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汽機車三元電池的安全與可靠性考量

分享一篇我的好友今天的發文,說的是大陸的汽車電池的產業問題。機車的電池較汽車小,但電池芯、BMS、電池組、整車設計都要安全可靠還是要考量類似的條件的。
—————————————————

中國大力的發展新能源産業,原本希望從燃油車上彎道超車,提供了巨額的補貼政策,希望實業能務實的從基礎上作起,作出可信賴,可商業化量産的新能源車。無奈國人太過聰明及短視,絕大多數都奔著補貼去了,能越快的造出低價且符合補助條件的車子,就能越早的搶到錢,所以在 2016 年嚴抓騙補,同時也調整為需要行駛一定里程,才能拿到補助款,不過上有政策,下就有對策,還是有廠家雇用司機每天開著無人的公車到處轉轉,以便早日取得補貼,在心態上早已脫離作實事的初衷。
在補貼接近尾聲的時候,有多少企業能作出好電芯,好的  BMS,好的模組跟車子? 答案是極少極少,補貼多數的錢打水漂去了,更為惡劣的影響是劣幣驅逐良幣,在一切向低價看齊的時候,真正具有水準的電芯,BMS,車子可能是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因為買主只看多少錢,能跑幾公里,充電多快,而對於購買當下無法檢視的安全性,壽命,耐用度,可靠度,耐候性是選擇相信業主的謊言,但是這才是真正能成為産品技術的所在。


試問現在的三元電池,哪家的單電池及模組可以 100% 通過最重要的兩項安全測試?(內短路與過充電),所以才會導致安全事故不斷(不要說很少看到新聞報導,這種視頻早早會被刪除,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合封殺,事故是不容易看到的)。


連 NMC532 都作不好,然後又奔著補貼去作 622, 811,  這是玩火。特別是這種層狀結構的正極,使用的時間越長,越可能因為電池形變以及鋰金屬沈積,造成內短路以及後續無法避免的爆炸。業界都清楚,但是公司要補貼要活命,只好繼續往下幹不該成為産品的産品。只有在安全疑慮被排除的狀況下,這才能成為開發的産品。


安全認證的機制也是有極大的漏洞,能取得 UL 或新國標認證,不等於這個電池是安全的,更不等於後續批量生産的電芯與送測品是一樣的配方跟製程,所以我都請客戶到出貨成品區隨意挑,充飽電後直接作安測,這才是真的安全性測試 (雖然數量上不能測試很多,但是比只看證書要好上太多),嚴格一些就串並後再作穿刺等實驗。
(新國標只將此測試列為參考,而不是必須通過......  因為過不了啊,全國動力三元廠將全倒閉,這承受不起)。
另外,又有多少 BMS 廠能做到平衡時低發熱,單電芯的壽命等同模組壽命,答案又是極少極少。甚至是多數不敢開平衡,因為開了比不開更糟,只好只做電壓電流溫度偵測。
到了模組,車子又是另一層次的問題,打字打累了,先到這吧!
2018-09-05 20:11 發佈
朋友是化學博士,從事電池產業研發二十年,十年前去大陸為台商公司打拼,是少數品質能達到歐美認證的產品。今年公司要收了,因為價格無法與大陸企業競爭!

Younger2006 wrote:
朋友是化學博士,從...(恕刪)


是技術沒辦法跟日韓競爭吧

日韓大廠還不是賣得嚇嚇叫

品質沒上來跟大陸銷價競爭當然是死路一條
此版常看到一些人說BMS很簡單沒什麼學問、電池組很容易不過是串並聯...
殊不知安全性與可靠性都是要設計都是一分錢 一分貨!
closer0616 wrote:



是技術沒辦法跟...(恕刪)

非也!
在大陸日韓廠也吃癟。朋友公司的產品品質與韓國差不多,但比大陸廠貴就賣不出大量!

Younger2006 wrote:
在大陸日韓廠也吃癟


是嗎? 稍有名氣的大廠幾乎都用 PANASONIC.

EthanTs wrote:



是嗎? 稍有...(恕刪)

你可以舉一些例子嗎?
大陸的品牌有幾十家哩
Younger2006 wrote:
你可以舉一些例子嗎...(恕刪)

大陸不清楚, 算我說錯.

世界 2018 還是 PANASONIC 最多

但 BYD 趕上來了

https://evannex.com/blogs/news/evs-batteries-and-chargers-are-proliferating-worldwide


EthanTs wrote:

大陸不清楚, 算我...(恕刪)

世界大車廠的確是用Panasonic 與韓系的,大陸的電池便宜,也有大廠開始用,但品質堪慮!
反觀國內,其實早就退出鋰三元電池車用市場(或說從沒進入過)。中油與TDK合作一事,我是很難相信三年內能量產。除非是全盤技轉TDK技術在台生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