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就Gogoro機車而言,睿能能源系統是壟斷事業。

標題很聳動,但卻是事實。
不過我想問的是,「假設」未來真的以睿能為規格,是否可以開放廠商開發相同介面電池與充電站?開放類似像是apple週邊認證產品收費,睿能的本意是如何想的?有沒熟知的大大可以解惑?
在台灣商業環境,似乎是允許壟斷事業的存在,尤其是政府有插乾股時,這在國外是被容許的嗎?國外常常會聽到反壟斷,這會不會是睿能在國外只能走專用市場,例如租車、貨運...,感覺很難走入消費者市場,當然充電站也是影響的因素。

還是蠻感謝光陽跟emovimg 堅持走自己的路,但是就相同租金299相比,Gogoro 的CP值還是高過兩家,當然還是期待Gogoro機車會有第二能源方案的選擇權,比如說自購電池+自充,或是有相容副廠自充電池等等。

最後,小小抱怨一下,下單Gogoro 2D已經超過30天了,還沒一點消息...
2018-11-03 9:14 發佈

SonyFan wrote:
標題很聳動,但卻是...(恕刪)


一件話

不可能

除非睿能有辦法開發電池

不然壟斷的都是PANASONIC

就 iOS 而言,apple就是壟斷事業。
就 android 而言,google就是壟斷事業。
就 windows 而言,MicroSoft就是壟斷事業。
就 Tesla電動車 而言,Tesla公司 就是壟斷事業。
就 吉列男士刮鬍刀 而言,吉列 刮鬍刀片 就是壟斷事業。

啊!是有逼你買 iphone 嗎?
啊!是有逼你買 android 嗎?
啊!是有逼你買 windows 嗎?
啊!是有逼你買 Tesla電動車 嗎?
啊!是有逼你買 吉列男士刮鬍刀 嗎?

啊!是有逼你買 Gogoro電動車 嗎?你可以買 ionex 電動車啊!
了不起不買而已,什麼壟斷囉,要你覺得划算才買單不是嗎?又不是沒別的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才賣10萬台就談壟斷會不會太早


SonyFan wrote:
標題很聳動,但卻是事...(恕刪)
因為很喜歡gogoro 也在電車版逛了很久,看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
有些很可笑…如10分鐘快充而柱顧基本的物理及電學
或是一直強調Gogoro是壟斷事業

壟斷 獨佔 寡佔 完成競爭是經濟學裡常用的字眼,Go車才10萬/1400萬的市佔,怎樣也搆不上壟斷的比例
而真實的商業行為裡,竹科有句話是如是說…
第一強的…是搞規格:全世界都要聽你的,一定要付錢給你
第二強的…是搞專利:全世界都要閃你的,不然付保護費
第三強的…是搞行銷:品牌賺最大
第四強的…是搞官商:國營的麻
最弱的是搞製造或代工
搞大數據的google、facebook等,已經超出台灣人思考範圍…

GO車的優勢,小弟認為是專利佈局、對鋰電池的管控、換電模式的成功、大功率馬達領先
GO車要搞規格,就是各位常說的結合政府來壟斷換電,我認為還早的很,因為鋰電還會成長並要繞過日本人…很難的

就我能接觸的…希望Go車繼續成長,因為好騎又可以擺脫油車
非我能觸及的…也希望Go車的經營模式能推到世界各地,目前只看到換電…當然充電技術成熟時,Go車也是能自已充不是嗎?
第一次在電車版發言…下一次就是車主身份再發言,這裡不欠一支大喇叭…尤其是那種不買車…又一直挖糞抹黑的人

chandler1st wrote:
因為很喜歡gogoro...(恕刪)


沒錯rr
用這種很誇大的標題
只會讓人覺得很反感而己
真的要壟斷就等sym加入變成油車廠四打1轉公規的那天吧
but
壟斷不是好事
看看國產車保護下的樣子
應該是說對台灣山業,宏加騰,PGO的電車來說是壟斷,因為電控系統不在自己手上。

對台灣市佔第一的光陽以及三陽完全不會有影響。
因為我預估明年後山葉會分食那一小塊的換電市場,Y與G消費者選擇矛盾就會產生。
(PGO與宏加騰基於銷量就不浪費時間分析了)。產線生產多家機種的成本增加,無異是
讓光陽與三陽坐收漁利。光陽三陽以油車內外銷收益源源不絕投入戰場加上成熟產線成本管控與模具共用能力。

所我預估電車之戰5年內光陽不贏也難。

等你換電車再來預估吧!

不是拼命推油車,電車每賣一台你就傷心一次,還是去預估油車比較有人信

CLA45 AMG wrote:
應該是說對台灣山業,...(恕刪)

CLA45 AMG wrote:
.....所我預估電車之戰5年內光陽不贏也難。
(恕刪)



先備份起來,等打臉。



CLA45 AMG wrote:
所我預估電車之戰5年內光陽不贏也難。


帥董說,2019要拿下電動車50%市佔率!

你應該要說,電車之戰2019光陽就贏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