 杯架展出
- 大杯試擺
- 中杯試擺
- 與膝距離
另外專屬 Gogoro Delight 標準版的可收折杯架組,使用方式類似飛旋踏板,往內按一下就會旋出,旋出後可以看到上方有限重一公斤的標示,我們以實際的手搖杯飲料大杯擺放,發現重心偏高,會很容易因路面震動而左右傾倒,中杯試擺則是表現不錯,穩重且膝蓋與脛骨等其實不太會撞到,可是如果想擺寶特瓶甚至女性最常攜帶的保溫杯,尤其最近政府宣導自備杯子折價五元,那些保溫杯其實都與可收折杯架無緣,幾乎宣告騎乘 Gogoro Delight 就無法在使用可收折杯架的前提上替環保盡一份心力,實在可惜。
- 腳踏組
- PBGN標誌
- 後座腳踏
- 飛旋踏板
- 省力中柱
- 車身
- 坐墊
- 專屬字
- 車箱
- 安全帽
- 抗菌標
- 香氛盒
- 車箱燈
- 小細節
- 尾燈組
- 後煞車燈
- 後方向燈
- 牌照架
|馬達與底盤

Gogoro Delight 發表會上最神奇的,就是完全不提 Gogoro Delight 的底盤數據規格,不論是前後輪 10 吋,或者是使用的馬達款式,在發表會上都不提及,但實際上的規格部分,Gogoro Delight 標準版使用的是 G2.2 水冷永磁同步馬達組,功率為 7.0kW,並且採用稱為 FLO-DRIVE 的 Gates 碳纖維皮帶傳動,至於發表會提及的選配 TCS 循跡防滑系統 / 4G 車聯網與定速巡航功能,則是僅限標準版才能購買後下載升級,BASIC 版本是不具備這些功能的,至於詳細的配備說明,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 前輪組
- 前土除
- 前輪左側
- 前輪制動
- 前輪卡鉗

前輪原廠配胎使用的是 MAXXIS 瑪吉斯的 MA-EV 系列電動車專用輪胎,規格則是 90/90-10 50J,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條基本上就是專給電動車使用的都會通勤胎。
- 後輪組
- FLO DRIVE
- 皮帶傳動
- 後輪右側

Gogoro Delight 使用的馬達為 Gogoro G2.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額定功率是 7.0 kW @ 3,000rpm,所以最大軸馬力為 9.38hp @ 3,000rpm,最大軸扭力則是有 26.6 Nm @ 0-2,500rpm,換算後的最大輪扭力達 196 Nm @ 0-2,500rpm,其實這樣算起來 Gogoro G2 系列馬達延伸非常多,從 6.4kW 直到 7.6kW 都是 G2 系列馬達能輸出的功率,所以 Delight 使用 7kW,可以理解為兼顧續航力、同 125 的性能與成本的最佳選擇。
- 避震器
- 雙槍避震
- 預載可調
- 後輪制動
- 後輪卡鉗

後輪配胎同樣是 MAXXIS 瑪吉斯的 MA-EV 系列輪胎,規格為 100/90-10 56J,胎紋可以參考右側,在規格上比前輪寬了一點,能塑造出比較好的直線穩定性。
|Gogoro Delight 試駕

Gogoro Delight 作為由女性開發,專給女性騎乘的車款,騎乘的表現如何,依照官方發表會上的說法,身為男性的小編我沒有資格評斷,所以本次也還是請到每天通勤騎車的女性騎士 Lvr 來親自試乘,並與 Gogoro 2 等車系的經驗分享比較,感受出 Gogoro Delight 的騎乘特色。

本想是這樣應該就能感受到差異,可是騎完後 Lvr 直白地說出:「就 Gogoro 啊!」的時候,小編倍感驚訝,因為多數替女性著想的設計,在試駕的過程中並沒有提升車輛本質,也就是車輛移動中騎乘時帶來的感受差異,所以 Lvr 對於 Gogoro Delight 專屬的功能等其實很難給予正評。

以動力來說,7kW 的馬達表現加上輕盈的車身設計,本來就有不錯的加速感受與再加速表現,但這些特點不是 Gogoro Delight 專屬,而是 Gogoro 馬達功率在 7kW 上下的車款都有類似的表現,與其說動力有多強勁,不如說 Gogoro Delight 倒有點像是弱化,且動力輸出曲線比較順暢溫和的 Gogoro VIVA MIX Superfast。

至於操控性與懸吊等,Gogoro Delight 表現與 Gogoro VIVA MIX 幾乎如出一轍,不論是在懸吊的吸震表現,以及 10 吋胎帶來的靈活感,Gogoro Delight 很難與這些車款有明顯差異,在制動能力方面相比起來感覺還需要更大力,不過這應該是因為採用單向單活塞的關係。
|結論
總結來說,以配備而言 Gogoro Delight 的確有著許多專為女性思考的設計,例如超低的座高設定,能夠讓身高比較沒有這麼高的女性騎士也能輕易騎乘,再加上 Delight 車系的風格化高質感外觀造型,與車箱內實用的 U 型車箱燈等,雖然同級距中很多車款是面向女性騎士,但同級距中的確沒有幾輛車能做到這麼直接的限定車款方向就是女性向車款,可以說是大膽,也可以說是創新,可是卻也侷限了男性消費族群購買的可能性,雖然是女性向車款,小編沒有夾起來應該是不能評論,但有些地方小編覺得還是蠻可惜的,首先在發表會時睿能不夠直接,造就很多到店賞車的消費者以為發表會上講了這麼多的車不含補助不到九萬,實際上卻是要九萬五六,若把選配的 TCS 循跡防滑系統裝上,成為發表會中敘述的第一款女性車款配備 TCS,那這車可是高達十萬邊緣,有多少女性會花十萬元去買一台通勤車輛,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就是車輛的開發方向,小編我知道女性開發最能找到女性的小巧思與需求,但開發者是否是「女騎士」其實發表會上並未說明,發表會上我們看到了很多位開發者訴說著車輛的開發細節,可是卻沒有看到關於這些開發者的用車狀況以及資歷,所以究竟是為了女性而開發,還是為了女性騎士而開發,這兩點之間的差異性是非常巨大且重要的,還有就是這台車的考量方向,我們看到了倒車助力、省力牽車,雖然這功能也許是為台灣騎士開發,但是這功能的源頭是來自於錯誤的車牌朝向馬路停車政策,倘若落實交通 3E 的交通工程,車頭朝馬路側停車既安全又不需開發這些特別的功能,且如果交通 3E 中的交通教育也落實,考駕照時明確學習車輛的操駕與騎乘,相信更能解決牽車、停車與騎乘姿勢會磨內裝等情況,小編認為這不是 Gogoro 的錯,只是因為交通 3E 沒有被重視導致的結果感到可惜,因為這結果不只騎士受到影響,連車輛的開發也受到影響。
以上文章/報導/試駕分享內所有規格、數據僅供參考,實際規格請以實車為主。
|回文抽獎活動
● 活動規則:
只要參與回文,即可參加抽獎,但同一會員多個回文僅計算一次抽獎機會喔!
● 獎品是「Gogoro 圓潤陶瓷馬克杯(白)」一份,共 1 位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2 年 08 月 01 日 12:00 為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相關報導:
【採訪】由女性設計,為女性而生!Gogoro Delight 輕盈上市!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Gogoro 圓潤陶瓷馬克杯(白) | kirbyjian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